金庸傳,第二十七章:參觀金門盼兩岸一統江山

查良鏞在金門看到:地底的坑道縱橫全島,大卡車和坦克車通行無阻,地上、地下,到處都是炮位和機關槍陣地……「我這一生能親眼見到一個統一的中國政府出現,實在是畢生最大的願望。」

在台灣,查良鏞訪問了蔣經國、嚴家滏等政要人物,還到了不少地方走走看看。查良鏞在台所接觸的除了官方人士外,其餘親戚、報界同行、小說作者等等,都是中上收入階層。他們的生活不錯,但查良鏞深知,這不足以表示農民、工人等占最大多數人民的生活情況。

倒是在查良鏞離開高雄時的大清早,他看見成千人坐電單車在馬路上迎面而來,頗為壯觀。一問,原來是一家大工廠的工人去上工。查良鏞心想:至少,大工廠工人的生活水準不算低。

此外,在桃園和新竹,查良鏞隨意去看了幾戶農民家庭。只在門口張望,沒有作採訪。看上去,房屋很簡陋,家具也有些破爛。但一家有電視機和電單車,另一家客廳有一個小電冰箱。查良鏞也看到,在田地里操作的農民很多人穿膠靴,鄉下姑娘電發、穿花裙子、戴勞作手套,田邊還有收音機,就像香港新界的農家姑娘一樣。

去台灣,金門總是要去的。查良鏞此行也安排了去金門。

金門島事實上是個大要塞,地底的坑道縱橫全島,大卡車和坦克車通行無阻,地面上和地底下,到處都是炮位和機關槍陣地。金門的防守副司令接待了查良鏞一行,並帶他到各處參觀。一路,查良鏞邊看邊問。「共產黨如果打金門,是不是能拿下來?」副司令答道:「世界上沒有絕對攻不陷的要塞,問題是代價。」

金庸傳,第二十七章:參觀金門盼兩岸一統江山

他說,要攻就必須有重大犧牲,而他們要考慮到是否值得冒險。

副司令又告訴查良鏞:現在的隔日炮轟金門只是形式上的,偶爾打幾發空炮,送些宣傳品過來。雙方的心理戰、喊話、廣播、空飄和海飄也都降級了。副司令說:「金門老百姓6萬餘人,一律參加軍事訓練,人人發槍發子彈。」

金門的清潔讓查良鏞十分難忘,他相信這里是全世界最清潔的地方之一。

雖短短幾天,但查良鏞一直細心觀察。他感到,台灣人很有禮貌,待人親切和藹。商店的店員、餐廳的侍者、的士司機、開電梯的人,幾乎個個笑臉迎人。台灣人對客人的熱情,令查良鏞自然地聯想到香港人。香港人往往做了幾十年鄰居卻從來不含笑招呼。

對治安良好感受也很深切。在酒店,查良鏞偶遇幾位香港來的熟人,於是約了一起到一個朋友家玩「沙蟹」。這是查良鏞十分喜歡的一種遊戲。幾人一直玩到深夜,3點多鐘出來在街上走,沒有人覺得害怕。而在香港,這樣的「安全」則是許多年前的事了。

當然,這同時查良鏞也發現許多不足和弊端。

台灣人情味濃,大家做事不免要講情面。只要有熟人,什麼事情都方便些,大大小小的特權階層自然由此產生。查良鏞注意到:甚至買一張對號火車票、訂一家酒店房間,往往也要講交情和面子。這反不如香港那樣一切直率爽快、公事公辦的好。

金庸傳,第二十七章:參觀金門盼兩岸一統江山

此外,查良鏞覺得台灣人工作效率有大大提高的必要。台灣人做事不大緊張,這頗有東方社會中那一份閒散。

還見到一些人很愛擺架子、打官腔,那通常是較低級的公務人員,事情辦不好,先把一切責任推到別人頭上再說。對查良鏞來說,這種作風已有20多年沒見到了,香港和新加坡極少有,台灣卻相當普遍。但不管怎樣,這第一次的台灣行,終於使查良鏞了卻了多年來的一樁心願——到台灣走走看看。

10天的時間很短暫,但此行仍讓他感慨良多。

回到香港後不足兩個月,查良鏞便於1973年6月7日起在《明報》連載了長達數萬言的訪台紀行。這便是他著名的《在台所見·所聞·所思》。連載後,文章受到廣泛注意,接著又出版了單行本,在報攤廣為發行。後來,又應海外讀者要求,在《明報月刊》分期刊出。

《在台所見·所聞·所思》一文更多記錄了查良鏞台灣行的「所思」,其中既有對台灣的建言,更有他多年積累的對中國人、中國社會發展的深刻思考。——不論三民主義、共產主義、民主自由、中華文化的傳統等等,其中可能有合理的部分,也可能有不合時宜的部分。在台灣而言,應當採用最能為台灣人民謀幸福的辦法,最受台灣人民歡迎的辦法,使得最大多數台灣人生活得最快樂。——我相信中國最大多數人民所盼望的,就是這樣一個政府,希望大陸和台灣將來終於能和平統一,組成一個獨立、民主的民族和睦政府。——我這一生如能親眼見到這樣的一個統一的中國政府出現,實在是畢生最大的願望。

金庸傳,第二十七章:參觀金門盼兩岸一統江山來源:kknews金庸傳,第二十七章:參觀金門盼兩岸一統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