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出門千里不拿針」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是古人根據生活的經驗,留下的智慧,句子簡短,但內容飽滿,有時三五個字就道出了人生百態,又因為句子押韻,便於傳播,一直廣泛地在農村流傳,可總有例外,例如「出門千里不拿針」直切主題,既不押韻,也看不出包含了什麼道理,怎麼就能成為俗語傳承下來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句簡單的俗語,究竟蘊含了什麼樣的道理。

農村俗語「出門千里不拿針」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出門千里不拿針」是什麼意思?

古人對出門和回家是看得非常重要的,自古就有「七不出八不歸」等一些老話俗語,來強調出門的重要性。可怎麼有出門千里不拿針的說法呢?有下面幾種說法:

1)出遠門,不痛不癢的東西不帶

出遠門,穿的衣服肯定是專門選過的,不至於破破爛爛,這針肯定是用不上,帶著針就是多餘了,而且針比較鋒利,長途跋涉,一不留神可能還會扎住自己,所以為了方便,類似針這種不痛不癢的東西,就不要帶了。

農村俗語「出門千里不拿針」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父母在不遠遊,家有嬌妻捨不得

針是用來幹嘛的?自然是縫衣服啊,衣服本就不容易爛,帶上針,意味著長時間不回來了,這不帶針,就是一種期盼,希望外出的男人早日歸家,有道是「父母在不遠遊」,不陪伴在父母身邊視為不孝。家里要是有嬌妻,也會難以忍受長期的分開。

3)大男人志在四方,針線活是女人幹的事,出門在外,當以事業為重

古人男主外女主內,出遠門十之八九是男人,男人帶針,是會被同行的人笑話的,有道是好男兒志在四方,不應該會針線活,帶著針算哪門子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娘 炮。它也指男人在外要頂天立地,不要像個會針線活的女人一樣婆婆媽媽,所以不應該是帶針,而應該是帶著盔甲。

農村俗語「出門千里不拿針」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話有道理嗎?聽聽大家怎麼說?

@惜福

到了今天,不管男女,出遠門,也沒見誰帶著針線的,特別是男的,雖然有行李箱,但也不會準備針線,就算衣服破了,也不會去縫上,有那個大男人帶針線的,下面舉手,看看多嗎?

@寧憶

我從上初中開始住校就有出門帶針的習慣,有一次我閨蜜的媽媽和我媽一起送我倆去上學,火車站廣場上閨蜜的背包斷了,當我把針遞給阿姨的時候,她娘倆都驚呆了。

農村俗語「出門千里不拿針」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阿一鑫

我20多歲出外打工就帶針帶線了,扣扣掉了,衣服縫線壞了自己動手方便呀,沒這用具怎弄,老要借別人不方便,自己帶著用方便。

@餃子乎

我覺得這句話主要要從「針」本身的特點來說,它是必需品,家家戶戶常備,而且不容易磨損,並不因為我用過而影響別人再用,所以,出門在外,如果有需要,完全可以向別人借來使用。何況,針這種東西,太過細小,容易弄丟不好找尋,自然不能不要帶出門。

農村俗語「出門千里不拿針」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流氓兔

現在的大學生就是這樣,每次寒暑假開學的時候,家長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吃的東西,都塞進孩子的包里,可是大學生們並不領情,他們什麼也不想帶,只拎一個簡單的拉杆箱,輕鬆自如的往返於家和學校。

農村俗語「出門千里不拿針」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總結:現在,道路越修越暢通,汽車、高鐵、飛機等各種交通工具越來越方便,人們的出行越來越頻繁,「出門千里」不再困難,「針」更是成了少見之物,許多家庭都不一定會有。「出門千里不拿針」似乎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中得出經驗:出門在外,儘量少帶無關緊要的東西,不給自己的行程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在人生這趟旅程中,我們同樣要學會抓大放小,儘量不帶無關緊要的東西,把那些不重要的、細微的、負面的東西統統丟掉,輕裝上陣、輕鬆前行。

來源:kknews農村俗語「出門千里不拿針」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