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曾在中國本土滅絕,4隻「四不像」入住崇明新家,上海將建野放棲息地

經過30多年的努力,曾經在中國本土滅絕的麋鹿在中國的數量正在慢慢恢復,上海也將在麋鹿極小種群恢復與野放等方面進行探索。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4月22日透露,崇明區將建立一個麋鹿棲息地,目前一個由4隻麋鹿(1公3母)組成的小家庭已經安置在該棲息地內。

21萬平方米的新家

棲息地位於崇明島北部的新村鄉,現狀為農田和林地,總面積21萬多平方米,目前的計劃是將棲息地劃分為麋鹿棲息區、麋田(輪牧)區、隔離區、水源涵養區、科普宣教區等5個功能區。

棲息地不僅為麋鹿種群提供日常活動以及檢查、防疫和治療的場所,還可供市民了解濕地、麋鹿等方面的科普知識,觀察麋鹿的生活狀態,了解其習性。

3月30日,在上海動物園、上海市林業總站、新村鄉政府和項目施工方的共同努力下,兩頭健康狀況良好的母麋鹿經過嚴格體檢和驅蟲後,順利從上海動物園搬遷至新村鄉的新家。

去年年底,已有一對麋鹿夫婦先抵達了新家,它們將嘗試與新來的兩頭母麋鹿組成一個家庭。

上世紀曾在中國本土滅絕,4隻「四不像」入住崇明新家,上海將建野放棲息地

乖,打完針就自由了

上世紀曾在中國本土滅絕,4隻「四不像」入住崇明新家,上海將建野放棲息地

環境不錯嘛,我很滿意

上世紀曾在中國本土滅絕,4隻「四不像」入住崇明新家,上海將建野放棲息地

全家福,貌似三位姑娘正在熱聊,冷落了左邊的男主

「四不像」的血淚史

麋鹿,因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被人們稱為「四不像」。

麋鹿隸屬於偶蹄目鹿科麋鹿屬,該屬僅有麋鹿一種,因此在生物學上具有特殊的意義。麋鹿曾有5個種群:雙叉種、藍田種、晉南種、台灣種和達氏種。前4個種群已經滅絕,現存的僅剩達氏種。

上世紀曾在中國本土滅絕,4隻「四不像」入住崇明新家,上海將建野放棲息地

麋鹿 圖片來源:上海動物園

上海動物園專家表示,麋鹿是鹿科動物中尾巴最長的種類,尾長一般超過40厘米,可達75厘米。它們每年還會「變裝」:夏天的毛是赤褐色,到了冬天會換成灰棕色。

麋鹿最大的特點是它的角,最長的角可達80厘米。麋鹿角形狀特殊,沒有眉叉,角干離頭部一段距離後,雙分為前後兩枝。前枝向上延伸,然後分為前後兩枝,每小枝上長出一些小叉;後枝平直向後伸展,末端有時也長出一些小叉。隨著年齡的增長,角枝的次級分叉更為複雜,幾乎沒有兩件相同的角枝。

麇鹿起源於中國中東部的長江、黃河流域的平原或沼澤,出現時距今200萬年到300萬年,與人類出現的時間相當。

種群數量最大時,麋鹿在多地都有分布,北到如今的京津冀,南到海南島。後來,由於棲息地喪失與捕獵猖獗,麋鹿數量銳減,直至野外種群消失。

清朝時,中國境內最後一群麋鹿放養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1900年,這最後一群麋鹿被西方列強劫殺一空,僅有少數一部分被運往歐洲。至此,麋鹿在中國本土滅絕。

麋鹿和稻米「情投意合」

19世紀末,飼養在歐洲各國動物園中的18隻麋鹿被悉數買下,放養在英國烏邦寺莊園內。

1985年至1986年,中、英兩國合作開展了麋鹿重新引進項目,共引入麋鹿77頭,麋鹿終於正式回到故土。

截至2020年底,中國麋鹿數量已超過8000隻,野生麋鹿達2855隻。江蘇鹽城還建有麋鹿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為何上海要嘗試麋鹿極小種群的恢復與野放?上海市林業總站專家表示,根據史料和化石研究,野生麋鹿多集中於長江中下游地區,上海曾是野生麋鹿的一片樂土。開展相關科研工作,是想讓鄉土動物「回歸」,給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生態財富。

上世紀曾在中國本土滅絕,4隻「四不像」入住崇明新家,上海將建野放棲息地

上海附近全新世麋鹿化石部分地點(曹克清,上海自然博物館)

上世紀曾在中國本土滅絕,4隻「四不像」入住崇明新家,上海將建野放棲息地

麋鹿棲息區

至於為何選擇崇明新村鄉,專家表示,除了生境相對符合麋鹿的要求,也有文化傳承等方面的考量。文獻資料顯示,麋鹿與原始稻作農業的關係十分密切,原始稻田是利用麋鹿踐踏過的沼澤地來播種。因此,有一種說法:這就是麋鹿的「麋」要在「鹿」下加「米」的原因。

上世紀曾在中國本土滅絕,4隻「四不像」入住崇明新家,上海將建野放棲息地

麋田

正全面建設「稻米文化小鎮」的新村鄉可謂與麋鹿「情投意合」,麋鹿文化和稻米文化可以形成強有力的聯繫,比如由麋鹿擔任當地稻米的形象大使,顯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無論是棲息地的建設還是相關研究,都才剛開始,需要慢慢摸索。」上海市林業總站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談麋鹿在上海的大規模野放還為之過早,先要讓麋鹿逐漸習慣崇明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畢竟剛從動物園搬過來,要有一段適應過程。

欄目主編:張奕 題圖來源:鄭運祥 攝

文中未署名的圖片來源:鄭運祥、李梓榕、陳麗婷

來源:作者:陳璽撼

來源:kknews上世紀曾在中國本土滅絕,4隻「四不像」入住崇明新家,上海將建野放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