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吧,再見吧,遊戲店

圖片來源網絡,與內容無直接關系,本文首發於迷失公眾號

遊戲實體店似乎和什麼訂閱報紙,現金支付一樣,雖然知道一時半會不會消失,但越看越有種最是夕陽美的感覺,換句話說就是似乎在欣賞某種輝煌過但已經註定走向消亡的東西。

不同於西方國家的GAMESTOP那種如同沃爾瑪,家樂福般簡潔高大上的電子遊戲商場——漂亮的商家擺滿了整齊的塑封碟片或者卡帶,一台台遊戲機整齊碼在一邊,等身大的海報或者立牌色彩鮮艷——國內的電玩店LOW得就好像街邊的小賣部,可疑的沒包裝卡帶和盜版碟,髒兮兮的海報和櫃台。活脫脫一個電子蒼蠅館子。

但在被電商淘汰這件事上,高大上的連鎖店和街邊小賣部倒是做到了離奇的一致

萬能的網際網路購物可以讓玩家隨時隨地拿到想要的碟和機器,而且價格直觀且好看,奸商想宰人也只能鬼鬼祟祟地捅你一刀,出招猥瑣且小氣。比起當年實體店奸商的那種豪邁,多少顯得滑稽。

再見吧,再見吧,遊戲店

不知道有多少人碰過那種宰客如宰牛般的實體店。老闆永遠一副我比你懂行的樣子,對於一前網際網路還不發達的時候,還真不能一眼就說他講的那些懂哥語錄一定是假話空話屁話。例如「這款GBA配色稀有所以賣你貴100」或者「美版比日版就是貴,所以推薦你買日版」這種似乎很是專業的語錄,在現在看來無非就是編出來多撈點錢或者清理存貨的藉口。但是在當時一群中小學生眼里無疑是業內大拿才能知道的秘密。

再見吧,再見吧,遊戲店

小學時學校旁邊有一家奧迪專賣店,在一幫子准初中生眼里無疑堪比現在的奧特萊特和恆隆廣場,排列上天的模型玩具,整整一櫃子的四驅車和溜溜球,還有被老闆藏得很深的BB槍。在當時一幫子10歲小孩眼里這簡直就是人間天堂般的地方。

更別提的是老闆還壟斷著整個學校的GBA燒錄卡業務。想起來還頗為滑稽,當時學到魯迅先生的魯鎮櫃台時,腦內構成的畫面竟然是奧迪專賣店的櫃台。

櫃台大抵也是不大的,一個L形的玻璃櫃台,櫃里面預備著各種正版碟片和卡帶,可以隨時販賣。周圍的學生,傍午傍晚散了學,到了周五,往往一哄而上,蹲在店面口,擠在櫃台上七嘴八舌地談玩了什麼,有人便可以掏出自己的機器,央求老闆換一些玩玩,老闆倒也熟練,拿出一塊貼紅紙的泡沫板,上面挨個標記了各種時髦遊戲,五元拷貝一次。什麼冒險類口袋妖怪葉綠火紅,什麼動作類曉月圓舞曲,你一言我一嘴的嘰嘰喳喳,五花八門的仿佛周六早上的面館搶單。如果一下子花錢拷三款遊戲,到也可以饒上一款、燒錄期間便三五成群在店內看各式玩具模型,看有錢的大孩子玩四驅車。

這些學生,大抵沒有這些大孩子闊綽。櫃台里的正版卡帶和索尼遊戲碟也只能看著流口水的多。往往只有幾個闊佬才有資格觸碰。老闆儼然成為了我們這些半大不小人心中娛樂業權威的代表。

雖然一度因為賣我快300多的HG被我一度認為是黑心商人的典範從而深惡痛絕,但是老闆依舊很長一段時間是在我們孩子這里獨一無二的電子遊戲教父。雖然面貌早已模糊,但是他每次介紹這個遊戲好不好打,那個機器值不值時候神采飛揚的模樣卻成了我對電子遊戲最早的快樂回憶之一。以至於後來回首才依稀覺得老闆內心深處可能只是開店圖一樂,想看看我們些小孩子坐在門口為了遊戲耍個不停,順便在過一過孩子王的癮。

但這究竟是一種對自己年輕時代的回憶還是彌補就不得而知了。

再見吧,再見吧,遊戲店

年齡大一些以後自然打遊戲也不會和小時候似的沒事往玩具店鑽,況且遊戲在後來也逐漸成為潮流的產物,在那個PSP紅遍大江南北的年代,專業的電玩店顯然是我們這些中學生最常光顧的場所。

那家電玩店給我的第一印象很好,老闆是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留著利索的短發,總是和他的女友一起在櫃台後面忙東忙西有說有笑。

他無論是修理機器還是照顧業務都有很強的熟練感,仿佛機器是他設計的似的。經常有時髦的年輕人來與老闆攀談,仿佛這並不是一個電玩店,而是某種商業會所,天生讓我們這些中二少年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大丈夫當如是此的感覺。這不就是典型的事業愛好感情全面發展的好青年嗎。

經常看球的朋友應該記得NBA那個獨特的噔噔噔的音效,這個店鋪長期以來都和這個音效共同在我的大腦中占有條件反射般的聯想關系。店鋪不大的一層並列放有倆台Xbox 360,五元一小時,常常是周圍中學的學生和好奇而來的青年們占據著著倆台機器。

《NBA2K》便是最受歡迎的遊戲。四個一組的聚集在大屏電視前面,時而爆笑時而臭罵。配上魔性的音效和解說。整個一樓的分貝永遠不會使人感到舒適。唯獨老闆悠閒的坐在櫃台後面,仿佛他是整場比賽的大莊家一樣看著人來人往的店鋪。

搶是不會搶的過這幫灌籃高手們的熱情的,只能退而求其次,去狹窄的二樓打機去。《光環4》、《求生2》,我便常常一坐就是一個下午,當時的我拿現在的標準評判就是個典型的主機婆羅門。經常帶著我那幫玩《LOL》和《CF《》的同學來體驗「次世代」。

《COD8》的紐約關和《光環4》初見安魂星是我當時最喜歡的演示關卡,得意洋洋地滿足了一個中二病小鬼當時的虛榮心和可憐的社交面子。直到中學畢業前,每月的UCG雜誌和包機房的這些老舊遊戲便成了位數不多的消遣之一。

當然話說一萬,老闆還是一如既往的黑,無論老舊,3A大作就沒跌過300元大關。甚至說翻錄的盜版碟片也要收個十來塊。至於機器倒是經常看到有人來保修。生意不差但也不是特別紅火。多是來圍觀大液晶跑《神海》和《戰神》的人。那個時候沒有這麼多自媒體宣發,也沒有那麼多官方廣告。想必德雷克上下翻飛的身影是很多人對這家不大的電玩店最深刻的印象吧。

寫下這篇文章的幾天前,偶然經過才發現這家店鋪早就該換了老闆,新老闆關停了包機服務,撤下了大彩電和花哨的裝飾。變得更加像是一個線上店鋪的線下發貨點。

明亮的大廳也堆滿了紙箱和雜物。周圍人來人往也沒人注意到這家不起眼的店鋪。早就沒有了當年那種青春的朝氣。變得圓滑而低調。倒是裝飾海報還依舊貼著薩姆斯和《最終幻想15》,一種恍然隔世感莫名的產生,好像現在依舊是PS3和Xbox 360的天下。PS4隻是少數弄潮兒的選擇。

再見吧,再見吧,遊戲店

一同感到陌生的還有中學的熟悉街道上陌生的餐館。嶄新校服中一張張似曾相識的面孔。電玩依舊,只是人和心態早已不是從前。也許很快這家店就會和奧迪專賣一樣,消失在大街小巷之中,當年意氣風發的老闆現在或許已經發福。而當年崇拜的學生也意識到了電玩店不是終極理想工作而已經行將就木。隨著正版國行開始進入各大商業中心而正版購買也越來越快捷,電玩店會如同老一代的遊戲廳和舞廳一樣,逐漸消亡或者遁入城市之中。空留無處重溫的回憶。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