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怎麼看都是野蔥!」

看了我給出的照片,組里有着人肉識花君之稱的慕樹給出了她的第三個答案。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不過,還是錯了。(心中默念三遍:慕樹沒看見這篇推文,慕樹沒看見這篇推文,慕樹沒看見這篇推文)

其實,不只是慕樹,一幫自稱在村里長大的盆友都沒猜對。看這植物的樣子,有點像倒在地上的蔥,又有點像發育不良的蒜苗。

但是,只要把它連根拔起,泡在泡菜壇子里,端上餐桌,再撒上幾顆辣椒麵,大多數人又會認識。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這是它被拔起來的樣子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這是它的花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這是洗干淨的它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這是被做成泡菜的它

▲圖源@網絡

沒錯,它就是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藠 (jiào) 頭

好吧,這一題比較難,我們再來一道送分(mìng)題:從以下三盤菜中找出含椿芽的那份。(點擊圖片下方空白處查看答案)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pick

回答正確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pick

回答錯誤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pick

回答錯誤

還是沒選對嗎?

那走吧,該跟我返鄉轉田壩了!!!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村子里藏着宋朝白塔

雪人在這個村子生活了19年,後來離開了這里,因為工作和學習。

它叫塔橋村,位於彭州紅岩鎮,就在今年清明節,我與雪人跟着集火實驗室的大家們一起回到了曾經的村莊。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沿途風景

在這,他們搞了一場「開木」大會,由集火實驗室設計建造的塔橋村公共活動中心,從那天起就正式對外開放了。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沿途風景

和大多數人曾經住過的村莊一樣,塔橋村很普通,普通到只有傳統的四川民居,不同的是,村子里遍佈著川芎地和西瓜棚。

熟悉這里的人還喜歡把這里叫做「白塔壩」,因村里那座北宋天聖元年的白塔。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正覺寺白塔

在白塔後面,還有個正覺寺,因此,白塔也有了個正兒八經的名字——「正覺寺塔」。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正覺寺

因其在歷史和建築學上的特殊造詣,這座塔與同位於彭州市境內的雲居院塔、鎮國寺塔一起被評為了第九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還被收錄進了《中國古塔名典》。

村子田多路窄,清明那天,我們將大巴停在路口的一家農戶處,下車便循着白塔的方向走去。

隨着距離的拉近,白塔的樣貌也逐漸清晰:塔高27米有餘,共13級,晴空之下,仔細一瞧,還能看見塔身上的裂縫。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登塔點燈祈福

那是歲月為它留下的痕跡。

據說,這塔在近千年的時間里曾遭遇過火燒、地震及人為破壞,但依然屹立,硬是沒有倒下。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從塔內觀看塔外的世界

早年,因為塔檐垮塌,時有墜磚,塔身驚現5厘米裂縫,正覺塔是不能爬上去的,只能隔着圍牆打哈望。

而如今,來正覺寺朝拜的村民也終於可以登上修復後的古塔,俯瞰前人未曾看到的風景。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那座會動的建築,有點酷

在正覺寺塔正門所在的路口左拐,還未至目的地,便已經在人聲鼎沸中聞得了熱鬧。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一大早,村民們便聚集在此處等待着塔橋村公共活動中心的「開木」大會。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而所謂的「開木」可不僅僅是「開幕」的諧音,參與的人們還真找來了斧子和木頭,體驗了一把有趣、好玩,還得破費些力氣的「開木」。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開木」現場

更令人驚喜的是,在「開木」現場,整個建築都動起來啦。

餐飲、居住、舞台、辦公四個功能區域都玩起了陸地「漂移」。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舞台我弄不動,只敢玩個小的,注意看地上的奧秘,都像火車一樣有軌道

大人們在可移動的舞台上表演節目,小孩子們就躲在幕布後面露出了好奇的臉蛋。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這個只有幾百平米的空間,原來是個廢棄的小工廠。

如今在建築師劉洋的改造下,成為了一個生態環保的臨時建築。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在小工廠原有的柱子、梁架等基礎上,劉洋的團隊為這個空間蓋上了彩色玻璃天窗、太陽能收集板。

此外,它還具有完備的雨水收集系統及污水處理系統。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彩玻天頂投下的影子

再造過程中使用了二手腳手架等回收材料,因此,處於空間之中,總能感受到新與舊的交替,但卻完全沒有影響空間的美感。

正如劉洋所說,廉價的材料、超低的成本,依然能為我們帶來有趣而美的體驗。來此小坐的人們,還可以登上樓梯看看二樓的風景。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這個角度的風景真的很酷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姐姐耐心地帶着妹妹玩耍

那麼,為什麼又說這是個臨時建築呢?

因為,這個日常化的空間將永遠處於一種未完成的狀態,它所包含的場景模式將在未來的介入中不斷得到豐富。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建築附近風景

今後,它再也不是那個被遺棄的窩棚,而城市和鄉村也將在這種持續性的交互中形成創造性的關聯。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一粥一飯,一草一木

端着一碗米湯,望着生機勃勃的西瓜地。雪人說,小時候她常常這麼干,而如今在時間的洪流中,這竟成為了一種奢望。

就在「開木」大會之後,集火實驗室請正覺寺里的僧人為我們准備了一場時令素席。席面就開在會動的建築里,一場日常的壩壩宴倒就這麼禪意了起來。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久違的椿芽煎蛋、涼拌大頭菜、清炒木耳,配上冒着熱氣兒的正宗甑子飯,再來一碗米湯,啊,過去的時光啊,仿佛回來了。

恰逢三月三,飯後,一行人本來計畫按照村里的慣例去朝葛仙山,但由於路況擁堵,乾脆來到了山腳下的石橋新村搞起了「一草一木行」。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自然教育導師小黃喵走在前頭,與「小夢大生」創始人童小喵一起帶領大家轉起了田壩,撿垃圾,講沿途遇見的草木:

由常見的大蒜、大蔥到紅岩地區盛產的川芎、西瓜,由野生的葎草、清明草到花園里的核桃、月季、花椒。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一路上,有不識貨的熊孩子好奇硬是要去溝溝邊上搞蠍子草(當地人稱為「火麻」),小黃喵一把拉住,為他講起了這種植物的「厲害」之處。

挖竹筍,成為了鄉村一日遊的最後活動。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實力挖筍

雷竹筍,個頭小,在竹林里好尋易挖,生活在這里的老師傅為我們解鎖了挖筍的正確姿勢——對准目標根部,一鏟一提,筍子就在手里了。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雷竹筍

於是,一群收獲滿滿的人們就這樣踏上了歸途。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寫在最後:

望着「學生們」的收獲,老師傅仿佛來了勁,告訴我們說,這筍吃起來沒有苦澀之味,炒、燒、泡、涼各有一番滋味。

回到家後,為了完成作業,我選擇了最簡單的一種方式——泡。

這是成品,看着是不是有想來三碗乾飯的沖動。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那就學習起來吧~

step1:去皮,切條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step2:焯水,煮一小會就行,別煮熟了,然後晾乾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step3:裝個深點的容器,求奶奶舀出家里最香的那個泡菜壇子的酸水,淋上,直至把筍子完全淹沒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step4:等着第二天早上吃吧,擺盤漂亮一點,拍照紀念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最後的最後,我們再來一道題,完整地在留言區說出以下八種植物。

十分鍾之內答對的朋友,慕樹說,她讓你實現「香椿自由」(畢竟,她不敢許諾「🍒自由」)。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藠頭,你先讀出來,我再告訴你這是什麼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YOU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