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真妙筆千山》志怪:人魚

  提起人魚,大家腦海里浮現出大多是西方人身魚尾的形象。其實追溯到很早之前,《山海經》就有了關於人魚的描述。

  翻開《山海經·北次三經》,曾經記載:「又東北二百里,曰龍侯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人魚,其狀如䱱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疾。」

  其中,「䱱」字讀作「ti」,第二聲。這句話簡單來說,便是指龍侯之山有個決水,決水之中有很多的人魚,它們的外形像是䱱魚,而且有四隻腳,聲音也像是嬰兒,且吃了這種魚之後,不會得痴呆病。這里的人魚便是大鯢,又因為叫聲宛若嬰兒啼哭,現在大家都稱為娃娃魚。

《繪真妙筆千山》志怪:人魚

  ▲ 圖源網絡

  介紹完人魚,還有個關於它的小故事要分享。

  據說在東漢末年有過一次戰亂,人們四處逃避災禍,其中有個五十多歲的老人便帶着妻子來到了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兩位老人年歲太大,身體又比較虛弱,這里又沒有足夠的食物支撐他們的生命,無奈之下只想投水自盡。這時候,他們發現河水盡頭有一群魚,這些魚長着四條腿看起來很是奇怪。但是為了活下去,他們只能釣魚充飢。

  有些食物看起來不算精美,但是吃到嘴里才發覺美味,就比如老人們釣的幾尾魚,吃起來甚是精美,忍不住吃了一條又一條。更為神奇的是,兩人吃完之後,仿佛迎來了新的青春,發白的頭發變回黑色,快要掉光的牙齒又重新長了出來。萬物皆備,兩位老人索性把這個地方當做自己的新家紮根下來,而且還生下了幾個孩子。

  兩個人的生活就這麼慢悠悠進行着,直到有一天,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因為尋藥一事走到這里,飢餓之際,便向兩位老人討要了一碗湯充飢。萬萬沒想到喝完之後,整個人神清氣爽,而且眼前浮現出了兩條魚頭尾相交的景象。道士一時頗為驚訝,老人便講述了自己的過往經歷。

  道士一聽大為驚奇,便讓兩位老人帶着他去那條河看一看。不看還好,道士一看之後,突然頓悟了陰陽變化的奧妙。大家熟悉的太極八卦圖也因此誕生了!

  道長看着這群魚,思索一番,便起了大鯢的名字,意為送兒的魚。

《繪真妙筆千山》志怪:人魚

  ▲《繪真·妙筆千山》-大鯢形象

  關於大鯢的記載,歷史上還有不少記載,大家若是感興趣,也可以自行查閱一番。《繪真·妙筆千山》里也出現了大鯢的身影,它又被賦予了怎麼樣的奇妙故事?大家可以來遊戲里親自瞭解一下~

《繪真妙筆千山》志怪:人魚

  ▲遊戲中可愛的大鯢

  【小山寄語】

  上古神話是我們華夏民族童年時代的瑰麗想象、蹣跚足印,《繪真·妙筆千山》中的故事也取材於此。「妙筆小課堂」會以系列貼的形式與大家見面,也希望藉此與諸位一同領略上古先民的奇瑰幻想。

來源:繪真妙筆千山來源:遊民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