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薅網民羊毛? 烏干達數百萬網民因”社交稅”棄網

想薅廣大網民的羊毛?烏干達稅收部門這個如意算盤恐怕是要落空了。據英國《衛報》2月27日報導,烏干達通信委員會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烏政府自2018年7月推出社交媒體稅以來,對該國的互聯網用戶數量產生嚴重影響。該政策實施3個月後,烏干達互聯網用戶累計減少250萬,繳納該稅的人數減少120多萬。

從這份數據來看,烏干達只有約一半的互聯網用戶實際繳納了社交媒體稅,稅收收入遠低於政府預期。從2018年7月至9月,該稅繳納人數及稅收收入均呈現下降趨勢。同時,該國移動貨幣交易(使用手機進行消費)的金額也下降了4.5萬億烏干達先令(約合120萬美元)。而據《環球時報》記者瞭解,在東非地區,移動支付已經處於領先地位,隨處可見可以給手機充值的小亭子。

社交媒體稅名為「Over the Top」,簡稱OTT,是網絡用戶在支付了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接入費後需要額外繳納的費用,只有繳納稅款後,才能使用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WhatsApp、微信等60多個社交媒體平台。

該稅2018年年中在烏干達議會投票通過,於2018年7月1日正式實施。當時烏議會預算委員會主席阿莫斯·盧戈洛比解釋稱,該項措施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如果政府要維持其稅收收入,社交媒體稅的建議是明智之舉」。同時,報導稱,政府通過徵收社交媒體稅還希望能達到防止假消息傳播、「規范網絡閒聊」的目的。這項費用由電信公司收取,當用戶訪問指定的應用程序時,電信公司會按日或者按周(根據用戶選擇的套餐不同而不同)扣除費用。當局還將移動貨幣交易的消費稅從10%提高到15%。

現在看來,烏干達稅收部門當初想要增加稅收的目的並沒有達到,卻給技術和金融部門帶來了沖擊。烏干達的很多網絡營業廳出現了生意額減少、客戶數下降、無法支付員工佣金的情況,甚至被迫裁員。一些用戶選擇減少社交媒體的使用,還有一些用戶選擇使用虛擬專有網等應用程序避免納稅。雖然烏干達通信委員會發言人易卜拉欣·博薩預計使用量將會恢復,但互聯網用戶數量的下降已經大大提升了要求取消稅收的呼聲。

該稅收從徵收以來就引發很大爭議,有民眾抗議道,這是在限制他們從網絡獲取信息的權利。坎帕拉的慈善工作者戴安娜說,「使用網絡數據幾乎已經成為每個人的日常,負責任的政府應該降低價格,而不是相反」。

此前曾有報告顯示,該項稅收不僅會影響就業市場和運營商的收入,還可能損害烏干達的經濟增長。考慮到寬帶普及率和移動互聯網價格變化的影響,加拿大電信情報公司去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網絡的額外費用可能會給烏干達帶來高達7.5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電信公司還指出,增加稅收會導致在非洲方興未艾的移動支付在烏干達被迫收縮,影響數字金融的普及和推廣。

《環球時報》記者曾在2018年8月份前往烏干達,在手機營業廳申請當地電話卡時,被營業員告知如果想上社交網絡的話,需要另外支付一部分費用,費用是每天200烏干達先令(約合0.4元人民幣),可以選擇按一日、一星期或一月的期限來繳納。烏干達議會發言人克里斯·奧托雷說:「這只是一種再分配稅,因為政府要為那些必需項目提供資金。這項稅費很少,烏干達的200先令是非常微不足道的。烏干達人民不會覺得它太貴了。」但也有輿論認為,這對於一些低收入群體會造成負擔,烏干達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每天生活費不足1美元。根據烏干達通信委員會的數據,烏干達4000萬人口中約有40%左右使用互聯網,Facebook、WhatsApp等社交軟件在烏干達和其他多個非洲國家應用廣泛。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