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進入寄宿學校,遠離父母,他憑什麼24歲就成了跨國公司高管

10歲進入寄宿學校,遠離父母,憑什麼24歲就成了跨國公司高管

一個小男孩兒。十歲時就被父母送到英國一所寄宿學校讀初中。父母很難抽出時間去陪他。聚少離多。男孩從初三開始。在學習之餘打零工。開始做些汽車清洗、幫看孩子等零活兒。後來又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了增加技能的酒會服務業。到大學畢業時他已是是英國頂級酒會服務公司的首席調酒師了,男孩本科就讀全英排名第二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讀研究生時進入英國首相辦公室實習,成為英國首相的新聞觀察員,與此同時這個男孩兒還進入一家智庫性質的專業政治風險分析公司實習,每天晚上負責分析亞洲當天的政治經濟動態。24歲時,男孩兒已經成為該公司亞洲首席分析師和亞洲部門的主管。25歲時該男孩兒在進行此工作的同時又創立了自己的兩家公司。

這個擁有開掛人生的孩子,他的父母是誰呢?~~~沒錯。他的母親就是著名的心理學家金韻蓉。金韻蓉精研婚姻家庭問題和兒童心理教育。還涉獵心理治療有關的藝術治療領域。是台灣最權威的心理學專家。她還是一名作家,出版了《幸福女人的芳香生活》、《先斟滿自己的杯子》、《愛有七種顏色》、《愛在左管教在右》等書籍。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愛在左管教在右》這本書。

10歲進入寄宿學校,遠離父母,他憑什麼24歲就成了跨國公司高管

金老師提出愛孩子不僅要用感性的左腦,還要用理性的右腦。讓孩子沐浴在父母愛河中健康快樂成長。《愛在左,管教在右》是金韻蓉首次教子經驗的公開。愛與管教其實就像理智與情感,把握分寸勿越邊界,這樣做才能讓孩子在愛與管教中健康成長。

金韻蓉老師首先倡導父母要學會愛孩子。也許你會感到在父母與孩子面前談愛很多餘,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需要學習嗎?是的,需要學,需要認真的去學習。恰恰是做父母的自以為對孩子的愛傷害了孩子而不自知。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擁有獨特的心理情緒機制,獨特的思維方式,獨特的氣質。獨特的人格特質。面對獨一無二的孩子。父母不能自以為是的依照自己的想象和方法去給予孩子愛和關懷。

如何愛?

愛的表現方式有五種。分別是:肯定的言辭,身體的接觸,精心設計的時刻,禮物的饋贈以及服務的行動。比如在孩子情緒低落時,一個溫暖的擁抱勝過許多大道理的開導。金老師倡導父母和孩子溝通用合適的方式表達愛。父母在孩子懂事的時候,就和孩子討論愛的表現,比如可以這樣問:你什麼時候感覺媽媽最愛你呢?你覺得媽媽怎麼做才是愛你的呢?類似的問話可以進一步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愛,不僅是生理上給孩子創造舒適,更是精神上給予孩子的溫暖。假如一個要強的孩子在班級競選幹部中失利了,回家以後摔上門自己哭泣。媽媽看到女兒這樣傷心。安慰女兒沒關系,我們繼續努力下次再來,這次沒做好我們下次改進爭取成功。這樣的話看似無懈可擊。但對於心靈受傷的女兒來說,此刻只是深陷在自己悲傷的情緒中,根本聽不進媽媽的建議,此刻孩子最需要的是媽媽無條件的愛與包容。不需要媽媽的大道理指導。只需要媽媽溫暖的懷抱和溫柔的話語,讓孩子好好哭一場,釋放下孩子的情緒。至於下次要不要改正,這次有沒有缺陷,怎樣做能發揮更好,則是孩子擦乾眼淚發泄過情緒之後才要嚴肅面對的事情。可嘆的是,我們許多做父母的往往忽視了孩子的情緒感受,滿腦子就是想着如何幫孩子提高。這樣的偏頗會讓孩子誤以為父母對他的愛是有條件的,如果他表現不好。可能會得不到媽媽的愛。他可能會先放棄自己。還有可能在長期這樣缺乏柔軟潤澤的環境中長大,孩子會形成討好取悅別人,不夠自信的人格特質。

10歲進入寄宿學校,遠離父母,他憑什麼24歲就成了跨國公司高管

愛應該是孩子積極的動力,而不是消極的障礙。我們常會發現在公園里有這樣的場景,孩子想伸手摸一摸小草,抓一抓泥土,媽媽會大喊:太髒了,快起來!於是,孩子觀察不到新芽冒出泥土的奇妙旅程,體會不到物體表面觸覺的不同,因為我們太愛孩子了,太害怕孩子受傷害。用愛圈住了他可能的發展,也阻礙了他獨立去完成的探索。但是,到了孩子長大的時候,我們又常常抱怨孩子不夠獨立,其實,是孩子不願意獨立,還是我們的愛阻礙了他獨立了呢?

如何溝通?

10歲進入寄宿學校,遠離父母,他憑什麼24歲就成了跨國公司高管

常有父母抱怨。孩子越大越不願和父母說話。事實上不是孩子不願意和我們說話,而是因為我們自己不會聊天,反而讓孩子把溝通這扇門給慢慢的關上了。在校門口經常會見到這樣的對話場景。今天在學校調皮了嗎?~沒有。

作業寫完了嗎?~快寫完了。

今天在學校做什麼了?~沒做什麼。

以上父母的話並不是帶有愛意的聊天。在孩子看來這是充滿責難意味的質問,這種質問的方式容易激發親子矛盾。父母覺得孩子不好好說話,孩子覺得已經回答了父母還不滿意。聊天要從小處着手。

別問:今天在學校調皮了嗎?

換成:你們班上最多人喜歡的男生是誰呀?

別問:作業寫完了沒有。

換成:今天音樂課老師教了什麼呀?

別問:今天在學校做什麼了?

換成:今天課間玩什麼遊戲了?好不好玩?

這些小范圍開放式問句。孩子感興趣容易順着往下說。而且會在輕松愉悅的范圍內和孩子繼續討論。在和孩子聊天的過程當中,不要急着糾正否定的孩子,對於孩子的情緒要先表示同理心。認同他的情緒感受之後,要繼續認真傾聽。在傾聽的過程當中還要注意禮貌,不要嘲笑孩子。即使孩子說出了幼稚的讓人擔憂的話,不要立刻去糾正斥責,等他全部說完了。再找時間找方法,慢慢的引導。

10歲進入寄宿學校,遠離父母,他憑什麼24歲就成了跨國公司高管

如何管教?

愛與管教其實就像理智與情感。把握分寸,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我有一次和朋友逛超市。前面有一個孩子和他的父母在玩具區停留,小男孩兒十分想要其中的一個玩具。央求爸爸給他買玩具。爸爸不肯,小男孩兒大哭起來,在地上撒潑打滾兒。起初男孩兒的爸爸只是在旁邊若無其事的看着他。等到男孩兒哭累了。他才走上前,聲音溫和但是透着堅定地說:按我們約定,現在不能買玩具。你這樣哭也沒有用。小男孩兒又嚶嚶了一會兒,自己也覺得無聊,便跑到別處去玩了。我覺得這個爸爸做法很值得贊賞。面對孩子的胡攪難,蠻纏沒有生氣,沒有從情緒上去控制孩子。沒有打沒有鬧,溫和而堅定的傳達給孩子自己的原則。對這件事的管教也很及時,有的媽媽爸爸因為孩子在外面撒潑打滾兒,覺得很丟人,往往是在外面應付過以後,回到家里在和孩子算賬。其實這也是管教的一大忌諱,管教要立即,要當下,不要過一段時間,因為過一段時間你再跟孩子提起這個事的時候,因為情境變了,場景變了未必就有效果了,而且孩子是很聰明的,他嗅到了你管教的漏洞,再一次還會鑽這樣的空當。

孩子因愛來到這個世界上。孩子的到來我們給予了他無限的期望,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其實當孩子初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慢慢地,我們的心中又增加更多的期望,我們希望她是快樂的,與同齡人相比,他是出色的。我們對孩子們期望的附加也一點點的提高了我們對他的要求,改變了我們對他的態度。

放下我們當做為人父母的,最因為對孩子的期望而焦慮的時候。其實我們想一想,當我們糾糾結於孩子能不能考第一,有沒有更多才藝的時候,甚至有的家長有的父母還在醫院里。只能祈求孩子只要健康就行。已經擁有健康孩子的家長。應該放下執念。懂得感恩。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歡迎關注我,每天分享教育干貨,一起做智慧父母!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教育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