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內古特 年輕時我們不懂為何他如此奮力大笑

庫爾特•馮內古特出生於二十世紀初的美國,那時正是美國發展的黃金時代,但光榮背面卻滋生出陰影,旋即到來的世界大戰摧毀了傳統價值,人造夢境難以彌補現實的殘缺,人們似乎墮入一種前所未有的混亂中。現代文學在此時紛紛轉向掙扎的內心世界與超現實的幻覺,拚命書寫絕望與虛無。

馮內古特生活於這樣的環境之中,卻選擇了不同的寫作方式,他被稱為「黑色幽默大師」。那些擺脫不了的黑色痛苦或許來源於他坎坷的童年、殘酷的戰爭以及德裔身份,而「幽默」更成為一種生存姿態——以充滿喜劇效果的微笑,介入周圍世界的荒謬。

馮內古特 年輕時我們不懂為何他如此奮力大笑

庫爾特·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 1922-2007),美國後現代主義文學大師,黑色幽默文學代表人物。以喜劇形式表現悲劇內容,在災難、絕望面前要大聲地笑。這種「黑色幽默」風格是馮內古特小說創作的重要特質。

作為德裔美國人,馮內古特的民族身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到嚴峻考驗。二戰之時,他帶着一腔愛國之情參軍,深切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

馮內古特對現世生活有着足夠的熱誠與關懷,他是道德小說家,是寓言寫作者,也是充滿現實焦慮的懷疑者。

01

戰爭

馮內古特說他是一個「沒有國家的人」。從戰場中回來的他,說:「什麼是地獄,我見過。」

馮內古特偏愛書寫戰爭:「我感興趣的是他們如何投入戰鬥,他們應該如何戰鬥。」他寫戰爭中的人性,戰爭中的情感,將反戰思想寫入具體的故事中。為馮內古特的短篇小說集撰寫序言的傑·克認為:

戰爭主題是橫跨在馮內古特長篇小說與短篇小說之間的橋梁,它像是一種觀念,往往作為小說的背景而存在。

但和「紙上談兵」的一些人不一樣,馮內古特確曾身處二戰的戰場,經歷過戰鬥與被俘,他無需想象一場激戰,因此他更有能力剖開戰爭的切面,與我們討論當中的種種情態究竟是怎樣發生的。

如何呈現一場戰爭,在馮內古特那里,往往是更嚴肅的問題。他並不意圖刻畫緊張刺激的戰場,因為感官的沖擊會降低思考的維度,更會讓年輕人對戰爭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繼而嚮往戰鬥的發生。他願意展示的,是人們難以接受的「真實的戰爭」——真實里有不浪漫的殘酷,不激動人心的腐爛。

《想開點》這篇小說直到2008年才被發表,馮內古特堅持認為這個故事絕對是真實的,不帶一點夸張虛構。故事中馮內古特並沒有過多的討論戰爭的殘酷或是戰爭帶來的倫理困局,他想跟我們探討的是「人類生存藝術」。

戰爭讓形形色色的人聚在了一起,不同的價值觀碰撞在一起,多樣也意味着選擇: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不再僅僅是觀念問題,更體現在行動之中。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馮內古特的小說富有某種道德教益——想成為正直勇敢的「我」遇到了「放盪油滑」的路易斯。在戰俘營中他憑借自己卓越的生存藝術過上了不用幹活,甚至還有點富裕的生活。不管面對種種挑戰與變數他都能全身而退。

路易斯把一隻手搭在我的肩上。「也就是說事情可以這麼來看,小伙子,」他說。「在這個地方,你幫助德國佬清除街道上的障礙,以便他們在路面上又可以行使坦克和卡車。這種行為我才叫作通敵。我是通敵分子?你完全把事情弄反了。我幫助德國人打贏這場戰爭的所有貢獻,就是抽他們的香煙,吃掉他們更多的食品。這難道是干壞事嗎?」

在成為戰俘之後,路易斯第一時間宣稱戰爭是「兄弟」間的殘殺,告訴守衛他根本不想與戰爭發生關系;他搜刮戰俘的手錶,換取麵包並從中剋扣;他控制香煙的配給,被戰友抱怨時又一臉真誠地說是在幫大家戒煙;再後來,為了逃避幹活,他說服看守同意自己負責為大家剃頭以保持整潔的形象。

戰爭結束後,「我」和路易斯失去了聯系,但「我」確信世故油滑的他一定還在世界的某個地方活得像個王子一樣。不過在戰場之外,道德的捍衛者和破壞者的仗還在繼續。路易斯曾勸「我」「想開點」,他認為一個人不應該被道德原則束縛,但「我」必須做出我的選擇。

在簡單的故事結構里,馮內古特採取一種回溯的視角,他不訴諸審判,但也並沒有投機地回到虛無主義以放大環境的荒謬感,而是把道德評判潛藏在基本的、平實的敘述里。正因如此,戴夫·艾格斯認為馮內古特在干一件冒險的事情:在寓言早已過時的今天,他依然在寫作道德故事,告訴我們何為正確何為錯誤,告訴我們正直的人應該如何生活。

02

樂隊指揮

這一主題下有五篇具有高度融合性的小說,每篇小說的主人公都叫做公喬治·M.赫姆霍茲——林肯高中音樂系主任、樂隊指揮。故事都發生在林肯高中,赫姆霍茲老師教育的對象是形形色色的學生:自卑的、對一切缺乏興趣的孤兒,平庸卻充滿自信的孩子,自甘墮落的天才,身型異態的樂手……在與各式各樣的學生的碰撞中,赫姆霍茲帶着對音樂的熱愛,為我們展現了教育的真諦——雕琢靈魂。

比如,《誰也管不了的孩子》中有一個「木然」「空洞」,總是不斷被拋棄的孩子,他仿佛「一團傷疤」,最珍貴的樂器也無法挽救他的靈魂,然而赫姆霍茲的努力卻喚醒了他身體里的「恐懼、夢和愛」,使他最終出現在校樂團的最後一席,給了自己一個改變自我的機會。

又如在《唱給塞爾瑪的歌》里,赫姆霍茲對抗起了這個事事依賴數字而不是心靈和眼睛的世界,他告訴學生們不必相信智商測量的結果,沒有人是絕對的天才,當然也不會有一個徹頭徹尾的笨蛋。

只有一項測試需要關注,」赫姆霍茲說,「那就是生活的測試。你在那兒得到的評分才有意義。這對施羅德,對塞爾瑪,對你,比格·弗洛伊德,對我——對每個人,都是至關重要的。

然而,在這些洋溢着愛、智性與自由教育的故事里,馮內古特迷人之處絕不僅僅是展現了教師的仁慈與偉大,他同樣力圖書寫那些「不能為」之事,書寫人的局限和脆弱。《討厭女孩的男孩們》中出現的是一位失去父親的孩子伯格,赫姆霍茲進入了他的生活,像父親一樣關愛他,幫助他擺脫最初那些畏縮和孤獨,卻又那樣不自知地拋棄他,將他送到更好的老師那里去。很快,伯格失去了所有的天賦,笨拙得像剛入學時那樣。

「伯特,」赫姆霍爾茲說,「你確定你最近沒受傷,或者生什麼病嗎?」他對伯特非常熟悉,他給他上了兩年的小號小課。他看着伯特長成了一個驕傲、正直的青年。這孩子精神與協調性的徹底崩潰難以置信。

無論初衷如何,赫姆霍茲以他對心理學的無知撕毀了伯格對他的信任。作為一名教師,他根本無法承擔起對所有學生一生的呵護,存在着時限的愛深深傷害了伯格,也或許還曾傷害更多人。赫姆霍茲意識到他或許真的錯了,他以為自己愛孩子,到頭來卻不過是愛音樂:

「我也不會告訴你,因為你能聽到的只有音樂。」伯特把他的小號裝進盒子,放到樂隊指揮桌上。小號是從學校租的。「把這給別人吧,給比我更喜歡它的人,」他說,「我喜歡它僅僅是因為你對我很好,而你讓我喜歡它。」他站了起來。「再——見。」

承認某種脆弱性的存在,是愛的教益最動人之處。馮內古特願意承認這樣的局限:許多時候,我們對於幫助別人沒什麼辦法。他攜帶着這些坦誠、謙遜、極具自知之明的意識,使這個肥胖音樂教師的形象完整自然起來。

喬治·M.赫姆霍茲的原型是羅伯特·W·舒爾茨,肖特里奇的樂隊指揮。他令人傾佩的品質與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都在赫姆霍茲與學生的相處中有所體現。馮內古特在高中時代也吹單簧管,組建了B樂隊,這段經歷被馮內古特調侃為「一個更令人滿意的時刻」。對馮內古特來說,是否成為音樂家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多年後,當學校里的經歷重新被回味起,時間已經賦予了它新的意義。

好的教育一定是愛的教育,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靈魂的共鳴。

03

浪漫

誠實地說,馮內古特並不是擁有強烈女性意識的作家,他的通俗小說沒有擺脫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女主人公千篇一律的年輕漂亮。但在那些典範性的作品中,馮內古特有意描寫的仍然是日常生活的波瀾,盡管他並沒有繞開慣常的寫作套路。

丹·韋寫道:

兩篇小說的結尾仍然採用馮內古特的捕鼠器式的突轉,但在這些小說中,結尾處的突轉似乎是人物行為的自然而然的結果。

這種「自然而然」某種程度上來源於馮內古特對現實生活的攫取。《漫漫路直到永遠》是一個略顯俗套的故事,然而也接近馮內古特與第一個妻子簡的經歷。小說講述了一位士兵和一個女孩的故事,他們相識已久,但從未互相表露過愛意。男孩紐特入伍之後,他們再未有聯系,很快,女孩凱瑟琳決定結婚,婚禮前紐特前來阻止她:

「你能出來走走嗎?」他說。他是個害羞的人,就算跟凱瑟琳在一起時也是。他掩飾害羞的方法是說話心不在焉,仿佛他真正關心的事情遠得很。仿佛他是一個秘密特工,在美麗、遙遠、凶險的任務間隙短暫停留。這種說話腔調一直是紐特的風格,即便手頭的事情是他極為在意的。

如同現實一樣,紐特最終得到了凱瑟琳的愛慕:

凱瑟琳望着他的身影在無盡的樹影間越來越小,心里知道, 要是他現在停住轉過身,要是他對她呼喊,她會向他沖過去。她將別無選擇。

紐特真的停住了。他真的轉過身了。他真的喊了。「凱瑟琳。」 他叫道。

她向他跑了過去,雙手抱住了他,說不出話來。

這篇小說由簡潔、有效的對話組成,馮內古特顯然為了追求流暢性而放棄了對話背後本可隱藏的暗流涌動,也就相當於取消了力量的爆發點,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生活化敘述。故事中,男主人公紐特被愛意擠壓得無奈而又脆弱,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該不該擁有期待,凱瑟琳則顯露出非凡的勇氣與誠懇,是馮內古特打破個人女性書寫規則的一次嘗試。

據說在五十年代的美國,很少有男編輯去主動迎合女人的視角和品味,男作家對女性角色的描述也總是流於表面,甚至會因為自己的多愁善感而覺得有些難為情,因此浪漫故事的寫作總是失於庸俗。馮內古特與簡的漫漫路最終走到了盡頭,但如何突破男性話語來書寫愛情,在今天仍然是值得探索的問題。

馮內古特 年輕時我們不懂為何他如此奮力大笑

近日,中信出版集團與楚塵文化推出了庫爾特•馮內古特《2081:馮內古特短篇小說全集》,收錄了馮內古特66年創作生涯的98部短篇小說。分為戰爭、女性、科學、浪漫、工作倫理與名望財富、品行、樂隊指揮、未來八大主題。通過這本書,我們將了解到馮內古特是怎樣看待世界的:作為戰爭的倖存者該如何面對戰爭?作為科技發展的受益人,我們又會在未來面臨什麼…….無論你是否熟悉馮內古特,這套書將是一個重新認識他的機會。

設計師關於封面設計的小tip

與作者手繪風格以及鼻子相結合

馮內古特 年輕時我們不懂為何他如此奮力大笑

馮內古特 年輕時我們不懂為何他如此奮力大笑

馮內古特 年輕時我們不懂為何他如此奮力大笑

馮內古特 年輕時我們不懂為何他如此奮力大笑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