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最美”慢火車”| 列車員這樣廣播 白菜2元1斤、蒜苗1元1把……

貴州最美5639次列車正在上客。此趟列車行經黃平站後還會經過幾個小站,到達凱里,最後抵達貴陽。 龍章榆 攝

春節前後,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灣水鎮翁當村村民石德英沒有閒下來。每天凌晨5點左右,54歲的他和往常一樣,起床、洗漱完畢,就挑起竹筐,打着手電筒朝自己菜地里走去……

貴州最美列車停靠到加勞站,沿線賣菜的鄉親們排隊上車,前往凱里。龍章榆 攝

「今年春節從家門口經過的火車不停運,我們每天都可以坐這趟車到凱里市區去賣菜,收入也比平日更高。」摘菜、洗菜、裝菜,不到3個小時,滿滿兩筐菜已准備就緒。石德英挑上40多斤蔬菜,踏上公益「慢火車」賣菜,這一趟至少能賣100元。

貴州最美列車即將到站,乘客正准備下車。龍章榆 攝

石德英所說的「家門口的火車」,是漫行於貴州苗嶺侗寨之間的貴陽—玉屏5640/5639次公益性「慢火車」。該趟列車單程337千米,途經17個站點,每站必停;20多年票價未變,單程最低僅需兩元;乘客多是車站周邊村民,帶着農產品出山交易。高鐵時代的「慢火車」,讓地處大山深處的各個小站熱鬧起來,當地少數民族群眾踏上列車趕集買賣、走親訪友,生活越來越方便,日子越過越甜美。

火車”公交化” 春節”不打烊

對石德英來說,坐着火車去賣菜,已經成為她近20年來生活的常態。每天清晨,石德英把要賣的蔬菜、紅薯、家禽等准備好,便朝火車站走去。不到10分鍾的路程,就會陸續有挑着各類蔬菜、家禽的村民加入她的隊伍,大家相互問好,有說有笑,遇到年邁者,稍顯年輕的「夥伴」會上前幫一把。

11點25分,5639次列車緩緩駛入加勞站。待列車停穩,車門打開,大家扛着大筐小筐的瓜果蔬菜、家禽、禮品排隊上車。列車員們有條不紊,挨個搭手將東西裝進車廂。加勞站的停靠時間是15分鍾,先上車,後買票,完全「公交化」。2元錢的票價,35分鍾的車程,她們早已和列車員達成默契,待自己坐穩後紛紛主動遞上車費。

貴州最美列車停靠到加勞站,沿線賣菜的鄉親們排隊上車,前往凱里。龍章榆 攝

列車剛剛啟動,就有旅客看中了石德英菜筐旁邊的一袋紅薯,決定把一整袋都買下。石德英麻利地拿出稱,按照2元1斤的價格,15斤紅薯賣了30元。而手邊那挑蔬菜,石德英估計下車後3個小時之內肯定能賣完。

「我們出門都靠這趟火車,春節沒停運真的太好了。」石德英有2個孩子,常年在外務工,家里只有她和老伴以及一個80多歲的母親。由於家離鎮上比較遠,坐汽車需要10塊錢,走路要近3個小時,而離加勞火車站則非常近,走路10分鍾不到就可以到達。

「春運期間,這趟車每天都有上千名旅客往返。」列車長文敏惠說,過去每到春運,鐵路部門就會採取「保長取短」策略,停運該條線路,把車廂和列車員分派到其他長線路段進行支援,今年考慮到沿線群眾需求,特地保留了6節車廂,10名列車員,雖然大家年三十都沒能回家與家人團聚,但看着村民們能平安順利出行,心里依然十分高興。

貴州最美列車到達凱里站。龍章榆

火車不停運,不僅方便了菜農賣菜,也便利了更多要出門走親訪友、找工作的人。看到記者與菜農聊得歡,車上一些旅客也開心地說起這趟列車給自己生活帶來的變化,略顯擁擠的車廂內頓時滿是歡聲笑語,濃濃的幸福感在其中蔓延開來。

45公里時速 助力脫貧”加速度”

「歡迎乘坐5639次列車,本次列車由玉屏開往貴陽……」2月13日10:39,5639次列車停靠黃平站,列車廣播員樂燕琳進行常規報站後,迅速走到車廂,用本子記下車廂內菜農各種蔬菜的價格。

幾分鍾後,車廂里響起樂燕琳對當日列車上蔬菜種類和菜價的播報聲:白菜2元1斤,紅薯2元1斤,蒜苗1元1把……廣播剛結束,一些旅客離開座位,去挑選購買自己所需的菜品。一時間,車廂恍若變成一個小型菜場。

貴州最美

短短20分鍾的車程,從桐木站上車的楊平忙個不停。從家里剩下什麼就賣什麼,到消費者喜歡什麼就種什麼賣什麼,賣菜10多年,楊平不僅變成了「職業賣菜人」,還總結出了一本自己的「賣菜經」。不同季節要賣什麼菜,到凱里後去哪里賣生意更好,到家前賣不完的菜怎麼處理,楊平都能處理得遊刃有餘,這也讓他創下每天賣100多斤菜,從無一天有賣不完的記錄。

「家里人都靠我這份賣菜的收入生活,不好好研究不行。」作為家里的「頂樑柱」,楊平上有80高齡的母親要照顧,下有正在讀初中和高中的兒女要管教,這也讓他無法像村里其他年輕人一樣外出務工。

貴州最美

看着村里的婦女經常到凱里賣菜,楊平和妻子一商量,也做起進城賣菜的生意。每天11:40坐5639次列車到凱里,再趕16:20的5640次列車回家。正是年復一年卡着這段時間,楊平目前已經把自家田地都種上了蔬菜,每月僅賣菜的收入就有3000多元。

「別看這趟車走得慢,對我們沿線百姓的脫貧帶動作用可不小。」來自貴州凱里市灣水鎮桐木村的吳石香點贊「慢火車」。5640/5639次列車沒有開通之前,村里交通不便,日子也過得苦,很多人家需要用大米和着玉米、紅薯一起煮才能勉強維持溫飽。後來條件稍有改善,他們就用玉米和紅薯來養豬,但一年也賺不了幾個錢。

貴州最美很多時候,得益於列車廣播的宣傳,鄉親們的農產品在車廂也會銷售出一部分。龍章榆 攝

自5640/5639次「慢火車」開通以來,全村100多戶人家,有20多家都選擇了進城買菜。看着大夥賣菜的效益好,當地政府還專門到村里進行指導,因地制宜扶持村民發展水產養殖、中藥材種植等經濟價值高的產業,大家挑上車的貨品也更加豐富。

此外,在沒有菜可賣的時候,一些人還會乘這趟車到凱里、鎮遠等地打臨工,憑着大家的勤勞和努力,近幾年來,桐木村里的磚房越來越多,條件越來越好,日子也越來越有盼頭。

服務更佳價不加 用心守護千萬家

把列車當成家,把旅客當成家人,22年的列車員職業生涯,這是熊玲的「工作心得」。家住凱里市的熊玲,因為父母都是鐵路工作者,經常跟着父母坐火車的她從小就有一個夢想,希望長大成為一名列車員。

1997年,熊玲夢想成真。隨後,她被分派到貴陽—玉屏5640/5639次列車,從事沿途旅客服務工作。這趟列車途經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玉屏侗族自治縣,沿線居住着苗、侗、漢、布依、水等20多個民族,苗族和侗族人口占80%。

熊玲說,隨着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增多,很多村寨只留下老人和小孩,尤其黃平站到凱里站一段,集中連接着桐木寨、加勞、寶老山等幾個小站,出行的多為老人、小孩和婦女,有一些老人甚至不會講漢語,所以就需要列車員更多的耐心和更細致的服務。

貴州最美行駛過程中,列車員幫助菜農捆起蒜苗。龍章榆 攝

給挑菜上車的農戶搭把手、把開水送到老人的座位上、為無座的特殊群體協調座位、隨時在車里准備一次性水杯、提醒乘客及時下車……這些事情雖然瑣碎,但熊玲和她的同事們每一件都特別用心,與旅客相處如家人般融洽。

「作為公益性火車,我們只有踏實把服務做好,百姓才能感受到真切的實惠。」文敏惠說,5640/5639次列車自開行以來,從最初的職工通勤車,到如今成為百姓的「便民車」「趕集車」「致富車」「 旅遊車」,他們不僅努力做好旅客的「基礎服務」,更在「延伸服務」上下足功夫。

貴州最美遇到需要幫助的乘客,列車員會主動搭一把手。龍章榆 攝

對列車員進行苗侗少數民族常用語言培訓,確保列車員及時為不懂漢語的少數民族旅客提供適需服務;設置每週更新一次的農副產品價格信息、外出務工信息和產品交易信息欄,及時為乘客提供沿線企業招聘用工信息,農副產品價格參考信息。如果有旅客有產品交易需求,列車員還會給他們提供小便簽,留下其交易產品的種類、價格及聯系人地址電話等,並在信息欄上張貼。

此外,根據沿途停靠站的特點,列車還進行了主題為「漫步苗嶺山水,開啟追夢之旅」的服務品牌打造,特別選取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最具代表性的十一個停靠車站,通過宣傳畫、旅遊景點專題廣播等方式在不同車廂內進行宣傳,以吸引途經旅客到當地旅遊,助推沿線村寨旅遊脫貧。

貴州最美列車緩緩駛入車站。龍章榆 攝

兩班列車每天一早一晚對向開行,單程票價最低僅需2元錢。車站周邊的村民們帶着蔬菜和農產品乘坐「慢火車」出山交易,搭載着苗侗老鄉們與外界溝通和脫貧致富的希望。文敏惠期待着,通過全體列車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為沿途旅客提供更安全、便捷、經濟、舒適的乘車環境,與沿線百姓一起,攜手走向幸福富裕的下一站。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