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花洲文學前天

花洲文學

文學的百花洲

關注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追夢,一路同行

文|來源於公號《青春在》

秋未深,風不涼,文壇盛事正輝煌。

8月18日,為期兩天的以「新時代新作家新擔當」為主題的草廬文學創作研修班於南陽方圓酒店圓滿落幕。

這次活動由草廬文化傳媒、河南草廬創作學院與《花洲文學》《漢風文學》《青春在》《豫西南文學》《中原文化縱覽》《涅陽文學》等多家自媒體聯合主辦,同時也得到了《躬耕》《南都晨報》《南陽文化》《思歸客》等媒體的大力支持。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文學是理想的守護神。殷德傑、宋雲奇、張天敏、水兵、祖克慰、陳濤、惠大康、王建新、項新桃、楊永漢、張勇、李大旭等著名作家、詩人、教授、評論家、文學期刊主編以專題講座的形式為學員集中授課。

殷德傑老師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殷德傑老師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分析了南陽作家群的發展與壯大,以具體的數字有力地呈現事實,讓大家看見欣喜、受到激勵,真可謂喜憂參半,同時他不無遺憾地指出南陽創作陣營當前能寫小說寫好小說的作家少,說這是南陽作家群走向頹勢的一個表現。他鼓勵大家積極進行小說創作,寫金戈鐵馬,寫悲歡離合,寫時代變遷。講課中,他一連用了三個比喻來形象地表達自己對三大文體的理解,一句「小說是吶喊,散文是呻吟,詩歌是尖叫」讓現場學員會心大笑。他的新作《老南陽·舊事蒼茫》《老南陽·古韻悠長》自然成為繞不開的話題,其創作經歷讓人唏噓不已。

宋雲奇老師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宋雲奇老師把「我們為什麼要寫作」和「怎樣寫出好作品」兩個話題作為授課的切入點,娓娓道來。他說,憤怒出詩人,最能激發我們創作熱情的往往是我們內心的憤懣和不平。一個真正喜歡文學的人,會把文學作為一種宗教性的信仰,大家不要隨波逐流,要有朝聖的心。一個作家要有天賦、有體力、有執着,有愛的本性、本真和本能。文學創作中愛國是可傳承的主題,愛情是永恆的話題。文學是人學,是一個作家對生活的積累加以凝聚的產物,是一個作家對社會對生活對人對事不同角度的折射和理解,它最終必要警世駭俗、達成三觀。一部好的作品,必有它的思想性、藝術性和批判性,它會使人善良,使人寬容,使人妥協,它也必然是用五百年以後的眼光看依然不落後。


張天敏老師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張天敏老師認為在新的時代里,一個作家如果拒絕微信就會失去一半天地,作家的書案上,網絡寫作在左,專家寫作在右,二者要相益發展、並舉前行,不可偏一廢一、厚此薄彼。她重點分析了網絡寫作具有碎片化、童稚化和同質化三大短板,指出新時代的文學創作不要滿足於一個點一條線一個面,一個作品要駁雜而博大、雄奇而深厚,要有深度、有廣度、有高度,要有撕裂感,要有大光照進來,要讓靈魂軟着陸。她以自己《昭君永失望月樓》的創作經歷現身說法,引導研修班學員關注因為時代變遷而引發的創作變化,鼓勵學員與時俱進,勇立潮頭。

水兵老師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水兵老師從散文的在場、散文寫作的真情實感、散文的風骨、散文的語言和散文寫作的多種可能性五個層面傳授散文寫作技巧。他說,人是會思想的蘆葦,見花美麗、望鳥自由不過是人雲亦雲、拾人牙慧,而好的散文既是自己的心靈史,又是自己的感情史。散文唯有真實才能打動人心,我們寫作的觸角一定要親臨現場,情到真時,愛到深處,才能更好地展現人性的光輝或者揭露人性的軟弱。文以載道,散文要有自己的骨感、深度和疼痛,一如人要有自己的尊嚴和高貴。靈動、刺激和陌生感構成散文獨特的語言美,而多向借鑒又為散文的表達贏得多種可能。他說,散文河里沒規矩。

祖克慰老師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祖克慰老師講述了自己系列化散文的創作經歷,認為作家對待創作要熱情,要像對待情人一樣。他說寫作是寂寞的,也是快樂的,是需要耐心觀察的,更是需要多找老師指導的,文學創作盡量做到不盲目,無歧路,少彎路。

陳濤老師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曾經的「鄉長詩人」陳濤老師說自己越來越像個農村人,這樣幽默風趣地進入到文學的命題和探討中去。說到文化周莊,談到蘭馨書院,提到周同賓,他笑了:「同賓是一座礦,精神的礦;同賓是一座山,挖不盡的山。」

陳濤老師在講座中,特別強調,多讀、多寫、多干。首先,要多讀。就是多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譬如前蘇聯作家作品,李斯特論肖邦、論斯特勞斯,《紅與黑》、羅曼羅蘭《貝多芬傳》《約翰·克利斯朵夫》,後期作品有長篇小說《母與子》(舊譯《欣悅的靈魂》);《哥拉·布勒尼翁》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對戰爭、反對一切暴力。其次,他強調要多寫。針對自己熟悉的旅遊景點和鄉土鄉情,作為重點描繪的對象,自己寫的多數像體會、像日記、大白話,也不說意象什麼的,只求人人能懂能理解。最後一點,就是多干,多修練自己。用腳丈量生活,用雙手撫摸生活,全身心投入到生活的激流中去。始終要謳歌時代、謳歌生活。讓自己投入時代洪流中去,只有這樣,讓自己完善人格、塑造心靈,生命強大,就能寫出好的作品;只有這樣做了,寫作才不會成為功利品、更不會成為包襖,而是主動自發地生成一種生活狀態、生活方式——一種修練自己、成熟自已、綠化自己、圓滿自己的方式。


惠大康老師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惠大康老師向與會學員傳達了自己「創作是一種意境」、「創作是一種釋放」、「創作是一種健康」的三大理念,提倡大家在文學創作中實踐好腳力、眼力、筆力和腦力。不提防,性情內斂的惠老師居然放歌一首,盡抒胸懷。

王建新老師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王建新老師認為一個作家定要壯大、強大、自大、重大。作家既然是用生命碼字、為文學殉情,那他的文學創作就一定要做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篇無新意不出手,一定要貼近民生,抒寫正能量,做到上接天氣、下接地氣,否則就會「上氣不接下氣」。

王金龍和項新桃老師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王金龍和項新桃兩位老師則分別以「打通格律美」和「當代古詩詞創作概覽」為主題進行授課,這無疑是古詩詞創作者和愛好者難得一遇的饕餮大餐。

楊永漢老師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楊永漢老師用自己曲折的人生經歷告訴大家:苦難是一座大學校,生活是最好的老師,而大家也看到了他創作性格中的不服與不舍。

張勇老師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張勇老師以中西文論對比為線索,着眼西方文論,立足中國文論,從理論上探討了文學批評的必要性。然後以西方文論史、批評寫作、南陽作家個案分析等三個方面為主題,進行了專題講座。在此講座中,他分析了文學批評的幾個發展階段,總結了不同時期文學批評所關注的要素、審美特徵、風格流派。同時,他通俗易懂地指出,在批評者的眼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文學無完美,文學批評亦如此,「優點和缺點是一對雙胞胎」。在對南陽作家的個案研究中,張勇老師特別指出,行者《對話別廷芳》所蘊含着的「感興詩學」理論;宋雲奇《藍色寓言》小說的元小說性質;張天敏《女人橋》小說的女性寫作意識;楊永漢「短小說」的典型意義;王俊義作為「文體家」的文體自覺意識;李永普詩歌探索鄉村與城市、傳統和現代的永恆意義;祖克慰系列動物藝術世界塑造的自覺意識;羅尓豪中篇小說的現代意識和獨樹一幟的藝術魅力。

針對黨棟小說《村魂》,他特別指出,作家黨棟以長篇小說的形式,用其樸素而真誠的語言、真實而生動的故事情節再現了留守群體的生活狀況,為我們描摹了一副生動而有感人的留守群體生活畫卷。更難能可貴的是,作家黨棟以一顆赤誠的心先後走訪留守村莊121個,走訪座談留守人員900餘人,以現實主義的文學態度,探索尋找出了一條可供人們參考借鑒的解決留守問題的途徑……

李大旭老師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李大旭老師強調文學創作的主旋律,堅定不移貫徹執行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文學創作要接地氣,接近生活和人民群眾,當前重心工作就是精準扶貧,他還介紹了《躬耕》雜誌的投稿要求,對廣大寫作愛好者提出了要求,並號召文學愛好者積極為雜誌供稿、訂閱,支持《躬耕》的工作。

文學是喜愛者的通行證。由於草廬傳媒組織得力、宣傳到位,這次文學研修班深受歡迎,吸引了來自南陽各地具有一定創作實力和潛力的100多名學員參加學習。他們中,既有白發蒼蒼的老人,也有初出茅廬的小伙,年齡跨度之大,地域分布之廣,作品創作之豐讓我們看到了南陽作家群不斷檔、不掉鏈、人才輩出、後繼有人、初心不改、愈老彌堅的喜人現狀,領略到了南陽文壇從熱愛出發、為夢想奮鬥、因文學出彩,讓靈魂高貴的創作精神。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大多學員認為,這次研修班因為老師們的授課有站位、有內涵,有干貨,儼然已成大家心目中的「草廬論壇」。他們反映,通過聆聽老師們的講座以及大家的相互交流,開闊了視野,掌握了技巧,提升了創作能力,更加堅定了自己從事文學創作的信心,真心希望這樣的研修班能夠可連續、常態化地舉辦。有幾個學員在學習結束後遲遲不願離場,圍住工作人員熱切詢問下次學習的時間;學員常廣惠現場即興賦詩一首並深情朗誦;更有三月河把自己創作的五輯《莊氏雜文》和研究成果《新編實用心理學》打包贈送給每一位同學,與大家分享。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願與他人作嫁裳,願你新作自帶光。與會七家自媒體積極與學員互動,表達心聲。草廬傳媒副總郭清茹在研修班結束總結工作過程中的經驗時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並向大家真誠道歉,她表示一定會總結經驗汲取教訓讓下一次研修班的組織更加嚴密。草廬傳媒總經理王育潮則在微信工作群寄語學員,希望大家深入生活,潛心創作,多出精品。

你心欲做隱形人,我心念念不敢忘。草廬文學研修班成功的背後,是草廬籌備組出智出力,默默奉獻的那些人:王育潮、張勇、王金龍、郭清茹、王曉健、魏俊朝、濤滔、舟子、黃玉璽、楊永漢、陳俊義、張殿舉……這些幕後的英雄,早已站成集體的群像,佇立成最美的風景。

一朝分別,各自天涯。簽名牆前留個影吧,當你的手握住我的手,當我的眼望向你的笑,最想說而沒有說出那句的話也許正是:前途無量,未來可期。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我們都有年輕心,我們都是追夢人,從今天起,從此地始,以文學的名義,憑熱情的偉力,以夢為馬,素衣遠行。出發,或者抵達,願我們共同描繪色彩斑斕的文學畫卷;抵達,或者再出發,願我們共同譜寫與時俱進的文學篇章!

–End–

圖|網絡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花洲特刊 || 追夢,一路同行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花洲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