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羊︱歷史偉人也悲催,陳勝找不到回家的路

瘦羊︱歷史偉人也悲催,陳勝找不到回家的路

瘦羊︱歷史偉人也悲催,陳勝找不到回家的路

文/瘦羊    圖/網絡

在歷史的滾滾長河中,很多人就像歷久彌新的星辰,他們光輝的業績,甚至被錘煉成了精神或者象徵,照耀着歷史,影響着社會,激勵着人類。

我們稱這樣的人為「偉人」,他們在我們的內心世界里,個個高大偉岸。我們看似是他們的「粉絲」,表面上對偶像非常熟悉;然而,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除了名字之外,我們竟然對他們一無所知。

陳勝,就是這樣一位歷史偉人。

提起他,我們只能准確地說:「陳勝是中國第一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其他的就只能是推斷或者猜測了。

查閱資料發現,陳勝居然有五個「故鄉」,「史料翔實」,言之鑿鑿,被廣泛「認可」的故鄉就有四個。

最早從《辭海》得知:「陳勝,今河南登封人。」後來,從《南陽志》中,獲悉了陳勝是老家(河南省)方城人的記載,很是興奮和激動了一陣子。

然而,陳勝「是(河南省)商水人」的說法,經《大河報》「厚重河南」報導後,讓我真正感到:陳勝的故鄉,的確是一個問題了。

殊不知,臨省的安徽宿縣早已將「陳勝故鄉」列為己有。加上,百度搜索中冷不丁冒出了個駐馬店「平輿說」,讓人真偽難辨,如贅雲霧之中。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陳勝究竟是哪里人」,一時間,成為了學者們爭相探尋的話題……

瘦羊︱歷史偉人也悲催,陳勝找不到回家的路

根據《史記索隱》中「陽城屬潁川」的記載,「登封說」率先登場。但此說多因為陳勝屬楚人,而登封在戰國時屬韓國而遭到駁斥。

另有學者根據明代人編著的《宿州志》中,有「谷陽城」的記述,當仁不讓地把宿縣認定為了「陳勝故里」。

「商水說」則拿出《史記·李斯列傳》中「楚盜陳勝者,皆丞相(李斯,今河南上蔡人)傍縣之子」的文字記載證明:李斯的老家上菜縣和商水縣接壤,正符合「傍縣」之意。

1961年,上海大學教授譚其驤,綜合各家之長撰寫《陳勝故里陽城考》,引用《史記·曹相國世家》「從南攻,與南陽守,戰陽城郭東,陷陳(陣),取宛,虜,盡定南陽郡」,以及漢代《集解》、《索隱》中「陽城今堵(讀zhě,方城漢代稱堵陽)陽……在南陽」的記載。

得出自己的研究結論:「把陳勝的鄉里陽城,解釋為南陽郡的陽城縣,即今河南方城縣其可靠性,要比所有舊傳三種說法都來得大些。」

「方城說」雖證據有力,但因為其餘三說在前,且「登封說」被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得到認可,譚的論文卻直到1988年,才得以面向社會公開發表,影響力較弱。

「平輿說」至今未見實證。

如果,曾經的全是過眼煙雲,那麼,甲骨、竹簡、絲帛等這些「白紙黑字」才是讓歷史清晰起來的鐵證吧?可惜的是:這白紙黑字也有靠不住的時候。

後人在對《史記》等文史資料的一次由一次註釋和解讀中,使得每個說法,都逐漸地成熟和堅強起來。大家都以自己是陳勝的老家人而驕傲,更有的建游園、修塑像,宣傳聲浪高漲,「陳勝故鄉」也就愈發地成為了一樁史學懸案了。

史書汗牛充棟,更兼甲骨隸篆,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理不出什麼頭緒的。至於個別勤勞的人,讀史有感找到了點滴可以「佐證」的文字,那是值得稱道的。

只是可憐了陳勝,一世英名,到頭來成了一位找不到回家路的農民起義軍領袖。

瘦羊︱歷史偉人也悲催,陳勝找不到回家的路

瘦羊︱歷史偉人也悲催,陳勝找不到回家的路

不僅迷失了回家的路徑,陳勝的「身份」也一再被人質疑。《史記·陳涉世家》中「少時,嘗與人傭耕」一句,證明他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秦朝貧農」。

而他曾經當過「屯長」的人生履歷,又讓一些人感到:應該被定性為「中富農」,才更加妥帖些。

此外,他發動起義的理由「失期法當斬」,也被證實為「不符合實情」。因為,據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簡》載:「失期三日到五日,誶(讀suì,責罵);六日到旬,貲(讀zī,賦稅)一盾;過旬,貲一甲……雨水,除興。」

由此,足見秦代的徵兵制度,是非常「人性化」的。

難道是司馬遷為了突出《史記》的故事曲折性,而憑着自己的「合理想象」,而特意添加的「故事」情節嗎?

當今著名收藏家馬未都說:「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其實,歷史哪能沒有真相呢?!只不過迷霧重重,答案太多了而已。加之,個別「研究者」的目的並不在真相本身。

瘦羊︱歷史偉人也悲催,陳勝找不到回家的路

好在歷史是公正的。盡管陳勝的故鄉,讓後人強行「被迷失」了,但其豐功偉績卻是無可辯駁的。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7月,朝廷大舉徵兵戍守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陳勝等900名應徵士卒在官差的押解下,途徑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西寺坡鄉)時,遭遇連天大雨,道路阻斷無法通行,耽誤了抵達漁陽的期限。

身為屯長的陳勝和吳廣不屈服「失期法當斬」的「法律條文」,依然率眾殺死官差揭竿而起,一舉攻下大澤鄉,迅速占領了蘄縣城,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陳勝從公元前209年7月舉義旗,到定都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到最終被自己的車伕莊賈殺害,頃刻之間燃遍大半個中國的反秦戰火,僅僅持續了不到半年時間就悄然熄滅了。

陳勝帶着遺憾走完了自己短暫的人生路程。他一定不會想到,正是由於自己燃起的這把大火,動搖了固若金湯的霸秦政權,更令兩個日後叱吒風雲的人物,劉邦和項羽應聲而起。同時,奠定了自己在中國歷史上,不可撼動的「第一」的位置。

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陳勝靈魂有知的話盡可含笑九泉了。

瘦羊︱歷史偉人也悲催,陳勝找不到回家的路

方城縣既然被稱為「陳勝故鄉」之一,自然離不開一大批捍衛和追隨者,他們大多是一些民間的愛好者。

為了陳勝能夠在方城站穩腳跟而遍閱典籍,旁徵博引,或實地訪古,著書立說,很是令人動容。

縣城向東偏南方向行至十餘里開外的樣子,有起伏的山巒,這里正是伏牛山和桐柏山的交匯處,著名的方城「埡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必經之地。

而且,此地因地處大風口,所以還新建了風力發電場。巨大的風車潔白而挺拔地散落在山間,很是壯觀。

三間石砌的茅草房,靜悄悄地安臥在德雲山中的一塊平整處,恍惚之間能夠看見文革時留下的忠於領袖的標語,相傳,這里就是陳勝的故里。相傳,他就是在這里度過自己的青少年時光。

周圍有「陳勝點將台」、「練兵場」、「藏兵洞」,以及繁盛的「陳勝後裔」等與之呼應,「陳勝故里」更成了開放的方城對外展示形象的重要名片。

以悠久、燦爛為榮,歷來是一個地方最值得示人的「文明肌肉」;但,如果大家只是都抱着過去的輝煌,卻沒有創造出驕人的新成績,反而給偉人臉上抹黑,恐怕終究還是要遭人恥笑的。

假設真有這麼一天:我們坐着「時光機器」,穿越回到了公元前209年,正忙着東征西戰的陳勝一定會極其不情願地揮手道:「去去去,我這里戰事吃緊,大業未成。

而你們,卻為我是哪里人爭得面紅耳赤,真無聊!」豈不是碰了一鼻子「歷史的灰塵」嗎?!(成稿於2012.03.07修改於2019.02.27)

*作者︱瘦羊:原名董振群、就職於河南省.方城縣供電公司、自由撰稿人,離崗後沉迷於山野溪畔、徜徉在字里行間、自得其樂,微信公眾號「青眼有加id:qyyjtcq」專欄作者。

瘦羊︱歷史偉人也悲催,陳勝找不到回家的路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青眼有加特約作者青眼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