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跑10公里,堅持37年,村上春樹教你3條不自虐的自律心法

在知乎問題 ” 自律的人有多可怕 ” 下面,一位大神說,自己如果 6 點 40 分起床就會難受一天——因為他定的是 6 點 30 分的鬧鍾。

自律大神把自己的日程表細致到分鍾,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記着每天做的事,簡直是三頭六臂。

厲害不?當然厲害。

想學不?當然 …… 學不來。

有些人確實有着強迫症一般的意志力,但這並非適合普通人的自律指南。

我們更常有的困惑是——

為什麼我制定了日程表卻難以完成?為什麼我每天留出半小時學英語 / 跑步健身 / 讀書 …… 卻堅持不下來?

這些不都是那些自律大神用的方法嗎?

其實,這些只是表面招式,自律不是工作狂,更不是自虐狂,它自有一套 ” 心法 “。

今天書單君和你分享的是作家村上春樹的兩本書:《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以及《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這位小說家以自己數十年的實踐,給我們指出了一條簡朴而有力的自律之道。

自然而然的自律

提到村上春樹,有些人也許喜歡他的書,沒有看過的人可能也聽說過他的著名歌曲《挪威的森林》——不好意思,是著名小說。

村上春樹不僅是小說大師,也是一位 ” 生活大師 “:他具備強大的生活管理能力,能夠將自己的靈魂、肉體調試出最佳的狀態。

村上春樹典型的一天,是這麼度過的:

” 清晨五點起床、晚上十點之前就寢。”

” 一天中,身體機能最為活躍的時間因人而異,我是清晨的幾小時。在這段時間內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隨後的時間或是用於運動,或是處理雜務,打理那些不必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日暮時分便優哉游哉,不再繼續工作。或是讀書或是聽音樂,放鬆精神,盡量早點就寢。”

這里的關鍵不在於 ” 早睡早起 “,而在於村上認為這是一種” 自然的生活 “

在成為小說家之前,村上春樹的職業是開酒吧,作息日夜顛倒。而在他決定盤出店鋪,專職寫小說後,生活節奏才調整成早睡早起。

總是有人問他:” 像您這樣,每天過着健康的生活,難道不會有天寫不出小說來嗎?”

因為很多人覺得,小說家就是某種 ” 燃燒自我 ” 的職業,要遠離世俗、放浪形骸,甚至過着頹廢的生活,才能獲得藝術靈感。

比如村上春樹的兩位偶像——美國小說家雷蒙德 · 卡佛和菲茨傑拉德,都嗜酒如狂,一個窮困潦倒,一個紙醉金迷。

但村上春樹沒有對他們指指點點,對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沒什麼優越感。

他愛好跑步,從 1982 年起,每天跑 10 公里,堅持至今。但他從來沒有向周圍的人推薦過跑步,甚至還建議學校取消體育課強制學生長跑的做法。

對他來說,早睡早起和長跑,只是一種適合自己體質的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里,村上春樹說,自己並不是才華橫溢型的作家。才子寫書,像拿着鋒利的剃刀,而他拿着的只是一把斧頭,要用力地砍啊砍,才能寫出東西。

而保障他能一直 ” 砍 ” 下去的,就是這種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村上春樹管這個叫做” 基礎體力 “

村上春樹是 ” 易胖體質 “:放任不管,就會長肉。而他太太卻是 ” 吃多不胖 ” 體質:愛吃甜點也不運動,依然身材苗條。

村上說:” 人生真是不公平啊!”

但他認為:擁有易胖體質也是一種幸運。因為這種體質促使他開始運動、留意飲食,雖然很費勁,但是日漸健康。

這種思維方式把缺陷視為變好的契機,” 容易看清紅燈就夠幸運了。”

這就是村上的第一條自律心法:

找到自己的體質和自己想做的事、想過的生活之間的平衡。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五點起床、十點睡覺當然不太可能。

關鍵是,清楚自己的體質狀況——一天中精神最飽滿的時段是何時?要做的事情優先次序是什麼?以及更為根本的問題:自己理想的生活狀態究竟是什麼?

不要看着自律大神都制定嚴密日程表,就跟着買個本子記起來。說不定靈活的時間模塊設置,更適合於你激發自己的熱情和潛能。

《自控力》一書里講述了一位客戶經理的故事:她原本一天的工作時間安排,是從上午吃早餐開始 check 郵件並規劃當日任務,這要花一個小時。上班時間到達辦公室之後一直工作到晚上下班,一共 10 個小時。

其實她常常設想,可以在下班後規劃自己創立咨詢公司的事情,卻發現每天都筋疲力盡。

是她不夠自律嗎?

並不是。當她反省了自己的生活後,發現清晨一個小時的飽滿精力居然用在 check 郵件這種輕量級任務上,完全是浪費。因此,她把這項任務放到辦公室里進行,而起床後的一個小時用來思考新公司的籌備。

這才是真正的自律。自律並不是跟風,而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平衡。

痛苦難以避免,磨難可以選擇

小說家毛姆曾說:” 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學。”

村上春樹特別喜歡這句話。因為他有屬於自己的” 一把剃刀的哲學 “

這把剃刀就是跑步。

而這背後的 ” 剃刀哲學 “,村上春樹用一位長跑運動員的話來概括:” 痛苦難以避免,磨難可以選擇。”(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自律是一定會帶來痛苦的,這不可避免,只有一直躺着刷手機才不會痛苦。

那為什麼說 ” 磨難可以選擇 ” 呢?

這是因為:第一,要不要繼續痛苦下去,畢竟選擇權在我們手中;第二,通過訓練,我們可以逐漸減少痛苦和磨難。

村上春樹的跑步生涯從 33 歲開始,剛開始跑時當然不輕松,20 分鍾就喘得不行,但隨着訓練量的累積,身體各處有利於跑步的肌肉變得強健,肺活量也提升了。

他把自己訓練成 ” 跑步小說家 “。這些訓練的磨難完全是村上春樹自己選擇的。而訓練本身,也在減少這些磨難的痛苦。

所以,下次堅持不下去而放棄的時候,要記住自己是可以選擇繼續自律的;放棄不是 ” 被迫 “,而是自己的選擇,那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好了。

而如果選擇繼續痛苦,那麼痛苦反而會減少。村上說,秘訣就是保持有節奏地訓練:

堅持跑了一段時間,身體積極地接受了跑步這事,與之相應,跑步的距離也一點點增長。跑姿一類的東西也形成了,呼吸節奏變得穩定,脈搏也安定下來。速度與距離姑且不問,我先做到堅持每天跑步,盡量不間斷。

發現沒有?這里沒有什麼 ” 咬咬牙 “、” 堅持就是勝利 ” 之類的雞血,村上春樹做的無非就是 ” 不間斷 “。

這和他對寫作的感悟是一樣的:寫長篇小說就是一項 ” 徹底的個人體力勞動 ” ——

小說《挪威的森林》的開頭部分,是在希臘各地咖啡館的小桌上、輪渡的座椅上、機場的候機室里、公園的樹蔭下、廉價旅館的寫字台上寫的。

四周的座位吵吵嚷嚷,小桌子搖搖晃晃書寫困難,筆記本又濺上了咖啡;半夜三更,正坐在旅舍寫字台前推敲文字,隔着一層薄牆,隔壁的男女卻聲勢浩大地頻掀高潮 ……

面對這些亂七八糟的磨難,村上春樹也是做到了一件事:” 不間斷 “。

” 不間斷 ” 的原理在於讓身體逐漸習慣這種強度,一直告訴自己的肌肉:加油,你必須做到這些!

意志力和肉體之間的關系,需要用 ” 不間斷 ” 來強化。用村上的話來說:” 讓身體成為自己的友軍。”

自律不是工作狂,不是一旦下定決心要跑步,要學英語,就恨不得每天練習幾個小時,搞得自己筋疲力盡。

實際上,保持不間斷的節奏才是最重要的。

小說家雷蒙德 · 錢德勒也深諳此道,他曾說:” 哪怕沒有東西可寫,我每天也肯定在書桌前坐上好幾個小時,獨自一人集中精力。”

這就是村上春樹的第二條自律心法:

意志力就像身體肌肉,要不間斷地訓練才有更強的力量。自律的核心不是爆發力,而是耐力。

美國心理學家艾利克森研究了眾多行業里的傑出人物,發現並沒有什麼天才,” 天才是訓練的產物 “。

在《刻意練習》一書中,艾利克森提出了和村上春樹暗合的理論:” 把練習變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他以一位出色的商業咨詢師阿特 · 圖若克為例。圖若克在為一些公司改善管理架構時,把員工個人技能的練習融進了日常工作中,比如說開會時讓需要發言的員工有意識地鍛煉演講技巧,而聽眾就鍛煉記筆記的技巧。

開會作為日常工作,使得這種訓練能夠持續不間斷,一兩次看不出來效果,但長期的訓練會帶來顯著的收益。

如果你想背單詞來提高耐力,那麼每天背 10 個,要好過一天背 100 個然後歇一星期。

在養成自律習慣上,比制定完美計劃更重要、更有效的是,去執行它,即使沒那麼完美。

跑步冠軍也會厭倦跑步

村上春樹曾采訪過奧運會長跑選手瀨古利彥:” 瀨古君這樣高水平的長跑選手,會不會也有今天不想跑啦、覺得煩啦、想待在家里睡覺這類情形呢?”

而瀨古給他的表情是 ” 怒目圓睜 “,然後用類似 ” 這人怎麼問出這種什麼問題來 ” 的語氣回答村上:” 那還用問,這種事情經常發生!”

而聽了這個回答之後,村上春樹的內心是 ” 鬆了口氣 “:” 啊哈,大家果然都是一樣的。”

村上春樹當然也經常陷入這種疲倦。甚至在 1996 年,他參加完北海道的一場 ” 超級馬拉松 “(100 公里賽程)之後,他感到某種近乎 ” 心灰意冷 ” 的東西,跑了那麼多年卻不想再跑了。

他給這種厭倦起了個浪漫的名字:” 跑者藍調 “。

為克服這種厭倦,村上採取了兩個辦法:一是繼續跑,節奏慢下來就慢下來,重要的仍然是前面提到的 ” 不間斷 “;二是開始練習鐵人三項中的游泳和自行車。

有人會說:怎麼能這麼輕易就屈服呢?這一點也不自律啊。

實際上這種應對方式非常科學。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凱利 · 麥格尼格爾在《自控力》一書里提出,自律是存在極限的,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樣會面臨 ” 筋疲力盡 ” 的情況。

她引述了另一名心理學家所做的實驗:兩組被試對象,一組餓着肚子,一組喝了糖水,結果後者表現出更強的意志力。

這就是 ” 自控力肌肉 “,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是和肱二頭肌一樣,用多了總會酸痛,需要休息。

連金屬都會因為反復折疊而 ” 疲勞 “,所以不要羞於承認自己已經自律得很累了——這就是身體的本能。

村上春樹在倦怠期嘗試新的運動項目,和艾利克森在《刻意練習》中的建議一致:
度過瓶頸期,可以試着做不同的事情,而非更難的事情。

這就是村上春樹的第三條自律心法:

認識到自己終究是個肉身,在此基礎上訓練自律,找到堅持和休息最適合的均衡點。

如果你的自律計劃是每天讀一本專業書,那麼到了疲倦的時候也別放棄讀書這個最基本的習慣:換一本輕松一些的書也許可以。當然,還是要看個人的具體情況——總之,保持節奏,適當休息,不要自虐。

村上春樹的三條自律心法,歸根結底,都是在處理人和生活的關系:認識自己的體質,知道自己的極限,然後在這個范圍內找到體質、極限和自律的平衡,因為過猶不及。

怎麼一天讀完一本書,怎麼高效背單詞,如何在一年內實現升職加薪 …… 村上的自律心法回答不了這些問題。

他只是一個敦厚大叔,在兩本書里談自己寫小說和跑步,講的都是很平常的、你我都能做到的事情——是啊,想跑步了就跑步,累了就歇息,誰不會呢?

但自律的智慧就蘊藏其中。這是和我們一樣身為普通人、不想打雞血的村上春樹,提的一些生活建議。

為了明天多堅持一分鍾自律、多做一點事情,生活就很值得期待了,不是嗎?

圖源 | 《海街日記》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學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