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是波士頓 的高等學府,特別是著名的那些,都集中在一起,如果你要乘坐地鐵紅線到達Harvard Square Station,出站即可步行到達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英語:Harvard University)是一所位於 美國 馬薩諸塞州 的私立研究型大學,為常春藤盟校成員之一。最初於1636年由 馬薩諸塞州 殖民地立法機關立案成立。該機構在1639年3月13日為感謝一名牧師約翰·哈佛的捐贈而命名為哈佛學院,1780年哈佛學院更名為哈佛大學。至今,哈佛大學是一所在世界上享有頂尖學術地位、聲譽、財富和影響力的教育機構,被譽為 美國 政府的思想庫。進門走幾步就是John Harvard雕像。每一個和John Harvard合照的人都會去摸他的左腳,以至於左腳被摸的鋥光。

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簡稱哈佛,坐落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截止2018年3月,這里走出了8位美利堅合眾國總統,157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一)、18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一) 、14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四) 曾在此工作或學習

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其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

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同時也是美國本土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其誕生於1636年,最早由馬薩諸塞州殖民地立法機關創建,初名新市民學院,是為了紀念在成立初期給予學院慷慨支持的約翰哈佛牧師。學校於1639年3月更名為哈佛學院。1780年,哈佛學院正式改稱哈佛大學。截止2017年,學校有本科生6700餘人,碩士及博士研究生15250餘人

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2017-18年,哈佛大學位列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ARWU)世界第一[8]、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一. [9]、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三[1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六。2017年6月, 《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世界大學聲譽排名,哈佛大學排名世界第一

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如果來到哈佛大學你不了解美國教育,那你會驚訝於中美兩國教育的差異,這個很好理解。但是,緊接着來了第二句話,就是如果你了解美國教育,你會驚訝於中美兩國教育的相同,這就其實挺讓人費解的,這兩個國家的教育水準那是天差地別,有什麼相同之處?

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首先我們從中國的教育模式來看,假如一個西部的學生從山村一步一步考取了清華大學,成績是真好。但是他到北京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孩子知識視野非常狹窄,課外書是沒怎麼接觸過;而且很土,不會穿衣服、不會說話,見到女孩子就臉紅,甚至手機都沒怎麼見過,這是中國學生的模式。

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而美國的學生家境當然是不錯的了,如果比起做最難的數學題,他比中國學生那差遠了;但是大衛面很廣,首先體育,什麼游泳、擊劍、高爾夫球全練過,打得還都不錯。然後各種才藝,什麼畫畫、鋼琴也都練過,參加學生各種活動,什麼演講比賽、計算機比賽,當過學生會副主席,還特別有愛心,經常到社區醫院去照顧老人,這麼一個好孩子。

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那放在中國大多數的人面前看,這不就是中美教育的差異嗎?你看,中國學生是典型的應試教育的產物,而美國學生是典型的素質教育的產物,中國學生很苦、很慘,而美國學生非常幸福,任意的揮灑自己的稟賦、興趣和才能。

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但是大家不要被騙了,其實他們倆是一回事,都是應試教育,只不過中國學生是自古華山一條路,就奔着考試去了;而美國學生,你看他干那麼多事,其實也是疲於奔命,他也是為了湊夠美國的精英學校,就是所謂的常春藤盟校,那些學校的入學標準,他才去干這些事的,你以為他對每樣東西都有興趣?所以從根子上說,都是應試教育。

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比如說到了2013年的時候,我們就見到過一則新聞,說在美國有一個華人學生,叫米歇爾·王,他就一怒之下把哈佛大學告上了法庭。

這個孩子也真的是很冤,因為他的大學入學考試,就是SAT的成績非常好,那是甩掉了99%的考生。那剩下來的標準呢,什麼社會實踐、獲各種獎,他全有;甚至在奧巴馬總統的就職典禮上,他還參加了中學生的合唱團,那說明美國主流社會對這個孩子是接受的。可為什麼在申請常春藤盟校的時候,只有賓夕法尼亞大學給他發了入學通知書,剩下的也就是他最想上的,什麼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哥倫比亞,全部把他給拒絕了。那你總得有個拒絕的理由嘛,孩子很委屈,於是就打官司。

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像哈佛這樣的大學這種現象在美國的華人族群當中其實很普遍,他們甚至辦了一個網站,就叫「哈佛不公平」,里面列舉了大量這樣的事例,要抗議。對這些孩子來說當然是這樣,這些標準是你們定的,我努力達到了,然後你們又不要我,這不是欺負人嗎?這是不是種族歧視呢

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這些常春藤盟校主流全部是私立大學,他們從來沒說過自己要公平,甚至招生的規則都是不確定的,從來不公布我就是按照什麼規則來招生。甚至這些學校的招生辦的官員,比如說招生辦的主任,退休之後到外面當那些大學的什麼升學顧問,他們都說不清楚這些大學的招生規則。連內部人都說不清楚,那還存在什麼公平不公平的問題嗎?公平總是對規則而言的。

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這是因為華人學生帶着自己的文化傳統,去理解人家的規則導致的誤會。這話怎麼講?這就得回到美國歷史當中,再去看這些招生規則是怎麼形成的。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但是它畢竟有一個民族的主體,就是WASP,就是白人的盎格魯-撒克遜的新教徒,那這些人覺得我們是這個國家的精英,我們是主流階級。

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US到了19世紀的下半葉,也就是美國的鐵路網已經造成了,全國是一盤棋的時候,那這個族群的主流意識就開始覺醒。他們就覺得哈佛、耶魯那些學校,那是要培養我們的孩子的,我們的下一代仍然要當這個國家的領導人的,所以我們就不能讓其他族群的孩子輕易地進來。但是又不能明擺着說不公平吧,因為大學畢竟是招生考試嘛,所以他們就設立了一個門檻,就是哈佛、耶魯這樣的學校開始考希臘語和拉丁文,那其他的族群,公立學校是不教這兩門語言的,所以自然你就考不取。

但是這個規定實行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也覺得這玩意兒不對頭,為什麼?因為沒有競爭了,只要是WASP的主流精英的孩子,考哈佛、耶魯完全就不費勁,其實他們的成績不是很好。那長此以往,就是其他族群的精英你不能不他納入進來你的體系,那這個國家也有問題,這個族群本身也會產生危機。所以到了大概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後,他們就取消了這兩門考試,希臘語、拉丁文就不考了,那結果其他的族群就開始起來了,那最起來的就是猶太人。

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猶太人在常春藤盟校的入學標準,大概是從7%一路上漲到了20%幾,甚至在紐約這樣的大城市,就是哥倫比亞大學,一度達到了40%幾,那這些WASP的主流精英又不幹了,因為自己孩子的機會被剝奪了,怎麼辦呢?又搞出一套標準,說你社交好不好,你體育好不好,搞出一大堆的限制條件,其實就是原來搞的希臘語和拉丁文,又把猶太學生的那個比例給降下去了。

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個趨勢又開始出現逆轉,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美蘇爭霸,那美國人心里清楚,這一仗是不能輸給蘇聯的,我們美國人還得登月亮呢。所以那個時候的美國名校算是對全民敞開了大門,只要考試成績好,上哈佛、耶魯是可以的,所以你看,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就是趕上了這撥好時候。但是這個階段很快又過去了,美國的名校又開始故態復萌,開始強調那些亂七八糟的素質教育的標準

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說到這兒你就該明白了,他們其實是在兩個極端之間搖擺,要找到一個均衡點,一方面要用考試成績把其他族群的精英給挑進來;另外一方面,要靠這些素質教育的標準把他們攔出去。所以不管怎麼變化,這些標準的設立不是讓你過來的,是讓你出去的,這個實質我們心里要清楚。

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其實美國教育一直演化到現在,那現在的一個美國高中生,如果就要上哈佛、耶魯,他怎麼辦呢?也有路,三條路。

第一條路,就是你得有特長,尤其是體育特長。那你說我是一個中國學生,我會中華武術行不行?不行,在這些項目上,你得符合人家WASP,就是盎格魯-撒克遜的白人清教徒他們的文化標準的,比如說擊劍、花樣滑冰、高爾夫球,這個可以,是一個文化認同問題,因為本來人家就是要維護族群本身的穩定。但是這些項目的設立其實還有一個妙用,就是它能把有錢的家庭給挑出來。萬維鋼給我講過一句金句,他說其實上這些學校,不在於你上學之後花了多少學費,而在於上學之前你能花進去多少錢,因為這些項目都是靠金山銀海堆出來的訓練,你才能培養出一個高手,所以它自然就把貧困家庭和富裕家庭分別出來了,這是第一條路。

打卡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

第二條路呢,就是家長得是校友。美國這些名校有一句話,叫一代藤校,代代藤校,你的父親上過耶魯,那你的兒子上耶魯,那就要輕松得多。但是這個東西怎麼辦,怎麼搞出一個標準?他們也是有轍,搞出這麼個門檻,說新生入學的時候必須得經過一道叫校友面試,那你想,他老爹是哈佛畢業的,那他在面試的時候,當然要不照顧自己的兒子,要不照顧自己認識的朋友或者同學的兒子,所以他們就開始官官相護,那自然就進來了。

那你指責哈佛不公平,哈佛說怎麼不公平?校友來面試那是免費幫忙的,對吧?我要是不照顧他兒子,下回不就沒人幫忙了嗎?所以這個理由你還說不出什麼。後來美國的前財政部部長,也是哈佛大學的前校長,叫薩默斯,他算是講了一句痛快話,說我們招收校友的孩子入校,這是我們建設自己社區文化的一個部分。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是一個社區,我們是自己人,我們是要代代相傳在這兒把持着的,我們就是要照顧自己人,怎麼吧?你看,這也算是一句痛快話,這是第二條路。

第三條路呢,就是捐款。我們華人就是不愛捐款,因為我們華人的家長和學生覺得,大學就是一個工具,上完就完了,我跟你又不是一夥的。可是白人的很多私立學校它不是這個傳統,校友和校友的孩子跟這個學校是同氣連枝的這樣一個關系,終身都保持聯系,所以校友捐款是這些私立學校很重要的財政來源。那你華人不愛捐款,學校為什麼要招收你的孩子呢?招收華人越多,意味着這個學校將來的財政基礎就越薄弱。

那你說是不是因為華人窮啊?不是,華人的收入在美國是比較高的少數族群,但是華人對於這些私立學校的捐款,甚至比自己在人口中占有的比例還要低。當然也有一些其他情況還是比較好的,比如說斯坦福大學,那是因為有一些華人大亨,比如說楊致遠、黃仁勛、李嘉誠,給斯坦福大學做了大量的捐款。但即使大量,其實也不到斯坦福大學接受捐款的10%。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留學圈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