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堡壘》撲街,看當下影視界內的現象

《上海堡壘》這部片雖然還沒被下映。但在電影排片中,差不多是名存實亡了。根據貓眼數據,目前排片量僅為0.1%,0.1%是什麼概念?對比下同檔期及相近檔期的一些冷門電影,《紅星照耀中國》0.4%、《古田軍號》0.3%、《冰雪女王》0.1%、《鼠膽英雄》0.1% 。目前總票房僅1.2億,且破一億用了2天1時9分,之後的一周都在極慢地增加。

從《上海堡壘》撲街,看當下影視界內的現象

說下《上海堡壘》的導演滕華濤。這里沒有任何要否認他的意思,也承認他算比較有名氣的導演,但他確實沒有執導科幻片的經驗。他之前所導演的電影多數以愛情、家庭為主。例如《失戀33天》、《北京愛情故事》、《爸爸去哪兒》等。導演以科幻為題材的片,《上海堡壘》是他第一次嘗試。在劇本階段,導演並沒有把江南的原著琢磨透,電影和原著中有很大的差別。甚至還有觀眾說,完全看不出原著的內容。導演為了增強科幻性,還特意弱化了有關愛情的情節,而又沒科幻經驗,導致最終電影「三不像」。

從《上海堡壘》撲街,看當下影視界內的現象

再說下當前年代導演的總體水平。客觀的說,當今的導演的導演水平,已經不如從前了。更無法找出水平能和張藝謀、陳凱歌的水平相提並論的導演。相反,還出現了許多所謂的「爛片導演」,比如郭敬明。他導演的《小時代》四部曲,瘋狂吐槽的聲音相信大家都聽過了。

從《上海堡壘》撲街,看當下影視界內的現象

對影視導演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國導演有分年代,目前一共有六代。張藝謀、陳凱歌等導演屬於第五代,賈樟柯、張元等屬於第六代導演。而為什麼沒有第七代導演呢?雖然網絡上也有很多種說法,但都沒有得到認可。其實原因有兩種,第一是當今文化並沒有像上個世紀由於某些原因出現過「文化斷層」現象;第二就是現在的導演水平都差不多,沒有出現水平特別高的,可以代表這個年代的導演。

從《上海堡壘》撲街,看當下影視界內的現象

《上海堡壘》的劇組過於看重流量明星。由於過分看重鹿晗的人氣流量(微博6000w+粉絲),因此願意花重片酬請鹿晗參演,希望通過「粉絲經濟」獲取票房,卻不顧影片的質量。如故事劇本、演員演技、特效及後期製作。由此提到2016年的一部由郭敬明導演的電影《爵跡》,片中有王源、吳亦凡、陳學冬等人氣明星參演,但影片的質量相當的差勁。甚至還有人說,說《爵跡》是電影,那是在侮辱電影這個詞。這部片豆瓣評分3.8,總票房3.82億。

從《上海堡壘》撲街,看當下影視界內的現象

其實現在影視、綜藝節目都會根據明星的人氣流量來邀請明星參加。而且人氣越高,片酬、出場費就越高。但節目組只看重了人氣,卻忽視了最總要的一點,那就是能力。流量高並不代表着能力就高。當前是一個網絡發達的年代,微博、微信、貼吧、抖音、B站眾多等網絡媒體,傳播信息的速度快得驚人。通過運營團隊包裝,再通過互聯網傳播、炒作,獲得高人氣並不難。

而就算節目組只看重流量,也忽視了一點,那就是正面流量還是負面流量。一位人氣高的明星,出現了負面丑聞,關注的人自然也會多,高流量也自然會出現。而此時的流量,就是負面流量了。節目組只看中了那些明星的高流量卻沒有關注流量的真負面而邀請他們參加,製作出的節目觀眾肯定不買賬,造成的虧損只能由節目組自己來買單。

明星流量的表面數字也未必會是真實數據。當今流量明星,多多少少總會存在一些流量造假現象。一些很高的流量,也許有很大一部分是刷出來的。一位明星的微博粉絲數中,也包含了殭屍粉、機器粉、水軍、甚至黑粉。

從《上海堡壘》撲街,看當下影視界內的現象

從票房撲街中,也能看出好的一面。就是觀眾已經不再趨於關注流量明星了,而是實實在在的關注電影的質量。馮小剛曾說過,垃圾電影遍地,也和大批垃圾觀眾有關。雖然這句話也被人批判過,但不得不承認,確實有觀眾不顧影片質量,導致了原本質量並不高的片收入了較高的票房。尤其是在曾經人們還過分關注流量明星參演電影的時候。自從吳京的《戰狼》上映後,全片沒有流量明星小鮮肉,演員都是鐵血硬漢,演技都是靠實力。人們就漸漸開始從關注流量明星向關注電影質量改變了。而這次《上海堡壘》票房撲街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這也給廣大影視導演敲響了警鍾,製作電影的重點應該是提高影片本身的質量而不是聘請的演員的流量。假如觀眾一直只關註明星流量不關注電影質量,導演也只看重聘請的演員的流量而不注重提升影片質量。這是對電影業的羞辱,也是對整個藝術界的不尊重。

從《上海堡壘》撲街,看當下影視界內的現象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影叄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