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土培根 聯樹長青

 守土培根  聯樹長青

——丁玉群先生垓下楹聯創作與文化活動紀略

文||鞏思良

在安徽固鎮縣垓下布衣丁玉群先生看來:家鄉濠城鎮(古洨城,垓下之戰遺址)歷史遺珠諸多,文化寶玉諸多;生於斯、長於斯、生活於斯、勞作於斯的本土文化正是自己楹聯文學創作的「根」、楹聯文化以及鄉土文化挖掘並傳承的「根」。有「土」(鄉土),有「根」(鄉土文化),有「情」(鄉情,親情,故土情),有「藝」(楹聯、詩詞創作能力與文化活動能力),丁玉群先生便視楹聯事業為本土、鄉土之「土」上的一棵「樹」。土厚樹生!根壯樹旺!

守土培根  聯樹長青

丁玉群先生步入聯壇時在20世紀80年代。當時,全國聯壇如其他社會領域一樣,百廢待興,方興未艾。他如幼童學步,穩扎穩打,一旦會走,便慢跑快奔起來。數十年間,撰聯、作詩兩千餘副(篇),並榮獲全國性楹聯賽事獎項兩百餘次,五次獲得「對聯中國最佳作品獎」,連續七年奪得「中國對聯創作獎」。對此,玉群先生並未欣然自得,而是把自己楹聯創作的入手處定在腳下,即垓下之本土、鄉土,着眼點放在眼前,即垓下之鄉情、人情(包括親情)——腳下,是我人生生存之「土」;眼前,是我楹聯創作之「根」。於是,一副副題寫垓下、謳歌垓下之作迭出而耀眼:

城上城,勝跡壯觀驚四海;

史前史,奇聞軼事詠千秋。

——《垓下雙城》

鹿逐九州,豐功偉業銘青史;

騅馳萬里,霸氣柔情鑄碧碑。

——《垓下之戰》

一身霸氣;

千古英風。

——《項羽》(一)

猶憶風雲叱咤,破釜沉舟,蓋世拔山揚霸氣;

似聞日月喑嗚,別姬贈馬,掬心灑淚祭英魂。

 ——《項羽》(二)

英靈千古,英名千古;

大義一身,大愛一身。

——《虞姬》(一)

紅顏稱絕代,千古丹心千古頌;

青冢屹荒原,一腔碧血一腔情。

——《虞姬》(二)

垓下鄉土 ,不僅僅是垓下本土之「土」,而是中國鄉土之「寸地」;垓下文化,不僅僅屬垓下地方之「文化」,而屬中國文化之「一方」。丁玉群先生把視野投向全國,希望全國各地乃至海外華人尤其是文化人隊伍里的楹聯家、楹聯文化人都認識垓下,參與垓下文化研究與建設。征聯,向全國征聯,向海內外征聯。2008、2010、2012年五年間,玉群先生徵得垓下地方重視與支持,在當今聯壇徵集佳聯,藉助楹聯文學樣式裝點垓下,美化垓下。千流萬派,同歸垓下之城;玉振金聲,盡入黃鍾之管。玉群先生如願以償。五年三屆徵集,共有三千一百二十四位聯友應征,一萬六千五百零八副題寫垓下古城與垓下之戰的瑤章妙對紛紛集結於垓下,閃亮於垓下:

烏騅嗔目嘯風,嘶猶激烈;

項羽聞歌卸甲,敗亦英雄。

——蔣有泉·北京

存亡一戰役;

成敗兩英雄。

——宋貞漢·安徽巢湖市

青山依舊,猶存漢祖雄風,項王霸氣;

勝跡重新,又現名城壯景,盛世奇觀。

 ——胡周崇·陝西西安市

兩千年夢越時空,逐鹿歸來,猶感懷許氏鴻篇、洨人大義;

數百里雲蒸氣象,尋蹤望去,正創建楹聯強鎮、文化名城。

——趙繼傑·安徽太和縣

翠浮垓下嵐光,好收得幾縷煙霞,漫天雨露;

花動城頭春色,總贏來一江豪氣,十面威風。

——寧朋蓮·女,山西萬榮縣

一時間,一個英雄「別姬」之地舉世莫比,一個四面楚歌之區鶯歌燕舞。「雅韻鏗鏗,垓下千秋逢勝事;真情切切,騷人四海吐心聲。」(丁玉群《第二屆「垓下杯」全國有獎征聯大賽優秀作品集〈垓下征聯·後記〉結尾聯語》)

中國城市化在推進,城市區域在拓展,似乎鄉土區域在縮小、鄉土文化在萎縮;非也,鄉村,鄉土,是中國人的自然家園,中華民族的人文樂園。這里,或者說我們腳下,城市(城區,街市)也好,鄉村(田園,村落)也罷,全是一片古老而鮮活的自然家園、人文樂園。這里,或者說腳下,城市(城區,街市)也好,鄉村(田園,村落)也罷,都有我們祖宗的艱辛歲月、墾荒精神、耕作歷史、傳說故事、英雄業跡,等等,其間所飽含與表現的是一代代人的前世今生、過去將來,同時滋生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成長不屈不撓的社會文化,不論哪個時代、哪個領域的人文精神、社會文化無不令我們領會不盡,書寫不完。丁玉群先生在如此認識過程中漸次修養自己,提高自己的楹聯文學樣式的創作能力,強化自己的楹聯文化的表現活力。2012年春,垓下所在地的濠城鎮成功創建安徽省首個「楹聯文化鎮」。通過對楹聯事業深刻認知的不斷深化,創作能力與表現活力的不斷強化,丁玉群先生得心應手地進入詩詞領域、鄉土文化研究領域。多年間,丁玉群先生創作詩詞近千首,撰寫垓下鄉土文化、歷史文化論文數十篇,諸如《千古滄桑論垓下》《垓下與垓下古戰場》《垓下古十景考述》等。

守土培根  聯樹長青

垓下諺語曰:「濠城古(谷)堆三十三,數罷金山數銀山。」垓下地方除古十景外,還有不少歷史遺跡、文化景點,如許慎著書台、韓信點將台、張良吹蕭台、虞姬灣、大型雕塑《霸王別姬》等。可以說,垓下鄉土文化泉源不竭,垓下楹聯文化表現強勁。

施拔山力,叱咤風雲,八年逐鹿;滅暴秦,成霸王,真豪傑功垂千古;
四面重圍處,垓下別姬留美譽;
有蓋世情,縱橫疆場,萬里馳騅;聽孺子,納善言,大丈夫義薄九霄;
一身數創時,江邊拋首逞神威。
——丁玉群/《楚霸王》 

青史記昭昭:棄父逐兒,折弓烹狗,曾為無賴子;

大風歌獵獵:滅秦翦項,興漢戌邊,亦算有為人。

——丁玉群/《劉邦》

漢界楚河,壁壘森嚴,兩千載依然鏖戰;

王功帝業,風雲叱咤,九萬尋盡是浩歌。

——李軒才·山西原平縣/《題垓下楚漢之戰》

「一步一陟一回顧,我腳高時他更高。」(宋代楊萬里《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人必知其所在;事方順我之心。」(當代樓立劍《自警》聯語)丁玉群先生自知,在聯家隊伍里我不是最佳,在全國聯壇上我不是最高,但我在「一步一陟」,不斷點贊他人「最佳」,繼續欣賞他山「更高」。我堅守自己腳下一方本土、鄉土,讓楹聯之「樹」在此紮根更深、成長更壯;在培育此根、壯大此樹的同時,不懈藉助鄉土文化養分,更佳營造鄉土文化氛圍。玉群先生在繼續編著垓下研究會學術刊物《垓下風》和出版《走進垓下》系列叢書後,先後結集印行《墨香齋詩聯選》《學步吟》《一粟集》《蝸居聯草》《侃齋俚句》《心遠廬文集》等。目下,丁玉群先生忙着編著《神奇垓下》,還准備搜集整理《垓下掌故》《固鎮人文故事》《垓下布衣筆下的鄉土》等——此謂 「幾副楹聯起步,一方文化稱雄」。

立志似青雲,笑傲公卿,居草舍心安理得;

持身如白璧,喜和黎庶,着布衣氣爽神清。

自題楹聯《言志》道出丁玉群先生的身份與情志,言辭無典而樸素,心跡坦誠而清爽。「家鄉水土生我養我,滋我潤我,其情其德,沒齒難忘。」(丁玉群《垓下傳說·後記》)本土難忘,鄉土難忘;本土大有性情,鄉土滋仁養德。

本土,鄉土,中國文化的酵母,任何文學樣式包括應用文學如楹聯創作的源泉,所有國人包括文化人、文學藝術人才釀情、構思以至生成精神產品的沃土。「從來天下士,只在布衣中。」(明末清初許大均〈紹隆〉五律《魯連台》)丁玉群先生人「居草舍」,身「着布衣」,一直並仍在本土上堅守着「家鄉土」,培育着「文化根」,志欲腳下一地、身邊一方楹聯文學之花盛開,楹聯文化之樹旺長。垓下布衣丁玉群先生無愧一介布衣!

西元2018年 2 月 1 、 3 日,夏歷丁酉年臘月十六、十八初稿

戊戌年正月十二定稿

守土培根  聯樹長青

鞏思良:字行遠,別署王石、梁俏、齊一齋主、茨上草堂主人等,安徽太和縣人。詩人,作家,楹聯家,書法家,安徽鄉土文化、民俗文化學者。從事阜陽地區人文精神暨鄉土文化民俗文化研究與創作,同時作詩詞、楹聯、書畫藝術鑒賞與批評。 著有《男高音》(新詩集)、《沒有理由不愛我》(散文詩集)、《阜陽風情》(民俗卷)

——《阜陽人說阜陽人》、《鞏行遠吟抄》(齊一齋詩詞卷,茨上草堂楹聯卷)等。 編著有《阜陽風情》(太和卷)、《阜陽風情》(鄉土卷)

——《郪丘風土實錄》等。

通  訊:236002  安徽阜陽市鼓樓文德北區11信箱

微  信:13955892191     手  機:13866296685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