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鮮就是在吃塑料?專家 無直接證據說影響健康

連日來,一篇《海鮮,正在殘害億萬中國人》的文章在揚城市民中熱傳開來,傳的版本也是多樣:山東青島等地的海鮮,當地都賣不出去了。這篇熱傳的文章靠譜嗎?記者連線青島、求證專家,發現這是一篇 ” 夸張謠 “,青島海鮮市場正常。

熱傳

吃海鮮就是在吃塑料?

” 海鮮不能吃了,青島海鮮賣不出去。” 昨日,家住寶帶新村的徐先生反映稱,自己轉了一篇《海鮮,正殘害億萬中國人》的文章,有朋友留言評論說山東青島等地海鮮已賣不出去。

徐先生稱,這篇《海鮮,正殘害億萬中國人》的文章很火,他也是看到其他朋友轉,他也跟着轉,甚至看到一些比較權威的地方科協公眾號也在轉這篇文章。

” 吃海鮮,真的就是在吃塑料嗎?” 徐先生稱,盡管轉了這篇文章,但他還是有些半信半疑。

根據徐先生提供的微信群記錄,記者發現,這篇文章引起揚城不少市民的議論,有的還緊跟留言:” 前幾天還去青島遊玩,發現海鮮市場冷清 ……”。

” 這些海鮮,正在毀掉無數中國人的身體 ……” 通過徐先生轉來的該文章,記者發現,毀掉身體、吃海鮮就是吃塑料等內容文中多次強調,還引用了不少國外研究機構的調研。

求證

青島海鮮市場銷售正常

吃海鮮就是在吃塑料?青島海鮮生意慘淡?昨日,記者連線青島當地自媒體網紅 ” 青島某姑娘 ” 求證,她表示,青島海鮮市場沒什麼異常,大家照常買照常吃,更未聽說什麼不能吃的傳言。

為了證明自己所說,” 青島某姑娘 ” 還向記者傳來當地海鮮銷售的情況,說青島海鮮賣不出去,太瞎說了。

” 揚州經營海鮮的不多,銷量也不是很多。” 昨日,記者聯系上從事海鮮的經紀人朱先生告訴記者,青島的海鮮有向揚州供貨。不僅是青島,山東沿海一些城市的海鮮,也向揚州供貨,除了山東區域外,福建沿海也是揚州海鮮的主供地。

” 除了山東福建的海鮮,還有一些進口海鮮,生意也沒什麼異常。” 朱先生表示,揚州的進口海鮮,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越南等國家。

釋疑

無直接證據說影響健康

” 這篇文章不能吃的『證據』,就是微塑料。” 朱先生說,一直與海鮮打交道,對這個謠傳,他去年就看到過。為何這篇文章最近一些公眾號又開始轉發。賣不出去的謠傳,會不會和台風有關?台風 ” 利奇馬 ” 過境後,青島沿海岸邊出現綿延數公里的海蠣子、海螺、蛤蜊,難道是因為海邊太多的原因?

微塑料到底是什麼?2018 年底,中科院水生所微塑料研究團隊,完成首次對長江中下游微塑料調查。團隊成員之一、中科院水生所助理研究員熊雄表示,針對實驗室模式生物的大量研究,已經發現一定濃度的微塑料可能會對包括浮游動物、貝類、甲殼類動物、魚類等水生生物的生長、發育、生殖等產生毒性作用,同時微塑料可能還會通過被攝食,向水生生物傳遞其他污染物。

科研人員對海洋微塑料的關注,要比內河水域早一些。目前絕大部分微塑料對生物體影響的實驗室研究,其濃度都高於實際環境濃度。學界分析方法不統一,不同研究間可比性不是很強。

” 海鮮里可能有,沒文中那麼夸張。” 熊雄表示,這就如對長江微塑料的調查,水產中可能有微塑料一樣。

水產中可能有微塑料,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到底怎麼樣?早在去年,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道,目前尚無直接證據表明,通過食用海產品可以對人類健康產生影響。

雖然沒直接證據表明影響人類健康,微塑料的污染,卻不容小覷。記者昨查詢發現,早在 2016 年,聯合國環境大會把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問題與全球氣候變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等並列為全球性重大環境問題。

海鮮不能吃了雖是不靠譜的 ” 夸張謠 “,不過,專家提醒,減少微塑料的污染,應多從源頭做起,盡量減少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推廣垃圾分類,加強塑料垃圾的回收和資源化利用。

吃海鮮就是在吃塑料?專家 無直接證據說影響健康

讀報詞典

微塑料

微塑料概念是英國科學家 2004 年提出的。近年來,關注海洋微塑料污染問題已成為國際共識,通常認為粒徑小於 5 毫米的塑料纖維、顆粒或薄膜為微塑料,實際上很多微塑料可達微米乃至納米級,肉眼不可見,因此被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 PM2.5。

迄今為止,人類已經生產出 83 億噸塑料製品,其中超過 63 億噸最後成為塑料垃圾,這些垃圾只有 9% 被回收,12% 被焚燒,另外 79% 被掩埋或散落到自然環境中。預計到 2050 年,地球上將產生 120 億噸塑料製品。部分發達國家已通過立法等方式開始控制海洋微塑料污染的蔓延。

如何應對海洋 PM2.5 等新的環境問題?專家建議,政府和產、學、研各界加強關注和應對,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研究;立法治理是環境治理的必然之路;加強科普宣傳教育,激發公眾的環保意識。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