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支持大學新生自己選擇「靈魂室友」嗎?

宿舍是大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場所,如何處理好舍友關系,是目前不少大學生面臨的一大難題。按照慣例,很多學校會將新生的地域、姓氏或學號作為分配室友的標準。近日,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推出一項 ” 尋覓靈魂室友 ” 調查問卷,分為專業 style(風格)、生活習慣和未來職業生涯規劃三個板塊,設置相關問題,根據回答,為該學院 180 余名本科新生匹配 ” 靈魂室友 “。

一看到講學校生活這種事,熟悉的朋友就知道我要從自己講起了。我上大學那會兒,寢室就是由學校分配,你會分到什麼室友,這完全靠運氣。我們那時候一個屋 8 個人,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些室友,興趣愛好生活習慣跟你完全不同,要不是我有討好型人格,根本住不下去。

等到大三的時候,事情有了轉機。我們換寢室樓了。這時候,所有的同學都知根知底了,朋友也都固定下來了,沒什麼可說的,大家都根據自己跟同學的遠近親疏開始拉幫結伙。最後,大多數興趣相投的同學就住到了一起。這也算是匹配上 ” 靈魂室友 ” 了,皆大歡喜。但我相信,這樣的轉機,可遇而不可求。

再說一件事,前兩年,我的一位外甥女考進了我的母校。正好我當時的一位大學同學留校從事行政工作了。我就拜託她幫我外甥女安排一個好的寢室。當然這也是我外甥女她媽媽,我表姐吩咐的任務。老同學沒話說,盡心盡力幫忙完成了任務。但是我就想到一個問題,安排一間好寢室的標準是什麼呢?這剛剛開學,大家彼此完全不認識,怎麼知道誰更適合當室友呢?

我猜測啊,我那位同學安排寢室的標準也就是高考成績。把幾個成績好的學生安排到一個寢室。這估計也是我表姐的想法,她們或許認為好學生會互相督促、共同進步吧。畢竟,好學生意味着自律性強。可對於學生們來說,是不是一個好室友,或許性格比成績更重要。性格不合,處不到一塊去,天天幹仗,成績再好這日子過得也不開心吧。

而新聞里南京理工大學為新生匹配 ” 靈魂室友 ” 這件事就有點意思。這份調查問卷從專業風格、生活習慣、未來規劃幾個角度來考察一個人的品性,這就比只看入學成績要立體得多。而且我仔細看了一下那個問卷,很好玩,不僅問你對什麼設計風格感興趣,還問你喜歡什麼影視作品。而這樣匹配出來的室友,成為朋友的可能性的確更大。而我想這件事更有意義的地方在於,就是把選擇權交給了學生。

最近有個新聞,說的是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把寢室經營權外包給了企業,結果企業收取每年 1.6 萬元的天價住宿費。為什麼他們敢這樣做?因為學生沒有選擇權和話語權。只能聽從安排、任人宰割。

對比一下,南京理工大學匹配 ” 靈魂室友 ” 這件事,正是把選擇權交給了學生。這一方面是為了給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而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表明了學校的態度,把學生看作是已經長大成人的、有獨立人格的、平等的個體來對待。而不再是需要嚴格管理安排的小孩子。我想這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意義重大。

還有一點是我個人的一點想法。盧梭有句名言: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回望我們的一生,擁有自主選擇的機會並不多。父母不是我們選擇的,兄弟姐妹不是我們選擇的,親戚自然也不是我們選擇的。所以他們的好壞,很多時候就只能看運氣了。而在我們求學的過程中,大多數學校也都不是我們的選擇。或許大學可以選擇一下,但這還受到學習能力的限制。

也許只有上大學、談戀愛、找工作有選擇權,但真是這樣嗎?就像我們前面談到的,大學室友你選不了,單位的領導和同事你選不了。戀愛不合適倒是可以分手,但失戀的滋味並不好受。想到這里或許我們只能感嘆:並沒有如願以償的人生。而這時候,有一所大學讓你可以自己去挑選室友,你想想這在人生中多麼難得?而這件事又告訴學生們,你們已經長大了,你們有權選擇自己想要的大學生活。這難道不正是我們所嚮往的教育嗎?

新文化報評論員 牛角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快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