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放棄清北」神話泡沫破滅,背後是什麼?

就目前看,「 8 人放棄清北」大概率是校方的自我宣傳動作,這些學生「放棄」清北,不是可選而不選,而是沒得選。

▲北大回應 8 名學生放棄清北:僅過醫學部線 無錄取承諾。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這幾天,清華北大的新生已經開始報到了。就在這個當口兒,來自安徽亳州的一條消息震驚網友:當地媒體稱,亳州第一中學有 8 名考生分數超過了清華北大錄取線,但都放棄報考清華北大。

但這條消息很快遭到質疑。清華大學招生辦表示,這 8 人當中的張金宇同學,並未獲得清華大學相關專業的錄取承諾;被報道獲得加分的袁梓淇,也並未出現在清華大學公示的加分考生名單里。而除張同學外,其餘七名同學均未達到錄取分數線。

而據北大方面的最新回應稱,北大本部在安徽的一本錄取分數線是 687 分,按此分數線,亳州一中八人沒有一人能夠達線。

通過清華、北大的回應,我們大致可以得出結論,亳州一中宣傳的八人放棄清華北大的言論,只是言過其實的宣傳。

「8人放棄清北」神話泡沫破滅,背後是什麼?

▲清華大學 2019 級新生開學典禮現場。 圖源 / 新京報

一、拿破除「清北情結」來自我營銷並不妥當

就目前看,「 8 人放棄清北」大概率是校方的自我宣傳動作,這些學生「放棄」清北,不是可選而不選,而是沒得選。

明明是分數不夠上清北,偏要說出「我不稀罕」,這樣的「貼金」做法,顯然跟學校說的「不能綁架學生填志願」中呈現的「不唯清華北大是尊」傾向相悖,也恰恰反映出「清北情結」依舊在作祟 —— 嘴上說不要,心理卻很酸。

這讓很多人為之失望:此事之所以引發廣泛關注,就是源於多名學生集體為了專業愛好而放棄清北的做法,契合了公眾對破除「清北為尊」的期許。可從事實看,這樣的判斷恐怕站不住腳。

到頭來,涉事學校拿破除「清北情結」來自我營銷的做法被打臉,只能是讓公眾被撩起的期待又回到現實。

「8人放棄清北」神話泡沫破滅,背後是什麼?

▲高考「勵志標語」。 資料圖

二、人們希望看到更多學霸「不唯 Top2 是從」的選擇

每年高考後,都有這樣一種現象:某某學校發出喜報,用按耐不住的措辭和顯眼的感嘆號,通報本校有多少學生考入了清華北大。

可以說,高考戰場上有兩種「清北情結」,一種來自考生,一種來自地方中學。在這種情結中,名校也可以分為兩種:清華北大,其他名校。

在這種氛圍的薰陶下,上清華北大,不僅成了一些考生的心結,也成了一些中學造政績的重要指標。前些年,我們就見過不少高分復讀的考生,只為圓一個所謂的「清北夢」。

而一些學校做得就更加赤裸了:通過重金「收購」高分復讀生,來完成學校的「清北數據」。早在 2008 年,媒體就曾報道,湖北當地有學校明碼標價,過重點線的復讀生,發放 2400 元以上獎學金;若考上清華、北大,學校再獎勵 5 萬元。

如此「清北情結」,不僅浪費的是考生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還有教育資源,以及對應屆考生的不公平。

正因如此,人們希望看到更多學霸「不唯 Top2 名校是從」的選擇,能夠更多地追隨自己的心願 —— 就像熱播劇中的《小歡喜》中的學霸喬英子,因自己是航天控,所以心心念念想報考的是南京大學的天文系,而不是父母逼她必須考上的清華北大。

「8人放棄清北」神話泡沫破滅,背後是什麼?

▲《小歡喜》劇照。

這次涉事學校營造的「 8 人放棄清北」神話,就迎合了許多人的期望,但泡沫終究是泡沫,一戳就破。

三、考生填志願時更看重「專業興趣」是好事

這次事件中,確有考生分數剛好過清華錄取線。他沒有選擇「不管專業如何,硬着頭皮也要上清北」,而是選擇「退一步,『 其他名校 + 喜歡的專業 』 也可以」,也算是「志願理性」。

這些年來,人們填報志願時,接受的擇優順序是名校>城市>大學(非名校)>專業,也就是最重要的是學校,最後考慮的是專業。能進清北的先進了清北再說,至於學什麼、是不是合乎自己興趣,可能沒那麼重視。

但這未必是最理性的做法。

2016 年,曾有兩位北大新生引起了格外關註:鄒英傑和王琛琪。鄒英傑是從清華大學精密儀器和技術專業退學復讀,重新考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王琛琪是從北大醫學部退學,重新考入北大,准備就讀數學或信科專業。二人退學的理由很一致:對此前專業不感興趣。

他們的做法以往確實會被認為太不可思議,但如今越來越多人抱以理解:學校固然重要,專業是不是對自己胃口,也絕非可以小覷的問題。

對很多學霸來說,一個「馬後炮」的教訓是:如果最初在填報志願的時候,拋棄非清華北大不上的念頭,而是遵從內心的興趣,選擇其他名校,進入自己喜歡的專業,會不會就可以避免重來的耽誤和浪費呢?

從只重 Top2 名校到也重視專業適配度,其實也是往重專業能力、輕學歷學位的觀念邁出一大步。

可以預見,這樣的觀念越普遍,對高校辦學多些「形成特色學科」的取向,也越有導向意義。

當更多學生這樣選擇,當這樣的選擇越來越常見,很多高校也會調整思路:在財力和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它們沒必要一味追求合並擴張的強校路線,朝着綜合性大學的方向一路狂奔。比起「全而不優」,打造自身的特色學科,或者將自身的特色學科打造成國內頂尖的,這樣也能吸引優質生源。

所以說,「 8 人放棄清北」的神話並不切實,但我們希望,更多學生在「選學校 Or 選專業」的選擇中能「照着興趣來」,更多高校也能更注重培育特色學科,更好地走出某些觀念誤區與思維怪圈。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快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