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大型實景劇帶領藏族村落走上致富路

《文成公主》大型實景劇帶領藏族村落走上致富路

舞台場景

《文成公主》大型實景劇帶領藏族村落走上致富路

舞台上的藏戲表演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趙力): 「天下沒有遠方,人間都是故鄉。」相信來過拉薩的人都不會對這兩句歌詞陌生,劇中優美又略帶憂傷的旋律回盪在腦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文成公主》大型實景劇以山川為景,以文成公主入藏和親為主題,綜合運用大唐歌舞和西藏流傳久遠的藏舞、藏戲等藝術形式,將人工舞台巧妙結合自然山川,運用現代手段呈現數十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融戲劇、音樂、舞蹈和現代舞美手段為一體。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穿越了時光,回到過去那幽幽歲月。

《文成公主》劇由域上和美文旅股份和拉薩布達拉旅遊文化集團共同打造出品。《文成公主》劇作為一台劇,在過去的七年中,成為了西藏文旅產業扶貧的典範,通過產業發展,助力當地農牧民精準脫貧,劇中800餘名演職人員,其中95%以上為當地藏族群眾。域上和美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宣傳負責人李兆說,用這麼多當地非專業的百姓參演,與他們愛唱愛跳的天性有關,再加上不需要有很強的技能,也不是全天候,所以參與演出的人不僅可以達到自身脫貧,還實現了全家脫貧的目標,「它對老百姓來說技能要求不是很高,門檻很低,不像產業工人,需要有技術本領。我們這個產業可以吸納很多老百姓就業,給他一個穩定的收入。還有個好處是,它不是全日制的,白天可以務工、務農,晚上可以到這來演戲,這樣就可以掙到雙份或多份工資。」

自2013年8月《文成公主》劇在拉薩市次角林村文化旅遊創意園開演以來,當地人不僅實現了自身發展,也帶動了整個村子全面脫貧。53歲的次旦達瓦老人祖祖輩輩都生活在次角林村,自劇組駐扎進村子以來,老人家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前是放牧種地生活。現在做小生意、開車跑運輸,以及在《文成公主》這里打工,生活跟以前有很大的一個改變。」

次旦達瓦老人已在劇場工作6年,每個月從劇組可以領到3000多元的演出費用。他同時也是村里藏戲文化的傳承人,一說起《文成公主》劇目,黝黑的臉上放着光,從他炯炯有神的目光里能看出對藏戲以及藏文化的熱愛。

同樣是《文成公主》劇「老人」的拉普次仁今年27歲了,小伙子在《文成公主》劇演出的6年中,他熟練地掌握了卓舞、藏戲等多種藏地非遺舞蹈,因為優秀的表現,他還肩負着訓練組里新演員的職責。如今,他不僅在劇中扮演着七個角色,而且,還努力成了另一部本地新推出的歷史舞台劇《金城公主》的演員。兩份工作每月能給他帶來6000多元的收入。拉普次仁告訴我說,家里還有弟弟妹妹,他們上學的費用全部由他這個當哥哥的來負擔,「我每個月賺差不多六千多塊,三千多自己用作生活費,剩下三千多寄給家里。」

在拉普次仁看來,自己熱愛舞蹈,進劇組表演不僅僅是為了掙錢,更重要的是不希望這些古老的藏族舞蹈、藏族文化流失,「我現在演的都是在西藏這邊古老的民族舞蹈,外地來的遊客也喜歡看一些民族的東西。我也特別希望藏文化這種舞蹈傳承下午,讓更多人(可以)看這個古文化。」

一邊是夢想,一邊是生活,這個從西藏偏僻鄉村走出來的年輕人,從未停下過奮力奔跑的腳步。他由原來只是普通舞蹈愛好者,到現在學會了一身的舞蹈本領,面對未來他躊躇滿志,「我現在特別喜歡藏族的這些舞蹈和藝術,所以我一直在學習當中,這里可以掙一些錢,我覺得特別好。目前沒什麼打算,就在這邊好好干」。

村里22歲女孩德慶卓嘎從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回到村里後一邊考公務員一邊在劇場當演員。問起她進劇組的原因,相比那些劇組的「老人」,德慶卓嘎的回答很乾脆,「跟朋友一起挺開心快樂,自己喜歡跳舞,每個月有三千多(收入)。」

據了解,村民除了自己參演劇目外,由於劇情需要,很多村民家里的氂牛、馬和羊也有一份不少的演出收入。不難看出,《文成公主》劇的到來確實給西藏這個小山村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幫助一方百姓找到了致富路。

據介紹,項目打造以來,以參與建設、參加演出和提供創業平台等方式,直接吸納和間接帶動就業4000人以上。和美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宣傳負責人李兆認為,這個項目能夠成為扶貧產業與它的帶動效應是分不開的,「我們這個行業有一個非常強的一個帶動效應和輻射性,基本是1元錢的票房帶動4元的綜合產值。比如前端的接駁、票務,中間是演出就是演員,下游是餐飲的,住宿的,就可以成生1比4的放大效應,可以想象這個項目能帶動多少人就業。」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旅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