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海清與陶虹 不想談錢傷感情?試試這三個方法

最近追劇《小歡喜》,看點很多,頗受啟發。其中有一集,海清飾演的童文潔打算為孩子租個學區房,剛好她的閨蜜宋倩(陶虹飾演)在那個學區里有4套房子,其中一套還沒有出租,租給海清正適合。

接下來倆人開始談錢了,這一幕特別有趣。關系處到這份兒上,直接談錢怕生分,倆人都在不停地繞彎子。

海清拉着陶虹,笑嘻嘻地沖着她做了一個數錢的動作,陶虹心領神會地笑道:「你的錢我還能要?你就住吧!」

海清說:「那我能不給你錢嗎?」陶虹還是客氣,不吐口。

海清看出了朋友的猶豫和不好意思,馬上說:「我現在要是不給你錢,那回頭每個月都得買禮物給你,你高不高興還不知道呢!」

言外之意是:你現在不要錢,回頭我還得以另外一種方式等額補償給你,還要費心思琢磨送你什麼,你也不一定滿意,還不如直接說價格,大家都方便。

這麼一說,陶虹就放鬆多了。她打趣地說了一句:「就是要你不好意思」,然後倆人才開始奔向主題:談錢!

陶虹說:「兩居室在這個小區都是一萬五起。哎呀怎麼跟你要錢呀?那這樣吧,一萬二!」

海清馬上點頭,不住地說:「行行行。」陶虹又打趣:「夠仗義吧?」,海清忙說「挺好挺好,挺便宜挺便宜挺便宜。」

在這場劇中,閨蜜之間互惠互利,誰也沒吃虧,誰也沒占便宜。談錢,不傷感情!這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發:在一段關系中,如何體面地談錢?

人際交往中,有兩種不同的價值體系,一個是市場規范,一個是社會規范。我們在不同的人際交往場景中可以運用不同的規范,有時也會將這兩種規范調和使用。

1、運用市場規范

所謂市場規范是指,不存在任何人情的因素,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交往是有套利公式可以參照的,人們總是能夠做到賬目清晰。人們在一段關系中做出各種判斷和決策的依據是利益與回報。

如果在一段關系中,不存在任何人情因素,那麼我們套用市場規范去處理即可。

比如,《小歡喜》劇情中,如果陶虹把房子租給一個陌生人,她按照市場價出租即可,不需要打折。

人們通常說的談感情傷錢,就是由於在一段本該運用市場規范的關系中,摻入了過多的人情因素。

2、運用社會規范

所謂社會規范是指,不直接以可量化的金錢衡量人們之間的關系,對其他人提供的幫助也並不要求即時報酬。人們在一段關系中以獲取情感方面的愉悅為主要目的。

社會規范比較適用於親密關系中,比如:父母、配偶、子女、情侶、好友等。

我有個來訪者,她生寶寶時母親由於身體不好不能照顧她,就每月貼補她幾千塊錢讓她請保姆。她先生說:「不如,用你媽給的保姆錢請我媽來照顧你好了!」她氣得臉都綠了。

人們常說的談錢傷感情就在於此。在一段本該運用社會規范的關系中,如果你不以獲取情感愉悅為主要目的,反而過度地談錢,怎麼可能不傷感情呢?

3、運用市場規范+社會規范

這恐怕是我們運用的最多的關系規范。在很多情境下,我們不能單純地運用市場規范,那樣少了些人情味兒;也不能單純地運用社會規范,那樣又有點吃虧,這時就需要二者調和使用。

就像劇中海清和陶虹處理租房事宜一樣。陶虹把房子租給海清收取租金,這是市場規范,但二者又有朋友情誼,所以打了八折,收了一萬二,這是社會規范。這樣一來,保全了彼此的利益和體面。

十幾年前,我有個親戚做生意錢不夠,問我借十萬塊。他拍着胸脯保證一年後肯定償還。但我還是沒有借錢給他。

他承諾償還的是本金,連利息都沒有。十萬塊在當年可以付一套小房子的首付,也可以投資其它理財產品或者小的項目,這些都會帶來可觀的收益。而我們之間並非近支親屬,為什麼要無償借給他?

父親非常不解,他問我為什麼不幫親戚一把。我說:「他不懂規矩,活得不通透,生意做不起來。」果不其然,他東拼西湊開了一個小廠,維持了三年就倒閉了。

事實上,我們身邊有很多這種不遠不近的關系,這種關系的相處中,最適合運用市場規范+社會規范。

如果我那個親戚能按銀行定期利率支付我利息,我寧願損失掉投資帶來的收益也會優先考慮借錢給他。

我不是差那點利息錢,而是當人與人之間的交情不夠,不足以運用純粹的社會規范來經營一段關系時,你還需要用市場規范來調和。

金錢問題是破壞人際關系的殺手,但真正導致金錢問題的不是「小氣」,「不夠意思」,而是人們思考和處理金錢問題的方式。

說到底,談錢還是談感情,談的不過是一個規范。當你了解了這些規范,你就已經在人際關系的賬戶中有了很多儲蓄,這比任何儲蓄計劃都重要。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娛樂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