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中的「悟」

編者按:根據孔子第75世孫孔海欽教授講座音頻整理,內容:《千字文》。

【經典原文】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鱗潛羽翔。

【孔老師素講】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麗水,就是古時荊南地區,現在雲南、貴州等地,不是浙江的麗(lí)水地區。雲南的金沙江,古時稱為「麗水」,在麗水可以淘到黃金,故稱之為「金沙江」。黃金,是珍貴礦產,貴重金屬,光彩奪目,不易腐蝕,也是王侯將相等貴族必佩之物,平民百姓亦甚喜歡。黃金的貴重和稀罕,成為國家或國際穩定貨幣的保證。黃金還常常用於雕塑佛像、修飾宮殿賓館,金碧輝煌,以顯尊貴。

「玉出昆岡」。玉,也是一種礦物,有硬玉、軟玉之分。其質地細膩,堅韌而有光澤,可作雕刻材料或製作成飾品。中國玉主要產於西部的昆侖山。新疆和田玉、青海昆侖玉都是玉中精品。玉器的製作歷史十分悠久,早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我們的先祖就開始采玉、切玉、磋玉、用玉。《禮記•玉藻》說:「古之君子必佩玉。」

自然中的「悟」

玉,溫潤光澤,好像一個人的內心很乾淨,就像仁愛的人,很細膩、有條理、很結實。清正,可以劃破玻璃,但不會傷害人,很正義。玉戴在手上一下垂,說明一個人很謙卑。敲擊玉身的時候聲音很清脆、清雅,非常本色。瑕疵和光澤融於一身,互相不遮掩,忠心耿耿,光彩照人,通達四方,很誠信,氣勢如虹,跟天一樣。

地里面有玉,也有沙石土,宛如人,有君子,有小人,有明君,有昏君;有的當學者,有的做生意。玉可以做各種禮器,天下人都看到,這就是道。

幾千年來,中國人特別鍾愛玉文化。玉是高貴、純潔、通透、堅貞、真誠的象徵。生活中蘊含「玉」的成語不勝枚舉:拋磚引玉、亭亭玉立、玉潔冰清、金口玉言、金科玉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伯玉知非、香消玉殞、雕欄玉砌、金風玉露、碎瓊亂玉、守身如玉、金玉滿堂、金玉良緣、憐香惜玉、化干戈為玉帛、錦衣玉食、金枝玉葉等等,足見國人對玉的喜愛。孔子論玉,始於條理,終於條理,「金聲玉振」也。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劍,產於越國。最著名的劍,是歐冶子打造的「巨闕劍」,可以削(xiāo)鐵如泥。《聲律啟蒙》有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漢高祖劉邦曾說:「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孟子又曰:「扶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可見,劍是威嚴的象徵。

珠,產於江漢。字從玉,朱聲。珠意為成年、成才。玉,指玉質,帶光澤的硬質物體。玉和朱聯合起來表示「在蚌殼內長大成材的帶光澤的硬質球狀物」。珠,也稱珍珠、夜光珠,具有瑰麗色彩和高雅氣質,象徵着健康、純潔、富有和幸福,自古以來為人們所喜愛。魚目,雖然光亮如鏡子,但難以成珠。現實生活中,常常有「魚目混珠」的現象。

「果珍李柰。」古時水果少,不如現在品種繁多。所以像李和柰這樣的水果,都被視為珍品。現在的人口福好,要倍加珍惜人類的文明成果。古人吃一般的水果,都有不一般的科技、教育、文化、文學等成果,留存至今。這個果,可以是食用之果,也可以說是努力學習和做事的成果。「投桃報李」的成語,就是出自《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生活與自然融合一起的文化,就是中國人的天人合一文化。

「菜重芥姜」。古人吃飯,幾乎餐餐有芥姜。《神農本草經》:「芥味辛,除腎邪,利九竅,明耳目。」現在人生吃食物,常常伴以「芥末」以除辛味和臭氣。孔子曰:「不撤姜食,不多食。」生薑,可以禦寒、殺菌、除臭。每天早、中餐吃一點姜,有利於身體健康。

「海咸河淡」。海水是鹹的,生養了二十多萬種的動物和一萬多種的生物。海水,不適合於人類食用,但可以把海鮮作為食物。河水是淡的,可以作為人類的食用水,但資源有限,理當節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是人類賴以生存之所,要像山一樣厚德,成長萬物;像水一樣謙下,利於萬物而不爭。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細水長流,生生不息。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珍惜時光,傳承美德。

「鱗潛羽翔。」地球上的動物分為:鱗類、羽類、毛皮類、甲殼(qiào)類、裸類。鱗類,最高級的是龍;羽類,最高級的是鳳;毛皮類,最高級的是麒麟;甲殼(qiào)類,最高級的是龜;裸類,最高級的是聖人。人類,古時稱為裸蟲,自然是屬於裸類。「鱗潛羽翔」意思是魚在水中游,鳥在天上飛。文學語言可以表達為: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

《千字文》第一講和第二講的內容,合起來是《千字文》的起首句,共十八句,七十二字。從天地玄黃,開天闢地開始,到日月星辰、雲雨露霜、金玉劍珠、李奈芥姜、河海魚鳥等自然現象。接下來開始講從自然中悟出的人文歷史精神,也是中國文化的魅力、生命力所在。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