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貨幣協議是新廣場協定? 業內 可能性實在太小

美國逼迫中國簽訂「新廣場協議」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實在是太小。

中美貨幣協議是新廣場協定? 業內 可能性實在太小

25日的新華社消息稿說,中美在六個方面的具體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服務業、農業以及匯率

匯率這個新面孔出現後,大家很容易就把它與之前美國財長姆努欽關於中美已達成穩定貨幣匯率「最終協議」的表態聯繫起來。

盡管姆努欽就一句話,國社就幾個字,但這並不妨礙大家浮想聯翩。

有的人問,為什麼談貿易協定,要把匯率問題納入進來?

還有的人,忍不住聯想起30多年前的「廣場協議」。

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簡稱G5)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簽訂後,上述五國開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在國際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1985年9月,美元兌日元在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協議簽訂後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兌200日元左右,跌幅20%。

「廣場協議」也普遍被視為日本泡沫經濟的誘因。

有這麼個事情作為背景,所以昨天消息出來後,大家很擔心,也很焦慮。

中美之間,是不是簽了個逼迫人民幣升值的新「廣場協議」?

其實,匯率這個東西,是貨幣和貨幣之間的關系,本質是經濟實力的反應,不是說單方面就能控制的。而且吧,日本的泡沫經濟是不是廣場協議引起的,現在爭議也不少,有待商榷。

但是,這樣的答案估計大家不滿意,所以我查了一些資料,仔細研究了一下,得出一個結論。

美國逼迫中國簽訂「新廣場協議」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實在是太小。

咱們一條條的來整理,看看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首先,在貿易談判中引入關於匯率的內容,並不是新鮮事。

國際貿易活動中,跟匯率幾乎時時刻刻在打交道。談貿易問題,不可能不碰匯率問題。

比如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關貿總協定(GATT)第十五條里,就對成員的外匯安排進行了規定。

這一條好理解,不多說了。

其次,中國現在簽署「新廣場協議」,從道理上講不通。

記得去年10月份的時候,中美貿易戰一度陷入僵局。

美國威脅並提升了關稅,中國反制,同時也基本拒絕了與美國的談判。

那個時候,大概是中美貿易戰這一年多時間里,局勢最緊張的時候。

即便如此,即便當時在特朗普屢屢施壓的情況下,姆努欽主導的美國財政部依然對外放風,說找不到證據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美國彭博社10月12日據兩位知情者的消息透露,美國財政部工作人員已向財長姆努欽進行了匯報,稱中國並沒有操縱人民幣匯率。

局勢那麼緊張,美國持續施壓,美國財政部都說找不到匯率操控證據,而我們也沒怎麼搭理。

現在的局勢和面臨的壓力,比那時要緩和不少,我們有什麼理由突然在匯率問題上認慫?

沒有道理啊。

第三,假設真的是「新廣場協議」,那勢必是個中美雙輸的協議。

如果協議內容只是避免競爭性貶值,那麼基本跟中國目前在IMF、G20等組織和機制中的承諾一樣,沒什麼變化。

如果是要逼迫人民幣升值,那勢必是個中美雙輸的協議,而且美國受的沖擊恐怕更大。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進入2019年後,在加息問題上跟特朗普一直頂牛的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立場開始軟化。

原因很簡單,美國經濟數據開始走弱。

「美國1月製造業產出下滑0.9%,為8個月來最大降幅。」

「去年12月美國零售銷售額環比下滑1.2%至5058億美元,遠不及市場預期的增長0.2%,出現自2009年9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在1月30日的貨幣政策例會後,鮑威爾就公開表示,當前美國經濟增長面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英國「脫歐」、貿易談判帶來的風險,美聯儲有必要對進一步加息採取耐心觀望的態度。

而2月20日發佈1月例會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認為隨着多方面經濟風險的上升,美聯儲對於貨幣政策的行動應該要有耐心。」

這被市場解讀為美聯儲今年可能放慢縮表的節奏。

加息放緩,縮表放緩,意味着貨幣政策收縮放緩。

「諾貝爾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表示,隨着美聯儲放慢加息步伐,美國經濟可能正在陷入衰退。」

通常情況下,這意味着美元指數走弱,對全球資金的吸引力降低。

如果這時候人民幣答應升值,那麼一個很大的可能,就是大量的錢開始跑出美國,而且很有可能往中國跑。

錢往中國跑,會給中國帶來風險,但對已經顯示走弱跡象的美國經濟來說,恐怕也不是一件好事。

在這個問題上,原美聯儲主席耶倫,看得更加明白一些。

《南華早報》稱,美聯儲前主席珍妮特·耶倫警告特朗普的貿易談判代表「不要將政策工具定義為匯率操縱」,不要要求人民幣穩定以結束貿易戰;她也認為中國應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但界定一個國家操縱匯率「既困難又危險」。

逼迫人民幣升值,美國也會受到巨大沖擊。

美國會上桿子去做賠本的買賣嗎?

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信。

第四,現在有觀點暗示,認為中美這次的貨幣協定,可能參考《美墨加貿易協定》的匯率條款。

彭博社報導指出,貨幣是特朗普政府貿易談判的一部分,在與加拿大和墨西哥更新北美自貿協定的談判中,美國也敲定了一項貨幣協議,並表示將在未來的貿易協定中尋求類似的承諾。

那麼,《美墨加貿易協定》里關於匯率的條款是怎麼規定的?

我查了一下,《協定》第33章「宏觀經濟政策及匯率問題」強調,應維護由市場決定的匯率制度,避免競爭性貶值,並在外匯干預時及時通知相關方。

比如《協定》第33.4條第A款規定:每方都必須實現和維持一個市場決定的匯率制度,避免競爭性貶值。

這樣的規定,其實跟中國之前在國際上作出的承諾,並不矛盾。

2016年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上,與會各成員(中美都在)重申此前的匯率承諾,包括將避免競爭性貶值和不以競爭性目的來盯住匯率。

所以,真要是參考《美墨加貿易協定》內容來制定中美貨幣協議,也跟什麼逼迫人民幣升值的「新廣場協議」沒多大關系。

通過以上四點分析,逼迫人民幣升值的「新廣場協議」恐怕是不存在的。

那麼,中美間達成的貨幣協議可能是什麼樣子的?

我猜啊,匯率問題這麼復雜,中美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這麼快達成,最大的可能只有一個。

把中美之前在各個組織機構里面關於匯率的承諾,改頭換面彙總一下唄。

方便快捷,富有成果。

何樂不為?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陶然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