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引發的數字化思考:居家辦公也需要虛擬「茶水間」

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大多數國家的民眾都開始採用遠程辦公這一方式復工復產,雖然這確實解決了極端情況下持續工作的問題,但是當同事彼此不見面,不僅影響的是公司的凝聚力,也會影響協作和創新。

疫情引發的數字化思考:居家辦公也需要虛擬「茶水間」

僱主們顯然願意用各種數字產品和服務來代替白板和咖啡,這些服務也確實為一些前沿的企業贏得了數字時代的發展先機,但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卻變得越來越少。

網絡軟件製造商Donut Technologies Inc.首席執行官丹·馬尼安(Dan Manian)說:「當每個人都變得遙遠時,茶水間作為建立聯系的絕佳地點,就消失了。」

Donut服務在2016年於紐約推出,它使用算法每隔幾周向員工介紹公司內其他團隊成員,原本是用來密切公司內員工之間的聯系,疫情導致的居家辦公局面,反而讓這些企業開發出了Donut服務的新用途。

員工居家辦公後,Donut用戶開始要求每天進行連接,現在,員工可以創建不同的程序,讓員工按照時間表配對。例如,團隊成員可能會被提醒每周花15分鍾來完成任務,員工收到的通知可以包括會議議程和基於每個人的日程表可用性建議的交流時間。

馬尼安表示,目前全世界已經有12000家公司在使用Donut服務,約一半企業3月份才開始使用,一些客戶已經開始用Donut服務來指導新員工,將他們與花名冊上的人名進行匹配熟悉。

一款叫做Hallway的應用也被用來培養即興互動關系,但是方式完全不同,它會每隔幾個小時發布一個即時視頻聊天鏈接,這段聊天只能持續10分鍾,以取代人們日常在休息室中的碰面。

在疫情爆發之前,Hallway的創始人本來在研發另外一款應用,在4月他決定將注意力轉向Hallway,僅用了4天就開發完成,現在這款應用有900多家企業正在使用。

Miro是一款旨在將辦公室白板數字化的應用,員工可以在共享屏幕上寫上虛擬便利貼,讓更多員工可以對其投票,就像很多公司在頭腦風暴會議上所做的那樣。

Miro雖然在2011年就已經存在了,但是在疫情期間獲得了迅猛增長。這款應用目前有超過800萬用戶,其中4萬是付費用戶,比疫情之前增長了一倍多。

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尼古拉斯·布魯姆(Nicholas Bloom)表示,公司的管理者對員工的居家辦公一直有三個擔憂:員工的心理健康,持續創新能力和指令的快速傳達。

布魯姆教授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發現,當同事們坐在一起輕松的吃着午餐,或者在會議室開會時經常會產生很多奇思妙想,這是遠程辦公很難實現的。他認為這將是一些企業的機會。他說:「自一月以來涉及居家辦公的專利申請幾乎增加了一倍。」

「盡管公司會希望更多員工回到辦公室辦公,但是遠程辦公的趨勢已經形成,Donut和Miro這樣的技術仍然可以提供一部分有效的解決方案。」 布魯姆教授如此表示。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