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廠黑話」,一種無意義的內卷遊戲

最近,張一鳴在字節跳動九周年的演講中,批評了企業內部一段「復雜的描述」。比如這樣的句子:「縱深滿足用戶需求,藉助人類年齡的自然勢能,在小中青多個年齡用戶深度滲透」。本意無非就是滿足不同年齡用戶需求,卻硬生生胡謅出這一通文白不順的廢話。這個批評引發很多人的共鳴。

今天又有媒體跟進,更深入地揭示了「黑話」在如今的互聯網大廠是多麼流行。有些「黑話」甚至出圈,影響着越來越廣泛的群體。

「互聯網大廠黑話」,一種無意義的內卷遊戲

這篇《互聯網大廠的黑話困局》中,也列出了很多讓人哭笑不得的例子。比如,「我們接下來將在幾號幾點在XX發布什麼內容,會用到XX微博賬號……」。這句簡單清晰的話說出來,客戶竟然很抵觸,非要換成這樣的句子:「我們先開篇預熱,拉高期待值……然後借勢發酵,引起圍觀,為營銷賦能……」客戶覺得「清晰多了」。

由此可見,「黑話」遺毒之深。

總結這些「黑話」的特點,不難發現其共性,就是初看都顯得高深有氣勢,可是拆穿了表面細究內涵,無非還是那些簡單的事。樓里裝幾個聲控燈,都要說成「用照明賦能樓宇」,這是騙誰呢?身在職場的,大概很容易能想明白這個問題:自我欺騙和相互欺騙。

之前討論互聯網大廠的996現象,就有不少局中人指出,很多加班其實是無意義的開會,彼此消耗。如果各種開會、日報、周報、月報……本身沒什麼實際必要,又非得做不可,怎麼體現出自身的價值呢?最簡單的方法,當然就是玩語言遊戲。

同樣是在樓里面裝個燈,如果要形成文字,一個人實話實說,一個人寫成「用照明賦能樓宇」,哪個看起來更順眼?誠實地說,可能多數人會選後者。可見,「黑話」的流行,也是「時勢」使然。只要大廠們各種無意義溝通、文字匯報機制存在,那把瑣碎的事抽象化、偽裝化,就是難以阻擋的趨勢。

創造「黑話」這種眾所周知的無意義之事,這麼多高薪高能的人才玩得不亦樂乎,當然有其「道理」在。套用那個也有「黑話」之嫌的詞——內卷——來說,這可能也是「內卷」的結果。

在一個企業內部,如果競爭和選拔機制不夠清晰、不夠務實,員工之間的比拼,就只能務虛、只能體現在創造「黑話」上。既然乾的事情差不多,比的就只能是誰善於「化腐朽為神奇」,把平淡無奇的事情說得高入雲端,唬人不倦。

能熟練掌握和運用「黑話」的人,還在無形中製造了行業壁壘。不願意講、不會講這些「黑話」的,就算能把事做好,也會被視為不專業、沒能力。就此而言,這種「黑話」,是一種很具腐蝕力的毒素。要排除這種毒素,公司領導人口頭批評是不行的,能不能真正建立高效、公平的企業文化和評價機制,才是解決之道。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