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開動脈硬化的謎團 指出常見藥物可作為潛在新療法

據外媒報道,由倫敦國王學院和劍橋大學一組科學家領導的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描述了導致動脈硬化的機制。該研究還指出一種常見的抗生素可作為預防這種疾病的潛在新療法。

隨着年齡的增長,鈣沉積物往往會在我們的動脈壁上積聚。動脈硬化與許多疾病相關,包括心髒病發作、中風和痴呆等。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不確切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動脈中的鈣沉積物聚集。

科學家揭開動脈硬化的謎團 指出常見藥物可作為潛在新療法

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員Cathy Shanahan解釋說:「這種硬化或生物礦化對於骨骼至關重要,但在動脈中,它是許多心血管疾病和其他與衰老相關的疾病的基礎。我們想知道是什麼引發了磷酸鈣晶體的形成,以及為什麼它似乎集中在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周圍,而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構成了動脈壁的大部分。」

科學家利用一種稱為核磁共振波譜法的技術,發現整個過程背後的罪魁禍首是一種稱為PAR或聚(ADP核糖)的分子。據透露,PAR是在細胞死亡時產生的,一旦釋放,它就會開始清除鈣離子,直到它們最終聚集成晶體並粘在動脈壁上。

科學家揭開動脈硬化的謎團 指出常見藥物可作為潛在新療法

「我們永遠不會預測它是由PAR引起的,」新研究的共同負責人Melinda Duer說道。「這最初是一次偶然的發現,但我們對其進行了追蹤 – 這導致了一種潛在的治療方法。」

尋求潛在的治療方法使研究人員分析了一系列可以阻止PAR釋放的分子,並最終關注於一種常用的名為米諾環素的抗生素。動物實驗顯示,高劑量的米諾環素阻斷了PAR的產生,並隨後抑制了動脈的鈣化。

科學家揭開動脈硬化的謎團 指出常見藥物可作為潛在新療法

「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既便宜又安全的現有分子,否則,我們需要幾十年才能獲得治療,」Shanahan說道。「如果某些東西已被證明對人類安全,那麼前往診所的旅程可能會快得多。」

當然,這並不能說明米諾環素已成為心髒病和中風的新療法。在這些實驗中測試的有效劑量高達50mg / kg,而人類的高劑量目前被認為是約5mg / kg。因此,研究更確切地證實,強烈的PAR抑制可以有效地阻斷動脈壁中鈣化的過程,而不是暗示米諾環素本身可能是一種有用的治療方法。

科學家揭開動脈硬化的謎團 指出常見藥物可作為潛在新療法

有趣的是,這並不是米諾環素首次被認為在其作為抗生素的常規功能之外具有有益的副作用。去年的研究發現,米諾環素可以預防與某些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的蛋白質積聚,並可能延長壽命,至少在早期動物試驗中如此。同樣,目前還不清楚這一發現究竟有多麼有效地轉化為人類治療,特別是因為尚不清楚抗生素作為一種長期治療的安全性。

這項新研究背後的研究人員確實指出他們正在計劃在未來一兩年內在人類患者中進行「原理試驗證明」,但尚不清楚他們是直接使用米諾環素還是使用不同種類的PAR抑制劑。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Cell Reports》上。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