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福島核事故放射物質在太平洋循環 對生物無影響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前,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等團隊匯總的研究結果顯示,因福島核事故流入太平洋的放射性物質向東進發,抵達北美大陸後開始向西流動。據悉,預計今後將受千島寒流的影響回到日本附近。這些放射性物質活度極低,是對生物不會產生影響的水平。

研究:福島核事故放射物質在太平洋循環 對生物無影響

據報道,上述結果是團隊分析海水後作出的判斷。此次研究結果或將幫助查明放射性物質長時間在北太平洋循環的情況。

報道稱,該團隊2017年6至8月採集了北太平洋共23處的海水,檢測出銫134。該物質是核試驗不會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因此被認為是由福島核事故釋放。除直接進入海中外,還可能是從上空落入日本近海的太平洋,跟着海流流動。

2014年實施的調查顯示,放射性物質流至西經150度附近。此次團隊對美國和加拿大西海岸近海、以及白令海進行了調查。北半球亞寒帶地區存在逆時針流動的「亞寒帶循環」海流。曾經高活度的是該海流流動強烈的沿岸地區。該團隊認為,放射性物質沿着亞寒帶循環海流抵達了北美的西海岸後向西進發。

據悉,銫134溶於水,以類似塊狀分布在最深至約200米的海水錶層,在比300米深的海水中並未檢測到。活度為每立方米海水最大0.8貝克勒爾,是日本政府規定的飲用水標準值(每公升10貝克勒爾)的萬分之一以下。考慮到放射性物質半衰期等因素,事故當時大概為6貝克勒爾。

據團隊成員之一的該機構主任技術研究員熊本雄一郎表示:「實現了以放射性物質為標記,明確看到了北太平洋的循環。了解海水循環,對氣候變化的未來預測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