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古代金星可能因其海洋而變得不再宜居

據外媒報道,現在金星是一個地獄般的地方,但它並不一直都是這樣。研究表明,數十億年前它可能跟地球一樣宜居。那麼這顆星球究竟發生了什麼呢?新的研究發現,如果古代金星曾經是浩瀚海洋的家園,那麼潮汐 的拖拽可能減緩了這顆行星的自轉速度並使其變成大家現在所知的死氣沉沉的世界。

研究:古代金星可能因其海洋而變得不再宜居

盡管金星的昵稱是地球的姊妹星球,但它現在已經不適合居住。在這顆星球上存在着由超96%的二氧化碳(地球則只有0.04%)組成的大氣,它的平均氣溫達到了462°C並還有硫酸雲覆蓋在岩石上。

造成這種現象的部分原因則是金星極其緩慢的自轉速度–金星上的一天相當於地球的243天。這意味着金星上的任何一個點要連續幾個月暴露在陽光下。

不過它可能並不是一直都這麼可怕。NASA對其的最新研究發現,跟火星一樣,金星可能在數十億年前也曾是海洋的家園。那時,大氣的窒息感更少、自轉速度可能也快得多。

根據NASA、班戈大學和華盛頓大學科學家展開的最新研究發現,海洋本身就是罪魁禍首。由於洋流和海底的摩擦,海洋潮汐開始逐漸減緩行星的自轉速度。例如,在地球上,這個過程會使一天的時間在100萬年左右後延長20秒。如果金星曾經和地球一樣多水,類似的過程也會發生,盡管這些潮汐效應可能是由太陽引起,而金星沒有衛星。

為此參與這項新研究的團隊開始調查這種情況可能發展的過程。研究過程中,他們對一顆充滿海洋的金星進行了幾次模擬,然後改變虛擬海洋的深度和行星的轉速,從目前的243個地球日到64個地球日不等。

他們發現,在金星上的海洋中,潮汐的大小足以減緩行星的自轉速度,盡管減慢的速度會隨着海洋的深度和行星自轉的速度而變化。

而在最極端的情況下,潮汐力可以使自轉周期每百萬年減慢72個地球日。這意味着這顆行星可能會在1000萬到5000萬年內減到目前的自轉速度–如果從宏觀角度考慮,這是一個非常短的時間框架。

反過來看,所有這些額外的陽光則在那個時候蒸發掉海洋,然後使得這顆行星很快就變得無法居住。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Mattias Green指出:「這項研究表明,潮汐對於重塑一顆行星的自轉有多麼地重要,即使那片海洋只存在了幾億年,另外潮汐對於讓一顆行星適宜居住是多麼地關鍵。」

然而即便如此仍有一些科學家認為,盡管金星存在種種缺點,但它仍有可能孕育生命。高空雲層中神秘的黑點可能是微觀形態的生命–類似於地球上的藻類爆發。

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