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氣候變化導致海豚易患淡水皮膚病

2005 年,科學家開始注意到沿海的海豚種群容易患上一種特殊的皮膚病。這種疾病不僅可以很快覆蓋 70% 的體表,也對海豚的生命造成了重大威脅。近日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導致的暴雨頻率和嚴重性的不斷增加,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於海水鹽度的變化,在沿海地區生活的海豚種群,變得更易受到這種「淡水皮膚病」的影響。

研究稱氣候變化導致海豚易患淡水皮膚病

研究配圖 – 1:案例地點

氣候變化正在重塑地球的天氣系統,新世界的人們正在經歷越來越強的風暴。隨着海洋上層熱量的增加,颶風的烈度也在與日俱增。世界氣象組織報告的諸如颶風、強降雨之類的極端天氣世界,正在全球范圍內不斷上演。

與之相伴而生的,就是沿海海水被注入了大量的淡水,導致棲息在這里的海洋生物遭受着鹽度變低而引發的異常。更糟糕的是,這種情況可能持續數月之久,對海豚來說尤其如此。

研究指出,近期澳大利亞出現了兩個不同的沿海海豚種群發生的非常相似的死亡事件。兩組研究對象均顯出了斑駁的皮膚、覆蓋體表多達 70% 的損傷、以及真菌 / 細菌感染導致的變色現象。

研究稱氣候變化導致海豚易患淡水皮膚病

研究配圖 – 2:病亡樣張

顯然,這與附近流域發生的兩次強降雨導致的海水鹽度驟然下降、且持續數周至數月,有着密切的關聯。遺憾的是,在此之前,很少有研究將病理學和環境因素如此緊密地結合起來。

海洋哺乳動物中心首席病理學家 Pádraig Duignan 博士稱:「自卡特莉娜颶風迎來,這種毀滅性的淡水皮膚病一直在給海豚帶來持續性的殺傷。慶幸的是,我們終於找到了問題的所在」。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

原標題為《Fresh water skin disease in dolphins: a case definition based on patholog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Australia》。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