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良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 自稱「清清白白做人」

自2018年1月被舉報學術造假之後,武漢大學曾經的「學術明星」李紅良在近兩年多時間里時有風波,最新的消息則是其不再擔任武漢大學的任何行政職務。澎湃新聞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確認,李紅良自今年5月至9月15日,接連失去了三項行政職務,分別為武漢大學ABSL-Ⅲ實驗室(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簡稱A3實驗室)主任、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IMA)所長、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

李紅良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 自稱「清清白白做人」

李紅良

目前,A3實驗室官網現任領導資料已更新,由49歲的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病毒學專家藍柯教授接替46歲的李紅良。模式動物研究所和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官網則仍未更改相關信息。

知情人士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透露,9月15日下午,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行政領導班子換屆述職測評及推薦大會召開,李紅良進行了述職報告,並「主動」提出辭去院長職務。

前述知情人士稱,李紅良對其個人情況總結為「在任職的四年中,沒有領學院一分錢工資,沒有占學院一寸實驗室,沒在學院報銷任何差旅費」。李紅良還提到關於團隊的學術質疑,並最後總結稱「清清白白做人、坦坦盪盪做事」。李紅良陷入輿論風波始於2018年1月,由當時同校學者霍文哲舉報其論文工作造假。隨後的2019年底,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學術副所長饒毅更在一份流出的舉報信「草稿」中稱其「17年如一日明目張膽的造假」。今年7月,武漢兩名小學生「茶多酚抗癌」研究獲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組三等獎的事件再度將李紅良推上風口浪尖,李紅良正是這兩名獲獎小學生的父親。

在學術造假風波之前,李紅良是武漢大學風頭正勁的「學術明星」。武漢大學官網顯示,李紅良1999年本科畢業於廣東醫科大學,2002年在暨南大學獲得碩士研究生學位,2005年博士畢業於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師從中國著名分子生物學家劉德培院士與梁植全院士。2006年-2007年,李紅良前往哈佛大學醫學院做博士後,2007年-2008年在多倫多大學做博士後及科研小組負責人。

李紅良於2008年回國擔任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2016年12月20日,武漢大學黨委組織部公布了幹部任前公示,出生於1974年的李紅良擬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同時還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017年11月18日,李紅良還獲得「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

李紅良曾對媒體透露,其研究團隊有100多人,是目前國內醫學研究界規模最大的科研團隊之一。就在今年,李紅良團隊仍在高影響因子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連失行政職務

澎湃新聞記者查閱發現,實際上李紅良在將近4個月內連丟了三項行政職務。

最先發生變動的是武漢大學A3實驗室主任一職。早在5月10日,武漢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曾發布關於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和武漢大學ABSL-Ⅲ實驗室實驗室主任職務任免的通知公告,不過系統提示該通知公告的內容僅面向武漢大學校園網用戶提供訪問。

然而,A3實驗室的歷史沿革頁面透露上述任免信息。其中顯示:2015年4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李紅良教授受聘為中心/A3實驗室主任;2020年5月6日,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藍柯教授受聘為中心/A3實驗室主任。

藍柯現年49歲,2017年1月起擔任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腫瘤皰疹病毒、重要新發病毒感染與致病機理研究。此次新冠疫情中,藍柯團隊也有相關研究,4月27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藍柯等人的一篇論文,研究內容為武漢兩所醫院的新冠病毒氣溶膠動力學分析。

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簡稱中心)和A3實驗室於2003年建成,由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教育部、武漢大學共同投資建設。中心和A3實驗室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為學校二級單位,是面向校內外開放的公共服務平台和科研機構。值得注意的是,A3實驗室是全國首家通過國家認可的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

另外,A3實驗室主任一職是李紅良在武漢大學行政職務的起點,該職務在2018年1月初的學術造假質疑風波中也備受關注。彼時,匿名人「H」通過媒體曝光舉報了李紅良團隊學術不端,武漢大學新聞發言人李霄鵾在2018年1月18日當晚則向媒體透露出匿名舉報者「H」的身份,即武漢大學學者霍文哲。

A3實驗室的歷史沿革中同樣可以看到,2010年-2015年,霍文哲擔任武漢大學A3動物實驗中心主任。2015年之後,該位置由李紅良接替。

繼A3實驗室主任一職被免去4個月之後,李紅良在近日再被免去了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IMA)所長和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職務。值得注意的是,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的歷史沿革和A3實驗室基本一致,在其歷史沿革中同時顯示「2015年4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李紅良教授受聘為中心/A3實驗室主任」,不過歷史沿革中略去了2010年霍文哲的受聘信息。

歷史沿革介紹顯示,2014年5月,為支持市政建設,對檢測樓實施拆遷;當年12月,新辦公樓落成;2016年1月,新辦公樓正式投入使用;2017年3月,動物生產樓、實驗樓全部升級為IVC飼養模式;2018年11月,模式動物研究所大樓正式投入使用。

相比A3實驗室,這幢外觀為紅色的模式動物研究所的簡介和李紅良的個人研究更為契合。官網介紹稱,模式動物研究所以臨床重大疾病的機制研究、靶點開發、新藥創制以及模式動物研發為主要研究方向,聚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以及相關的肝臟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腫瘤、感染性疾病等重大臨床問題,以多學科綜合交叉、基礎研究與應用轉化並重為特色,持續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助力產業化發展。李紅良的研究方向為「心腦血管代謝性疾病的發生機制和防治,基因工程動物模型的研發」。

「主動」辭去院長職務,自稱「清清白白做人」

很快,李紅良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的職務也正式畫上句號。上述知情人士稱,9月15日下午,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行政領導班子換屆述職測評及推薦大會召開,李紅良進行了述職報告,並「主動」提出辭去院長職務。

澎湃新聞記者從獲得的現場報告PPT來看,李紅良對其個人情況總結為「在任職的四年中,沒有領學院一分錢工資,沒有占學院一寸實驗室,沒在學院報銷任何差旅費」。李紅良還提到關於團隊的學術質疑,包括「暨南大學(碩士階段)、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階段)、武漢大學(三次調查、四次核查)、國家層面對所有的質疑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李紅良在報告的結語部分還寫道:「清清白白做人、坦坦盪盪做事」。

李紅良在風波始於2018年1月。當年的1月2日,李紅良團隊在影響因子超過30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系當時近一年在該期刊的第五篇)。半個月之後的1月18日,霍文哲通過媒體曝光舉報,質疑李紅良團隊2017年2月及2017年5月發表在《自然-醫學》上的兩篇論文:《靶向CFLAR改善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和《多泡體調控蛋白Tmbim1通過靶向Tlr4的溶酶體降解改善小鼠和猴子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舉報人認為,在關鍵的動物實驗部分存在實驗周期、動物數量均不足兩大問題。

隨着事件的發酵,李紅良從碩士期間起更多發表的論文被質疑同樣有造假問題。

不過,這場舉報最後學校方面的結論為:李紅良團隊被舉報的相關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行為,但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個別疏漏。

然而在2019年末,饒毅的一封舉報信再度將李紅良學術質疑事件回溫。饒毅在這封被回應為「草稿」的舉報信中稱李紅良「17年如一日明目張膽的造假」。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1月29日武漢大學發布《關於李紅良團隊被舉報學術不端的再次調查意見》之際,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德仁院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舉報質疑問題「已經搞清楚了」,同時他還表示,「是學術造假、學術不端,還是由於經驗不足、實驗不夠細心所造成的一些疏漏,我個人認為需要嚴格區分」。

澎湃新聞記者發現,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也於近日正式換屆,李德仁為主任的學術委員會為第二屆。9月10日教師節當天,武漢大學最高學術機構——校學術委員會的換屆儀式在老圖書館舉行,正式聘任第三節學術委員會。此前的7月13日,武漢大學官網對學術委員會委員候選人進行了公示。

從名單來看,學術委員會成員由23人擴充至45人,新一屆的學術委員會中只保留了三張舊面孔,第二屆學術委員會委員劉泉聲擔任第三屆副主任,鄧子新和龔健雅繼續擔任委員。

此外,接替李紅良擔任A3實驗室主任的藍柯也在第三屆學術委員會委員之列。

9月開始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

就在7月份,李紅良再次陷入輿論風波,並罕見地出面回應媒體。

該事件的起因為,繼「昆明小學生研究基因治療癌症獲獎」後,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組三等獎中的一項研究也引發輿論關注。該項研究由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五年級和三年級的兩名同學「李某怡」和「李某卿」共同完成,主要內容為用綠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為受試藥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臟腫瘤疾病模型中的體內藥效,並最終得出結論認為該成分確實有一定的抗腫瘤效果。

李某怡和李某卿的父親正是李紅良。李紅良在接受《上游新聞》采訪時表示,「我個人認為這次研究、申報都是符合規范的。武漢市科協調查一下午了,結果會公布的,懇請大家不要傷害孩子。」他還提到自己並未參與此項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李紅良前述三項行政職務均不再擔任,但尚有另一項問題引發外界關注。

根據武漢大學審計處8月28日發布的《2020審計公告11號》,受學校黨委組織部委託,審計處決定派出審計組,從2020年9月1日開始,對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審計期間為2016年12月20日至2020年7月31日。

此舉並非為針對李紅良個人的行為,從網站歷史公告來看,審計處會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等。8月28日當天,包括李紅良在內,審計處共發布了三份審計公告。

不過,在此前的學術造假風波中,也有質疑聲指向李紅良或存經濟問題,這一懸疑尚待調查。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