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團隊研製納米級可變色人造皮膚

以變色龍為代表的動物,能夠控制皮膚中的色素細胞來變換適應環境顏色。於是劍橋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想到了通過納米級機器,開發出可改變光線的人造皮膚。研究人員認為,該方案可用於打造真實的偽裝和動態的圖像。由周二發表在《先進光學材料》期刊上的文章可知,該材料由塗覆在聚合物外殼中的微小金顆粒組成,然後將之激進微小的油滴中。

劍橋團隊研製納米級可變色人造皮膚

(圖自:University of Cambridge,via Cnet

當暴露在熱源或光照下時,粒子就會粘附到一起,從而改變人造皮膚的顏色。

此前,科學家曾對變色龍和墨魚等可變色動物身上展開過一番研究,發現其皮膚中的色素細胞是實現這一功能的關鍵。

劍橋團隊研製納米級可變色人造皮膚

至於變色的精細程度,則取決於顆粒的距離。若將納米粒子隔開一定距離,即可呈現紅色的效果。若將其匯聚到一起,又會像是深藍。

目前研究人員只開發出了單層、單變色的人造皮膚,但只需添加更多的圖層,就可以讓它顯得更具動感。

劍橋團隊研製納米級可變色人造皮膚

研究合著者 Andrew Salmon 在一份聲明中稱:將納米粒子加載到微滴中,可以讓我們控制簇的形狀和大小,從而帶來戲劇性的顏色變化。

Artificial chameleon skin(via

Salmon 在一份郵件中補充道:嘗試這種技術的想法,源於針對光和納米粒子相互作用的研究,這些研究通常基於黃金材料來實現。

劍橋團隊研製納米級可變色人造皮膚

最近,研究團隊開發了一些可逆粘附到一起再分開的納米金粒子,結果發現其顏色變化范圍遠超最初的預期。

事實證明,當粒子粘在一起時,它們會相互遮擋。最終吸收的量更少,這也是類似墨魚的動物改變其皮膚細胞顏色的原理。

劍橋團隊研製納米級可變色人造皮膚

研究人員意識到,通過將顆粒放入細胞樣結構(液滴),也可以實現增強的效果。據悉,微滴大小與人類頭發絲相當,內部寬度在 14 nm 左右。

劍橋團隊研製納米級可變色人造皮膚

作為對比,DNA 雙螺旋結構的大小在 2 nm 左右。Salmon 指出:「我們可以藉助納米級的人造機器,來實現炫彩的膚色變化,這一點很是神奇」。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