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醫生孫樹蘭 一生堅守「讓鄉親們能隨時找到我」

鄉村醫生孫樹蘭 一生堅守「讓鄉親們能隨時找到我」

通州區西集鎮協各莊村,63歲的女醫生孫樹蘭在衛生院中為村民診病。行醫早就成了她生活的主旋律,除了出門開會和學習,43年來,她幾乎從未離開過衛生院的村醫崗位,守護着村民的健康,得到了村民的信任與贊許。

「讓鄉親們能隨時找到我」

在通州區西集鎮協各莊村,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女醫生孫樹蘭。63歲的她,行醫43年來,一直堅守在小村莊,年復一年極少休息,連小閨女坐月子,她也只去看了四次。「孩子知道我惦記着病人,怕耽誤我瞧病,自己請了月嫂。」孫樹蘭說,行醫早就成了她生活的主旋律,除了出門開會和學習,43年來,她幾乎從未離開過衛生院的村醫崗位。

協各莊村距離北京市中心約50公里,是通州區最偏遠的村莊之一,距離河北省的大廠和香河,倒是很近。自結婚以來,丈夫高玉明就成了孫樹蘭的助手——衛生院的兼職護士,兩個人撐起了這個1000多人村莊的基層醫療體系。

腿腳有些不靈便的孫樹蘭,將記者引進剛剛裝修一新的衛生院,她說,眼見着村里的條件越來越好,取暖也用上了天然氣,衛生院又寬敞了很多,比起當年剛開始行醫的時候真是天壤之別。「那時候還用重復使用的玻璃針管呢。消毒得放在飯盆里,接上水,煮。」1976年,剛剛當上村醫的孫樹蘭,一邊實踐一邊學習,經常看書看到半夜,有一次煤油燈把書點着了,才把她驚醒。「醒來第一件事,先看爐子,別把針管煮壞了。」靠着驚人的毅力,孫樹蘭漸漸成長為一個合格的村醫,現在已經是附近幾個村子還在堅守的唯一村醫。

「村里人都起得早,瞧病也早,所以我得早起。有多早?衛生院常年5點開門。」在今年之前,孫樹蘭和老伴兒高玉明經常凌晨3點起床。村醫收入微薄,老兩口一直耕耘着8畝地,貼補家用。先忙農活,到5點鍾回衛生院開始坐診。直到今年,土地流轉,才不用再下地幹活。

「不能滿足於只看常見病」

正聊着,同村的於志芹來了,她舌頭有些不舒服。孫樹蘭仔細查看,判斷是由維生素缺乏引起。

「這麼多年,孫大夫的服務態度真的沒話說,太好了,甭管多晚,哪怕是半夜,一個電話,都能找到她。不知道電話的,直接去她家,從沒一點怨言。睡着了,她也爬起來給你瞧病。遇上歲數大的病人出不了家門,孫大夫就讓老伴兒騎車帶着她上門瞧病。」於志芹質朴的誇贊,讓孫樹蘭不好意思地直擺手。

盡管自己腿腳也有些不便,但這一直沒有影響孫樹蘭的工作,她對自己要求極嚴,「我不能只會看頭疼腦熱這些常見病,我得活到老學到老」。經過多年刻苦鑽研,孫樹蘭在治療帶狀皰疹等皮膚病方面,已經有了自己的一技之長。她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能讓患者較為經濟和快速地消除病患。越來越多附近村莊,甚至大廠、香河的村民,也來找她看病。

除了看病,孫樹蘭每季度還要組織健康大講堂,向村民們科普健康知識,「每次50個人,好多人想聽,可是村委會的會議室坐不下啊。」最近,孫樹蘭每晚利用有限的業余時間,學習備考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證。已經63歲的她又重新回到當年剛學醫時候的狀態,學習甚至讓她有種重獲青春的感覺,「我覺得自己還沒老」。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