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在 2022 年的年末之際,Sonos 中國為家庭影院陣列產品帶來了一個「低音積木」的新選項—— Sonos Sub Mini 無線低音炮。

如無意外,這應該是 Sonos Beam 和 Ray 這類 SoundBar 用戶翹首以盼許久的低音炮新品,畢竟,要想組成 3.1 或是 5.1 的家庭影院,就繞不開那個「.1」的低音炮。

但在此之前,Sonos 僅有一個 Sub Gen3 高級無線低音炮在售,它那 7499 元的價格幾乎和 Arc 齊平,對於 Beam 或者 Ray 音響用戶來說,這似乎是一個稍顯「性能過剩」的選項。

如今,更緊湊的 Sub Mini 不但帶來了相對更低的入手價格,而且其體積和表現也更適用於中國家庭較為普遍的中小戶型,是一個更具性價比的選項。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在最近的一段時間里,我們使用了 Sonos Beam Gen2 來搭配 Sub Mini 進行試聽,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這套 Sonos 官方最推薦的「優享級家庭影院」組合有著怎樣的表現。

看:更緊湊的體積,現以圓柱形呈現

Sonos 很擅長將音響產品以極簡的方式去呈現,Sonos Sub Mini 的外觀也是如此。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相較於老大哥 Sub Gen3 方正扁平的外觀,Sub Mini 轉而變成了圓柱體的風格,第一眼看上去的確可以用優雅而緊湊去形容。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在極簡的圓柱形外表下,Sub Mini 同樣有著中間開孔的設計,看起來完全沒有傳統低音炮的刻板痕跡,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較為前沿的科技感。不少來訪的客人都無法第一時間准確地說出 Sub Mini 的具體用途,在產品正式解禁之前倒也省去了一些保密的工夫。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把它翻過來看,Sub Mini 依然將電源接口和乙太網網線接口(10/100 自適應埠)放在了底部的中空位置,周圍有四個與機身幾乎融為一體的矽膠墊腳,可以將音箱墊高一些,離地的同時也減少了共振。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在 Sub Mini 的側邊,放置著一個名為「加入」的連接按鈕,上方還有一個細小的狀態提示燈,按下「加入」就可以讓 Sub Mini 進入到配對模式,連接到家庭音頻組。除此之外,它的機身之上就再也沒有其他實體按鈕了。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Sub Mini 在外觀上和 Sub Gen3 的另一不同之處,在於其表面沒有沿用亮面的材質,而是換上了啞光的漆面。在我看來,啞光質地的 Sub Mini 在觀感和觸感上都稍微提高了一個檔次。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所以,走極簡風格的 Sonos Sub Mini 早就准備好要融入到不同的家裝風格之中。得益於無線的連接方式,Sub MIni 可以放置在房間內任何看起來最合適的位置,無論是放在顯眼處的電視旁,還是放在低調的沙發邊,都不覺突兀。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 圖片來自:Smart Home Sounds

顧名思義,Sonos Sub Mini 的尺寸要比 Sub Gen3 更為小巧,從數據上來看,Sub Mini 的直徑大約是 Sub Gen3 的一半,高度也降低了不少,重量更是從 13.15KG 削減至 6.35KG。與 Sonos 可移動的 Move 音響作比較的話,Sub Mini 也只是稍大一些。

不過考慮到 Sub Gen3 的長方體身形有著更窄的寬度,甚至可以平放在電視櫃的底下,所以圓柱形的 Sub Mini 在橫向空間的擺放上其實不一定能夠占有優勢,具體的擺放還是要視不同的家居空間去進行考量。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值得一提的是,當我們打開包裝的時候,可以留意到箱子內印有一個圖例,貼心地為我們展示了如何安全地將 Sub Mini 本體提取出來的方法,並且提前告知本體大約有 7KG 的重量,讓我們提前做好負重提取的心理准備。

聽:Sub 的 Mini 款,滿足中小戶型的澎湃低音

Sonos 的音頻產品,基本上都是用無線(WiFi)的方式聯結在一起的。

和之前連接 Sonos Beam 2 一樣,當我們將 Sonos Sub Mini 的電源線接上並通電,它即刻就進入了無線待配對的狀態。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在 Sub Mini 的頂部位置隱藏著一個 NFC 模塊,當我打開 Sonos App 之後,只需使用支持 NFC 功能的 iPhone 或是 Android 手機來靠近此處,就可以向 Sub Mini 傳輸 WiFi 等信息。

與 WiFi 完成連接之後,它就會自動掃描網絡下的 Sonos 音頻組。很快,它發現了在線的 Sonos Beam 2 並完成了配對。

相比起數年前第一代 Beam 的配對體驗,現在 Sonos App 所需的步驟變得簡單了不少,而且可能因為網絡環境也在變好,所以打開 App 很快就可以找到待配對的設備,完成配對要耗費的時間也極短,即便對於初接觸的用戶來說也沒有使用門檻,體驗上能帶來不少好感。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連接完成之後,Sub Mini 會以 Beam 2 馬首是瞻,履行好自身低音炮的職能,分擔掉 Beam 2 所有的低頻工作,然後讓 Beam 2 更加專注、盡情地釋放中頻和高頻的表現力。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 Sub Mini 結構渲染圖,圖片來自: Sonos

聲學結構方面,Sub Mini 和 Sub Gen3 非常相似,都是將兩枚定製低音揚聲器相對而立,然後封裝在聲學密封箱體之內。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從 Sub Mini 中間鏤空的通道里可以看到兩個定製的 6 英寸的低音揚聲器相對而立,通過力抵消效應從而降低音頻失真,並且呈現更渾厚低沉的全音低頻效果。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 雖然這是一張圖片,但拍攝時音響正在播放著音樂。

當然,這套相對而立且高度密閉的聲學結構還能抵消箱體上下兩端的震動,解決了傳統低音炮箱體上可能會出現的震動雜音。當我在播放音樂的時候,將一杯裝著水的玻璃杯放在 Sub Mini 頂部,那平靜的水面表現恰好能夠證明了這一點。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按照 Sonos 的介紹,Sub Mini 的中間通道可以面向任何方向,只需要在靠近牆壁或是家居擺放的時候,要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便空氣可以自由在中間鏤空的通道里流通。

當然,傳統的家庭影院組合對於擺放位置也是十分講究,但推崇無線化的 Sonos 顯然想要進一步掙脫這些桎梏。所以 Sonos 提供了自研的 Trueplay 調音技術。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目前 Trueplay 只能在 iOS 端的 App 上使用,用戶只需遵從螢幕提示,然後拿著 iPhone(提示會讓你將手機翻轉,將 iPhone 底部的麥克風對著天花板)在房間里走來走去大概一分鍾左右的樣子。

在過程中,音響系統會發出不同頻段的立體聲效,iPhone 接收聲音之後,系統就能知悉房間環境里物品表面聲音反射情況,從而讓家庭音頻組更好地適用於當下的家庭場景。調音前後的變化還是比較容易被感知到。

在做好一切事前准備之後,Sonos Sub Mini 是否能夠兌現官方那「沒有笨重的箱體也有澎湃聲效」的承諾呢?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影音方面,我直接使用電視播放了 NAS 里存好的超高清影片資源,例如去年大熱的動作片《壯志凌雲 2》以及備受好評的《007:無暇赴死》,然後我還直接打開 Netflix 播放《紅色通緝令》(Red Notice),這些動作片包含了非常多場景宏大且聲效復雜的畫面,非常適合用來考驗 Sonos Beam 和 Sub Mini 的協作表現。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相較於之前只使用 Sonos Beam 2 來觀影,Sub Mini 將電影里的打鬥場景的搏擊聲以及炮火聲等低音輸出得更加立體和飽滿,而且低頻回彈也比較自然。

尤其是《壯志凌雲 2》中 Maverick 給學員們上的「第一課」,有了 Sub Mini 的加入,戰機多番急速爬升和翻滾時的轟鳴聲呈現得相當到位,量大深沉且富有彈性的低頻表現,確實增加了觀影時的臨場觀感,帶來了更為沉浸的觀影感受。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整體而言,Sub Mini 在增幅低頻量感的同時,亦能讓 Beam2 更專注於中高頻的呈現,從而提供了一種較為通透均衡的三頻表現,在客廳空間里保持著不俗的聲音效果。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而在音樂方面,我直接使用 iPhone 上的 Apple Music、Spotify 以及網易雲音樂來透過 AirPlay2 進行播放,這也是我目前在家最常用的一種聽歌方式了。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播放音樂時帶來的低音提升要比觀影更加明顯,畢竟流行樂曲中的低頻來得更加直接和有跡可循,Sub Mini 傳遞出來的低音質感也更加具體,更為緊致有力。和 Sub Gen3 一樣,Sub Mini 可以呈現低至 25Hz 的低頻,在低頻部分提供更有活力的量感和臨場感,不會出現失真、鬆散或是模糊的聽感。

同樣地,減輕了低頻工作的 Beam 2 得以更專注地去完成中高頻的輸出和延展,所以本來就是「萬金油」聲音風格的 Beam 2 可以呈現出更突出的中高音,細節處理更顯精妙,三頻分離更清晰。

嗯,「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在這兒又一次體現了。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值得一提的是,在 Sonos App 中,可以對 Sub Mini 調節的東西不算很多,除了 Sub 低音音頻的開關之外,只提供了 Sub 音頻的強度,有正負 15 個級別。

此前使用聲量更大的 Sonos Sub Gen3 時,我會將強度設置為 -3,而 Sub Mini 就需要設置為 +3 的級別。可見,Sub Mini 的聲量還是會比 Sub Gen3 更 Mini 一些。

總結:更易入手的一塊「低音積木」

原以為 Sub Mini 的加入不過是錦上添花的簡單提升,但用下來才發現 Sub Mini 對於 Beam 2 來說應該是如虎添翼般的補全。有了 Sub Mini 之後的 Sonos Beam 2 ,顯然提升了聲音的厚度和飽滿感,完善了整個系統的聲音表現,提升的效果可謂是立竿見影。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總體來說,Sub Mini 出色地完成了低音炮自身的職責,帶來了與小巧箱體不太相符的澎湃低音,基本符合了我們對它的預期。而且,Sub Mini 的使用門檻和入手成本都相對「更易」,Sonos 構建的這套無線音箱系統,協作得也相當聰明,與 Beam 2 搭配,效果也是 1+1>2 的表現。

Sonos Sub Mini 體驗:一塊更小巧的重低音「積木」

當然,Sonos 對 Sub Mini 的定位也非常清晰,甚至可以用「刀法精準」來形容。Sub Mini 更緊湊的設計亦有著更入門的售價,聲音表現和功能性自然要比 Sub Gen3 來得更輕量一些。

具體來說,聽感上 Sub Gen3 的低頻量感明顯會更多一些,低音的充沛感來的更加迅猛且飽滿,適用的空間也會比 Sub Mini 大上很多。而且,有需求的用戶可以同時在一個音頻組里連接兩個 Sub Gen3 來協作,而 Sub Mini 只能連接一個,對於定位 Mini 的型號還是有一定的掣肘。

正如開頭所言,Sonos Sub Mini 是一個更易去增強音響系統的「低音積木」,雖然它姍姍來遲,但終究填補了 Sonos 此前遺留的這塊產品空白,而且它的表現並未令人失望。在選購時,如果需要考慮到性價比的話,那麼相對有著更低售價的 Sub Mini,會是 Beam 和 Ray 目前最具性價比的低音補充,且沒有之一。

來源: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