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學知多少?

英國的公學被稱為「教育的活化石」。是英國教育史上極具特色和影響的教育形式,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還保留了許多傳統。以培養著名大學的畢業生,造就未來擔任國家事務領導工作的政治活動家為主要辦學目標。公學並不表示由政府設立,只表示學校公開招生,不限定特定宗教、種族或地區,辦學經費來自公眾、團體捐款或其他進項,不依靠國家或政府撥款。

英國公學知多少?

公學的歷史

中世紀晚期,大多數學校由教會控制,並有特定的入學標準,其他的學校也專為一些協會或公司成員子女設立。隨着時代發展,人們意識到需要有不受教會權威控制的學校來培養各行各業的人才。

一些寄宿男校逐漸被建立或開放給公眾使用,傳統上,絕大多數公學都是全寄宿的男校。而一些公學有着特別古老的歷史,比如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成立於597年),St Peter’s School, York(成立於627年),這些學校是作為教會的一部分而建立的,並完全處於教會的管理統治之下。

18世紀以來公學已經從過去只招收部分貧困學生轉變為主要招收貴族學生的貴族學校。19 世紀初,工業革命引起了英國社會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深刻變化,但公學卻存在着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突出問題,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保守,偏重古典學科而偏離社會需要,學校管理混亂,校風衰微,體罰盛行。

1868年的《公學法案》(The Public Schools Act )對這些「public school」進行了規范與改革,並給出了public school的法律定義:向全國任何地方的公眾開放,而不僅僅是只開放給當地居民或某個教會的成員。《公學法案》所涉及的公學陸續進行改革,直到1870年,在委員會的幫助下威斯敏斯特、哈囉、拉格比、什魯斯伯里等公學陸續任命了新的管理機構。

到了20世紀中後期,一些公學開始在six form接受女學生,也有的變成男女混校。

英國公學知多少?

如聞名至今的伊頓公學在1440年英王亨利六世創建時的本意是讓貧窮孩子也能入該校讀書,作為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預備學校。伊頓公學也是最初採用公學這一詞的學校,主要指面向所有的公眾,而不是只面向教堂的宗教學校,另外一個含義是想區別於當時普遍的請家庭教師的私人教育模式。

從17世紀開始,由於貴族子弟都以能夠進入這所學校為榮,爭相入學,形成一種高貴氣氛,平民子弟反而可望而不可即,致使該校逐漸變成一所等級森嚴、面向貴族子弟開放的學校。

英國公學知多少?

公學後來實質上發展為實行精英教育的私立中學。社會地位和財富是進入公學的首要條件,但達官顯貴家中才智平庸的子女也會被拒之門外。 公學的學生大多住校,而且一般從13歲就進入學校學習,5年後畢業。

要進入這些公學除了需要能夠負擔昂貴的學費外,學生也必須在學術方面表現優異。此外擁有良好的社會關系也是很重要的:公學一般會優先錄取那些父母或親屬曾經就讀過這些學校的學生。英國的領導人大多出身於公學。據1952年統計,大約有87%的將軍、83%的主教、67%的高級官吏、82%的殖民地總督、85%的法官、95%的高級外交官和88%的大使,都曾在公學學習過。

英國公學知多少?

公學的改革與現狀

眾所周知,公學信奉的是精英教育,而這正與現代民主理念格格不入。在近代,公學教育所面臨的批評主要集中在體罰學生等一些野蠻的管理方式令很多人難以接受,和過分重視古典教育而對現代科學技術的忽視。另外,公學占據了英國牛津、劍橋的大部分入學名額,這也被認為是違背教育的公平和民主的。

所以,在1968年和1970年,英國公學委員會都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承認獨立學習對社會有分裂的作用,並提出了一體化計畫。工黨政府上台後,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下,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了一場公學的改革運動,即公學革命,主要體現在重視豐富學生的課程,營造輕松民主的校園氣氛,結束了公學以學生通過暴力管理學生的歷史,在學生來源上更加注意面向普通家庭學生,在牛津、劍橋的入學人數比例上也逐步有所下降。

公學的特色教育

公學的學校的數量與規模、生源階級成分、課程內容設置、經營管理模式等隨着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改變,但其辦學理念並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只是其內涵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民眾的需求而有所延伸。公學始終堅持為所有學生提供最好教育的辦學目標,秉承培養社會精英的教育理念。

英國公學知多少?

嚴格的學校內部管理

「我們唯一的自由就是可以解開校服西裝背心最下面的那粒紐扣,顯一顯我們的得意。」

——伊頓公學學生

公學的學生大都出身名門,但只要進入了公學則是一律平等,必須接受公學嚴厲的校規管理。

不管是權貴子女,還是出身富貴世家,進入學校都必須要校規,學生一律平等。公學以貴族要通過非貴族的途徑培養為口號,通過嚴格的訓練完成對學生的性格培養。

學生即使到了合法的吸菸年齡也絕不允許吸菸,也不能擁有自己的汽車,18歲之前不准喝酒,賭博更是不允許,學校甚至規定了學生頭發的長短,走路的姿勢、服裝等。

英國公學知多少?

重視培養學生的堅強性格

在公學里,學生以吃苦為榮,盡管學生都來自社會上層家庭,公學為養成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性格,所提供的住宿和飲食都非常簡陋。

校方認為對孩子的溺愛和嬌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需要通過一種模擬的生活環境的磨練,獲得在許多生活中的本領,以增強在艱難環境下的生活能力。

嚴格的學生學術要求

英國公學對學生的學術要求非常嚴格,一直是牛津、劍橋大學的主要生源輸送學校。

從1995年以來,伊頓大學進入牛津、劍橋大學的比例都在20%以上,其中1995年和1999年分別達到31.5%和32.3%。

2006年,伊頓公學學生的A-level(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高級水平課程)考試成績創造了歷史新紀錄,90%以上的學生獲得A或B證書。而在2006年度英格蘭私立中學GCSE考試中排名第一的聖保羅公學有166名考生,平均成績為82.1,獲得A或A+考生的比例達93.29%。

英國公學知多少?

獨立自主的管理模式

公學的內部管理是通過校董事會進行的,校董事會直接管理公學的一切事務。公學不受地方教育局或聯邦教育技能部的管轄。公學的人事任免、資金的籌募以及分配等工作都由學校董事會管理。

為了維護公學的地位,公學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自發組建了自己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團體。如HMC(校長會議)、GBA(公學董事聯合會)、BGGSA(女子公學董事聯合會)、ISIS(獨立學校信息社)等這些組織都是非官方的,通常每年一次會議,主要就學校成員間的共同利益進行協商。大多數傳統公學自建立之初就擁有雄厚的校產和原始資產,為了讓自己擁有最大的辦學自由度,大多公學謝絕政府的經濟援助。

著名的九大公學

按照成立時間的先後排列順序,九大公學分別是:溫徹斯特公學(1394)、伊頓公學(1440)、聖保羅學校(1509)、什魯斯伯里公學(1552)、威斯敏斯特公學(1560)、麥欽泰勒公學(1561)、拉格比公學(1567)、哈囉公學(1571)、切特豪斯公學(1611)。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環球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