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伊頓等英國七所頂尖私校錄取華人家長分享英國私校備考經

一進入每年的2月,就到了英國各大私校發放錄取通知書的時候。近日,《華聞周刊》獲知,一位11歲的英國華人男孩,陸續收到了包括伊頓公學、哈羅公學、威斯敏斯特公學、聖保羅公學、溫徹斯特公學等英國七所頂尖私校的錄取通知,其中部分學校還提供了高比例的獎學金。

到底報考英國私校有什麼秘訣?又該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私校?本期《華聞周刊》采訪了華人男孩的父親張一帆(化名),與他探討了關於英國私校的備考經驗。同時,張一帆也說,無論考上哪個學校,都只是孩子人生的一個新起點,孩子人生的成功與這些都關系不大。

此外,《華聞周刊》采編團隊還實地走訪了包括威斯敏斯特公學、聖保羅公學和溫徹斯特公學等多所英國、瑞士和盧森堡頂尖私校,詳情請見最新一期《華聞周刊》。

▲伊頓公學主樓前矗立着創建人亨利六世的塑像(資料圖)

「秘訣?我沒有秘訣。」聽到記者的問題,張一帆笑了起來。近來,「推娃」一詞在網絡上很流行,張一帆說,他和太太就是「推爸」和「推媽」。

「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少能完全自覺地學習,更多地需要父母的引導,只要注意壓力在可控范圍內的,是有益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我們的孩子就沒少被我們『推』。」

為了備考這幾所學校,張一帆的兒子目前學習的課程,有些已經比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所學課程超前了至少兩年。也就是說,他孩子目前在6年級,有些科目已經在做8年級甚至9年級的題。

孩子被伊頓等英國七所頂尖私校錄取華人家長分享英國私校備考經

▲穿着燕尾服的伊頓學生(攝影:Charlie Broad)

張一帆兒子小時候閱讀的書目是《牛津閱讀樹》(Oxford Reading Tree)系列,大一些就會廣泛涉獵各種題材的書,但主要還是興趣引導下的閱讀,沒有規定什麼范圍,做到開卷有益就好。做題用的是Bond系列,也會做做ISEB(為英國頂尖私立中學提供私校預考Pre-Test)的練習。張一帆介紹說,這些都是一些常規的練習題,根據孩子數學特長,他還會讓孩子做一些英國的奧數題,但更重要的是把基礎打好,而不是追求難題怪題。

「我的包里就揣着一本奧數書,我會自己先做,做了之後再給我兒子,讓他試試。」他對孩子說,「奧數題你可以做,但不能着迷,因為這個題要多深就有多深,多少時間都不夠。」他同時也表示,不推薦所有的孩子都做奧數題,「畢竟和考學的體系是分開的,思維方式也不太一樣。」

01

神秘的伊頓入學考試

對不少華人家長來說,英國私校的入學考試還是很神秘的,用張一帆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考什麼,怎麼考,根本沒人知道,很多就是靠自己去試,或者口口相傳才知道。」

就拿伊頓的考試來說,要想獲得13+的入學資格,得在孩子11歲時就進行考試。考試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需要參加ISEB Common Pre-tests 11+的考試。第二階段就要參加伊頓自己的選拔考試和面試。

孩子被伊頓等英國七所頂尖私校錄取華人家長分享英國私校備考經

▲伊頓的學生在宿舍里玩桌球(攝影:Charlie Broad)

在第二階段伊頓的考試中,其中一個考試是參加由伊頓和劍橋大學聯合設計的電腦智力考試,孩子需要在電腦上完成一系列智力測試題,包括閱讀理解、解謎、邏輯推理、圖形推理等等。

「這套題伊頓是保密的,在外面找不到。題目的難度是遞進式的,先從簡單的題考你,如果你做對了,下一道題就會提升難度。如果你做錯了,那麼又會跳回簡單的題目。如果孩子考試出來說,這套題特別簡單,那麼可能他考進伊頓的希望就很渺茫。如果你的孩子考試回來告訴你,題目很難,反而說明考得不錯。」

這個階段除了機考之外,另一個重頭戲就是伊頓的面試。「我們家老大(張一帆還有個小兒子)這次能拿到這麼多學校的錄取通知書,面試的表現絕對是關鍵。」

孩子被伊頓等英國七所頂尖私校錄取華人家長分享英國私校備考經

▲在伊頓校園里的任何地方都看不到學生背書包,每個男孩都夾着一個文件夾去上課(資料圖)

對於伊頓的面試,張一帆還提到一個細節,到伊頓面試的孩子都會被召集到一個教室里看電影。「所有的孩子都是在看電影看得津津有味時被拽出去面試的。」

張一帆的孩子是這批面試學生中最後一個,被叫去面試時,他一邊上樓梯就一邊想: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再想電影里的情節了。張一帆分析道,這可能只是一個無意的安排,但沒有自製力的孩子很可能會被打亂陣腳。

伊頓的面試可以說是「不走尋常路」,考官不會讓孩子展示他們已經很出色的能力,張一帆大兒子對任何兩位數平方的計算可以說是「張口就來」,但考官卻沒有問他有什麼特長。「考官完全主導整個面試,考生的思路也完全被考官的思路牽着走。」

在張一帆眼里,他的大兒子確實聰明,但他一直認為孩子的成績不是最拔尖的。「他的強項是他的情商,或者說是溝通技巧。他似乎有一種天生的能力,知道怎麼和面試官順暢交流,達成共鳴,這一點在面試中尤其重要。」

▲伊頓公學每年都會舉行伊頓牆球比賽(攝影:Charile Broad)

對於面試的准備,張一帆向記者反反復復強調了一點:一定不能過多的讓孩子做面試訓練,「讓孩子說大人話,這是非常非常忌諱的,你以為的標準答案,在考官面前一下就穿幫了。」張一帆舉了個例子,「我們只會告訴孩子,伊頓出了19位首相,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至於你用在哪,那你自己去准備。」

今年3月27日早上10:30,張一帆記得特別清楚,他收到了來自伊頓公學的郵件。他的大兒子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伊頓公學的預錄取資格,但拿到預錄取並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孩子還需要在13歲時參加伊頓的Common Entrance考試(一般來說,來自公立學校的學生則需要參加Eton Entrance考試)。一般而言,獲得預錄取的學生大都能通過13歲時的入學審核。

孩子被伊頓等英國七所頂尖私校錄取華人家長分享英國私校備考經

▲泛舟河上的伊頓學子(資料圖)

伊頓還有國王獎學金(King』s Scholarships)和音樂獎學金的考試,國王獎學金的獲得者能減免10%的學費。每年入學的新生中,只有得到小學校長推薦的學生才有資格參加競爭,最終每年獲得獎學金的只有14人,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參加這個考試的學生,一共得考9門課,其中英語、數學、科學和通識考試I(General I)是必考科目。「要參加這個考試,數學起碼要做到A-levels(英國高考)的題目,法語要達到能寫短文的水平。如果你做不到,那你連試都不要試。」張一帆透露道。

伊頓國王獎學金的獲得者不僅能住特殊的宿舍,有單獨的房間,還能在普通學生穿着的燕尾服外加一件象徵榮譽的綬帶。

張一帆自然明白,獲得國王獎學金也意味着要承擔一份沉甸甸的壓力,孩子往後的五年都得在學業上有比較出色的表現。「我們不會給孩子太大壓力,他能考上最好,如果考不上也沒有關系。」

02

「摸透」英國精英教育

其實,張一帆的大兒子在小學四年級前都是在當地的公校就讀。由於孩子的數學成績比其他孩子高出一截,於是他找到這所公校的校長,希望和校長探討如何給孩子進行課外輔導。

結果校長一句話給他潑了冷水,校長並不主張給孩子進行補習。張一帆這才搞明白,「英國公立學校培養學生的目的,用中國大白話來說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質。」

張一帆想,這樣下去可不行,開始思考讓孩子進入私立學校就讀。「英國的私校也分三六九等,每個私校的理念也不一樣,私校最上層的就是公學。如果目標是心儀的公學,先去預備學校(Prep School)有助於孩子將來申請公學,畢竟預備學校就是主要給公學輸送學生的。」於是從四年級開始,他把孩子轉入預備學校就讀。

「到底什麼是私校?什麼又是公學?它們之間又有什麼區別?你的孩子適不適應這套體系?華人移民家庭的孩子到了英國,又能不能適應?如果把孩子送到不適合他的體系里讓他接受教育,這不是害了他嗎?」一個又一個問題在張一帆的腦袋里盤旋,「要研究公學,就得從『根』上研究。」做研究調查工作出身的張一帆,拿出了「看家本領」,他翻閱了大量的關於英國文化和歷史的書籍,從這些書中,他開始了解英國公學教育體制形成的背景。

孩子被伊頓等英國七所頂尖私校錄取華人家長分享英國私校備考經

▲伊頓公學內的方庭歷史悠久(資料圖)

早期的學校本來是面向平民的,後來貴族子弟開始進入學校讀書,使得這些學校的貴族色彩越來越濃厚。這些貴族靠戰爭獲得相應的地位,騎士精神深入了貴族的血液。「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些學校非常重視體能訓練,只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才能去打戰。」

英國傳統私校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寄宿制,最小的孩子8歲就要到學校住宿了,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就是在8歲時被送到拉德格羅夫預備校(Ludgrove School)讀了五年書。

孩子被伊頓等英國七所頂尖私校錄取華人家長分享英國私校備考經

▲聖保羅公學鼓勵學生學習課外知識(由聖保羅公學提供)

「沒有一個媽媽捨得在孩子這麼小的時候,把孩子送去住宿的。他們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讓這些習慣養尊處優的孩子割裂和家庭的感情,磨煉他們的意志。」張一帆認為,只有搞清楚了這一套體系,才能摸清楚公學想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英國這麼多所公學,又怎麼知道哪所學校適合孩子呢?張一帆進一步研究時發現,除了我們傳統所知道的「九大公學」之外,1886年的英國《公學年鑒》還列出了「25大公學」,這25大公學與九大公學也有所重復,每個公學的特點和培養學生的目標都不一樣。對於那些希望孩子去公學就讀的華人家長,張一帆建議就是:「一定不能跟風走,父母自己一定要做功課,別的孩子上的學校不一定適合你的孩子。」

孩子被伊頓等英國七所頂尖私校錄取華人家長分享英國私校備考經

▲威斯敏斯特公學校園一角(由威斯敏斯特公學提供)

對於到底要不要考伊頓,張一帆坦陳,他和他的妻子也曾有過糾結。有段時間,他們並不覺得伊頓適合自己的孩子。「伊頓的特點就是『swim or sink』(沉浮全靠自己),他們把這些能力很強的孩子招進學校之後,就會讓孩子自由發展,晚上自習時間,電腦隨便你用。」他很擔心孩子沒有了壓力,就會不思進取。

後來他發現,這和伊頓培養學生的目標有關,「伊頓被稱為『國王和首相的搖籃』,他們是沖着培養未來的領導者去的。未來的領導者有個很關鍵的特質,那就是『慎獨』,這種自律不是通過別人的管束來實現的。如果在伊頓就讀的過程中,你不具備這個特質,被淘汰了,那麼就證明你不適合伊頓。英國公學競爭之殘酷也就體現於此,表面看上去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洶涌。」

張一帆和大兒子進行過一次深談,「孩子和我說,他也不知道伊頓適不適合他,但想試一試。我一聽我就知道,他自己內心還是嚮往的。」孩子收獲了多所名校的錄取通知書之後,張一帆和太太還是尊重孩子的意願,接受了伊頓的預錄取。

▲正在進行賽艇比賽的伊頓學生(資料圖片)

陪孩子去面試時,張一帆和太太也沒閒着,他們分別與伊頓、威斯敏斯特、溫徹斯特、聖保羅、湯布里奇公學的招生負責人聊過。在哈羅,他們甚至全程見證了孩子面試的過程。

這一圈英國頂級私校考下來,張一帆發現這些私校有各自的特點:「比如哈羅公學體育很強,尤其是橄欖球,適合體育好的孩子;聖保羅公學在歷年的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上有很好的成績,他們偏重招理科成績比較好的孩子;而威斯敏斯特公學的文科則比較強。」

孩子被伊頓等英國七所頂尖私校錄取華人家長分享英國私校備考經

▲威斯敏斯特公學學生在上歷史課(由威斯敏斯特公學提供)

雖然每個學校招生的流程以及考核考生的側重點不同,但張一帆最大的感觸就是:這些學校絕對不要只會死讀書的「書呆子」。這些私校還有一個共同特點是,喜歡招收全面發展,單純善良性格好的學生。

張一帆總結道:「這樣的孩子送到學校那,學校才能把他們培養成他們想要的人。如果孩子都已經固化了,想改變孩子就很難了。」

張一帆最後說,無論考上哪個學校,都只是孩子人生的一個新起點,孩子人生的成功與這些都關系不大。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關鍵是讓孩子有個健康的心理,鍛煉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闊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格局,有個強健的體魄,快樂健康地走向自己的未來。

以上內容來自《華聞周刊》最新一期「歐洲好學校」專刊。

– The End –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留學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