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成了「AI 界汪峰」,全都怪 OpenAI?

2016 年,Google CEO 桑達爾·皮查伊在 I/O 開發者大會上豪情滿懷地向全世界宣布:

Google 已經成為了搜索的代名詞,Alphabet 未來將成為一家 AI 優先的公司。

憑借在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深耕不輟,Google 也的確在這場 AI 競賽的起跑線上搶得先機。然而,ChatGPT 的異軍突起,讓拉響「紅色警報」的 Google 從和平時期轉向了戰時准備狀態。

很多人樂觀地預測,一夜消融的 AI 高山——Google,最晚到了來年冬天定能恢復昔日的巍峨。但遲來上演的更多卻是少年屠龍的故事。

Google 成了「AI 界汪峰」,全都怪 OpenAI?

OpenAI「踩著」Google 過河

如果說 Google 在摸著 AI 的石頭過河,那麼 OpenAI 在「踩著」Google 過河。

在近期的 Google Next 活動中,Google 宣布最強大模型 Gemini 1.5 Pro 正式對外開放,其支持處理的最長音頻約為 11 個小時,最長視頻為 1 小時,讓一眾看客們都沸騰了起來。

有網友給 Gemini 1.5 Pro 上傳了一個有史以來最具標志性的體育時刻合集,並讓它識別視頻中的運動,參與的團隊/運動員、年份等,它都能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Google 成了「AI 界汪峰」,全都怪 OpenAI?

Google 成了「AI 界汪峰」,全都怪 OpenAI?

當人們還在沉浸在「把玩」Gemini 1.5 Pro 時,針尖對麥芒的 OpenAI 宣布推出 GPT-4 Turbo 的正式版本,不僅基礎能力大更新,還自帶讀圖功能,現在更是已經向所有 ChatGPT 付費用戶開放。

一時間,本該是 Google 大殺器的 Gemini 1.5 Pro 又成了「明日黃花」,給人一種汪峰入職 Google 的感覺。

為什麼說又呢?分不清有意還是無意,但這已經不是 OpenAI 第一次卡點狙擊 Google 的新品了。

今年 2 月,Google 推出攢了許久的終極 AI 大招——Gemini 1.5 Pro,其支持高達 1M 上下文,相比之下,GPT-4 Turbo 也僅支持 128K 上下文。

這一炸裂性的頭條新聞同樣維持不到幾個小時。牌桌上的 OpenAI 不需要考慮出牌節奏,隨手一掏,便是 AI 視頻生成領域中的王炸——Sora。

Google 成了「AI 界汪峰」,全都怪 OpenAI?

長達一分鍾的視頻生成、多鏡頭的實時轉換、出色穩定的畫面生成以及世界模型理解能力等特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將 Gemini 1.5 Pro 濺起的水花狠狠地壓了下去。

縱觀以往 OpenAI 產品的發布節奏,我們可以發現,其強大的議程設置能力無疑是繞不開的關鍵詞。每一次重大產品的推出,都恰如其分地抓住了市場的風向標。

此前有消息稱,當 Anthropic 還在權衡 Claude 的安全性問題時,OpenAI 已經果斷靠 ChatGPT 搶占市場先發優勢。而在 Anthropic 拿到亞馬遜高達 40 億美元的融資後,OpenAI 再次發力語音和圖像功能,用會看、聽、說的 ChatGPT 反手給了 Anthropic 一巴掌。

Google 成了「AI 界汪峰」,全都怪 OpenAI?

這一切的背後,或許也與 OpenAI 創始人 Sam Altman 的影響密不可分。早在 YC 擔任掌門人的時候,他就展現出對媒體影響力的深刻理解和運用。

根據 The Information 創始人 Jessica Lessin 的回憶,Altman 尤其擅長與媒體記者打交道,並用精湛的溝通技巧贏得記者的信任。即便是在 OpenAI 的宮斗大戲期間,他也能夠通過幾條推文掌控輿論的走向,其影響力堪比網紅界的馬斯克。

而成為這種帶有 Altman 特色策略的犧牲品,Google 無疑是最不走運的那一個。為什麼說這兩次頭條非常重要呢?這得從 Google 被 OpenAI 一直「壓著打」的歷史講起。

Google 成了「AI 界汪峰」,全都怪 OpenAI?

回首這兩年,在 OpenAI 的光環之下,Google 的 AI 征途顯得有些命運多舛。

2022 年底,ChatGPT 一夜之間照亮了整個 AI 界,起了個大早的 Google 卻一籌莫展,皮查伊看著自己 AI 領域的「滿朝文武」,恨不得要天天上演一場康熙怒斥群臣的戲碼。

讓月活破億的 ChatGPT「囂張跋扈」許久之後,去年 2 月,Google 倉促發起反攻,但依舊出師不利,搞混太陽系外行星第一張照片作者的 Bard 讓看完發布會的觀眾直呼退錢,也讓 Google 瞬間蒸發約 2.75 個京東的市值。

倘若 GPT-3.5 還能讓 Google 看到一絲追趕的希望,那麼 GPT-4 則直接斷崖式壓制了同行整整一年。

勝在這些年積累的技術底蘊,大船調轉,All In AI 的 Google 在合並 Google Brain 和 Google Deepmind 之後,還真搗鼓出 Bard「改頭換臉」版的 Gemini 1.0 模型。

Google 成了「AI 界汪峰」,全都怪 OpenAI?

其中超大杯 Gemini Ultra 號稱全面碾壓 GPT-4 ,但發布僅僅一天後,就被扒出刷爆全球網際網路的演示視頻存在造假,以至於 Google 自家員工反手就來個內鬼自爆,「這是不切實際的畫面」。

直到 Gemini 1.5 Pro 的出現,無論是 MoE 架構的技術思路,還是實際的親身體驗,在一眾網友的好評聲中,其仿佛用能與 GPT-4「掰手腕」的實力證明 AI 最高的山又要回來了。

此外,1M 上下文處理能力當時更是碾壓同輩。Gemini 1.5 Pro 既能瞬間掌握一門只有 200 人使用的冷門語言,也能一口氣看懂一部 44 分鍾的巴斯特·基頓的默片。

Google 成了「AI 界汪峰」,全都怪 OpenAI?

兩次「頭條」的失利,也讓 Google 仿佛化身大鬧天宮的孫悟空,盡管蹦躂的再歡,終究也翻不出佛祖 OpenAI 的手掌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主流產品上,兩家公司對標得也比較全面。甭管實際效用如何,主打的就是一個你有我也得有。

  • 你有 ChatGPT,我有 Bard(Gemini)
  • 你有 DALL·E 3,我們有 Imagen 2
  • 你有 Sora,我有 PPT 上的 Video poet,甚至 Imagen 2 也能文生視頻
  • 就連 Google 的老本行——搜索領域,OpenAI 不光想取而代之,而且野心也更宏大。

前不久,OpenAI CEO Sam Altman 在接受 Lex fridman 的專訪時指出,世界不需要多出一個翻版 Google。

他在采訪中的言外之意是,OpenAI 要像 Perplexity 一樣,用 LLM+搜索重新定義搜尋引擎的概念,並且還要尋找到一種不依賴廣告的盈利方式。

最了解你的往往是你的敵人

近一年來,手握 ChatGPT、Sora 等先進 AI 工具的 OpenAI 成了整個 AI 行業的最強參照物。

從全球「千模大戰」的大模型廠商中,隨便拎幾個大模型出來,什麼「逼近 GPT-4」,什麼「全面對標 GPT-4」之類詞匯,都能引得眾人鬨笑起來,讓整個 AI 圈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Jim Fan 近日在社交平台 X 上表示「軟體 AI 代理的核心優勢並非其薄薄的包裝層(例如 Devin, SWE-Agent),而是底層的 LLM。」

上到基準測試榜單,下到網友好評,短時間內能站穩腳跟、引領風騷的,無非就四大巨頭——OpenAI、Anthropic、Google 以及 Meta。

Google 成了「AI 界汪峰」,全都怪 OpenAI?

AI 的發展繞不開三大要素,算力,算法,數據。對比 Anthropic ,有錢有人有資源的 Meta、以及 Google 顯然更值得盯防。同時相較於 Meta,Google 與 OpenAI 之間的淵源其實也比想像中更深。

最了解你的人往往不是朋友,而是你的對手。

古龍在武俠小說《七種武器》中如是說道,這句話同樣適用於 OpenAI 與 Google 之間的關系。

2017 年春天,一篇名為「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學術論文,加速了生成式 AI 浪潮的到來。論文作者與黃仁勛的對談內容,也在 GTC 2024 期間成為了整個 AI 界的焦點。

Google 成了「AI 界汪峰」,全都怪 OpenAI?

鮮少有人知道的是,八位作者實則都有一個身份——Google 的研究員。但 Transformer 架構的問世並未激起 Google 的足夠重視,正如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所說:

當 Transformer 論文發表時,我想 Google 的任何人都沒有意識到這意味著什麼。

直到論文發表後不久,在時任 OpenAI 首席研究員 Ilya Sutskever 的推進下,OpenAI 成了分到第一杯羹的最大贏家。

如今,論文的 8 位作者都相繼離開了 Google,其中核心作者之一 Kaiser 也加入了 OpenAI,並且是名為「Q*」的新技術的發明者之一。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 Sora 身上,其背後的時空 Patch 技術同樣被曝出是站在 Google Deepmind 的肩膀之上。

Google 成了「AI 界汪峰」,全都怪 OpenAI?

2024 年,沒有哪一家科技公司願意在 AI 賽道掉隊。火藥味變重的 OpenAI 與 Google 之間的拉扯較量便是這股趨勢的小小側寫。

據 The Information 爆料,Google 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親自下場,打電話挽留即將轉投 OpenAI 的員工。而 OpenAI 在從 Google 挖人的時候,給出的承諾年薪將在 500 萬美元至 1000 萬美元之間。

此外,消息人士透露,Google Deepmind 的負責人 Hassabis 就曾抱怨 Google 的薪酬政策使他難以阻止研究人員跳槽到 OpenAI。

當然,Google 也並非被動挨打,前 OpenAI 前開發者關系負責人 Logan Kilpatrick 近期便成功入職 Google。在 Gemini 1.5 Pro 正式發布時,Kilpatrick 也沒少轉發推文為其站台造勢。

Google 成了「AI 界汪峰」,全都怪 OpenAI?

從融資背景上說,OpenAI 與 Google 的較量其實更像是背後的微軟在與 Google 在博弈。

放眼國外市面上的主流大模型,似乎都難逃被科技巨頭收編的命運。

蘋果這一年來,就沒少買買買。亞馬遜也不甘落後,選擇大規模注資 Anthropic,而手握 OpenAI、Mistral AI、Inflection AI 等創企的微軟則暫時處在這些巨頭較量的上風。

Google 成了「AI 界汪峰」,全都怪 OpenAI?

微軟與 Google 這兩位在搜索時代的恩怨情仇,也綿延至今日 AI 時代的較量。

在那個以搜索為王的年代,Google 以其卓越的算法和用戶體驗,穩坐搜尋引擎的霸主寶座,而微軟的必應,卻始終難以撼動 Google 的統治地位。

根據 StatCounter 公布的數據,截至 2023 年 1 月,Google 在全球搜尋引擎市場的份額高達 92.9%,而必應僅有 3.03%。這種巨大的市場份額差異,使得必應長期穩據「千年老二」。

只是這一次,當 AI 的曙光乍現,曾經在搜尋引擎市場遭受過的挫折的微軟,似乎找到了扳回一局的希望。

來源: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