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之後,摸金校尉們為何沒金子可摸了?(大結局)

曹操之後,摸金校尉們為何沒金子可摸了?(大結局)

上一篇說到,西漢給人黃金很多的印象,主要原因並不是黃金真的很多,而是西漢直接繼承了大秦蒐羅的帝國境內數百年積累的全部黃金儲備。再加上西漢本身穩定了100多年,人口增多,經濟發展,而且首次開闢了絲綢之路,因此在貴金屬方面有上百年的穩定的正收入。而且西漢的黃金儲備只在王族之間和帝國最上層之間有一定的賜予和流動,因此漢代那些沒被盜掘的諸侯王墓中會有較多的黃金出土。這是西漢有朝廷黃金儲備的直接體現。但是西漢末年經過了王莽之亂,長安最終被赤眉軍洗劫,甚至連西漢皇族的墓地都首次被盜,因此很難說西漢朝廷的黃金儲備還能完好無損。不過劉秀建立起東漢,赤眉軍被劉秀擊敗,因此西漢王朝的黃金儲備可能短暫流失過,但極有可能被劉秀又很快收回來了。東漢政權重新恢復了絲綢之路。

曹操之後,摸金校尉們為何沒金子可摸了?(大結局)

因此東漢也可能有一定的黃金儲備。不過從漢武帝之後,厚葬之風過於奢靡,比如漢武帝本身還活著的時候,就把每年國庫收入的一大半都提前「存入」了茂陵的地宮中,這是有正史明確記載的。因此西漢朝廷的黃金儲備相當一部分進入了皇帝和諸侯王的陵墓這是沒問題的。導致東漢末年的曹操手下的摸金校尉們才能大撈一把。前面說了,黃金不會憑空熔化消失,就算是西漢的黃金儲備從帝王和諸侯王的陵墓中到了曹操手里,那麼也應該是在曹操等上層人士的「小金庫」里。在當時社會上最多流通從陵墓中盜挖出了的五銖錢,一般的基層士兵和將領不可能直接分到黃金。黃金仍然是特殊的「上幣」,而不會大量進入社會基層。也就是說,兩漢的黃金儲備,到了三國時代,會有一個從陵墓里面最終再次回到社會最上層手里的循環。

曹操之後,摸金校尉們為何沒金子可摸了?(大結局)

當然這個循環是不徹底的。也就是不是漢代的每一個有黃金儲備的「陵墓」都會被曹操手下的摸金校尉們盜掘。比如曹操集團一輩子沒到過的地方,江西的海昏侯墓就是這麼個情況。還有埋藏比較秘密,距離曹操的活動中心比較遠的諸侯王陵,比如劉勝墓和劉寬墓又是這類情況。曹操集團只能說是盜掘了大部分中原地區兩漢的帝王將相的陵墓。而這些沒被盜掘的西漢陵墓,也讓當今的人們看到了西漢的「金光燦燦」,可以說是歷史上的直接證據。當然可能還有一部分金餅並非完全都存放在兩漢的陵墓中,有些是被特殊窖藏了。比如西安附近就出土過窖藏的數百個金餅。那麼可以推測,到目前還沒有發現的西漢陵墓和窖藏中,仍然埋藏著當年的不少黃金儲備,判斷僅僅這一塊,應該有1到2噸的總量,不過距離推測西漢黃金儲備總量的30噸左右差距明顯,剩下的那28噸多到哪里去了?會不會又回到以後的各代陵墓中?

曹操之後,摸金校尉們為何沒金子可摸了?(大結局)

對緊接著東漢的三國,尤其是占據中原的曹魏政權來說,曹操一夥的實際人生經歷,首先明白了一點,就是厚葬之風確實要不得!往自己的陵墓中大量的埋藏黃金和現金,包括五銖錢是非常不明智的愚蠢行為。很容易明白,這等於是公開號召後人去趕快盜掘自家的陵墓。曹操年輕的時候也許覺得盜墓天經地義,但是當曹操也老了的時候,終於明白「盜墓一時爽,全家XX場」的道理。因此曹操強烈要求曹丕要薄葬自己,曹丕也算是比較聽話。曹操墓中確實沒什麼太值錢的東東,雖然曹操墓被盜過多次,但是卻幾乎沒有什麼五銖錢,更沒有什麼黃金製品存留到現在。大部分該用金屬隨葬的,也直接用了石頭製品代替。而在此前的西漢高檔墓中,即使反覆被盜,金玉沒有了,但是五銖錢還會散落得到處都是。曹操墓中沒什麼錢財留下,確實是薄葬了。由盜墓大王自己帶頭薄葬,那麼此後一直到唐代,基本是主張薄葬的。

曹操之後,摸金校尉們為何沒金子可摸了?(大結局)

主觀上提倡薄葬,實際條件也不再允許厚葬。三國之後,就是持續了接近500年的天下大亂,沒有一個大統一的王朝,這樣再次建立中Y黃金儲備,在高層之間進行黃金流動的情況幾乎不再存在。因此在魏晉南北朝這500年的古墓中,黃金已經不多見。但是黃金不在墓中,就是仍然在社會上。漢代的30噸黃金儲備到底都去了哪里呢?第一種可能,南遷了!西晉永嘉之亂後,衣冠南渡,上層外逃最容易帶著跑路的自然是金銀細軟,以黃金最容易攜帶,價值也最大。這種情況在近現代仍然有實例,150萬兩黃金跟著跑路。第二種可能,是北遷了。除了南遷,還有北遷?是的,因為永嘉之亂是五胡亂華的開始。五胡基本都來自北方,一開始並沒有想入主中原。於是早期對漢魏的兩京大劫掠後,往往會回到草原繼續過小日子。只不過此後中原過於空虛,才有了入主內地和主動的漢化。在歷史上中原的黃金進入長城以北大量消失並非只有一次。類似的情況從南北朝一直到明末。而其中黃金是最主要的劫掠目標。比如後來北宋的靖康之變,金朝從開封一次性就掠奪了黃金20萬兩以上,白銀300萬兩,絲綢100萬匹。白銀和絲綢都會腐爛。但是黃金卻是萬世不爛的。北宋的1兩大概是40克。

曹操之後,摸金校尉們為何沒金子可摸了?(大結局)

20萬兩就是8噸,因此可以說北宋朝廷的黃金儲備等於被一網打盡並全部北上。而漢代以後,北上的黃金幾乎沒有再返回中原的情況,最終都神秘消失了。草原貴族下葬後不留痕跡並非從元代開始,這個習俗很早就有。因此這部分黃金,可能消失在北方草原和森林的貴族墓葬中。比如前些年偶然發現的契丹貴族墓中就有完整的金頭箍出土。而元代皇族叫做黃金家族,並非從元代以後才開始叫。實際上成吉思汗的先祖已經被叫做黃金家族。成吉思汗不過是家道中落後重新崛起而已。被叫黃金家族並非只有尊貴的意思。恐怕這個家族很早就和黃金的儲存、流通和交換有很直接的關係。另外東北塞外,一直有女真人有巨大黃金寶藏的傳說。「四十二章經」可不僅僅是小說中的梗,最後建立大清的家族,翻譯過來就是姓「金」,這和草原上的黃金家族都有那麼一點類似的歷史蛛絲馬跡在里面。

曹操之後,摸金校尉們為何沒金子可摸了?(大結局)

黃金儲備除了南下和北上,那麼有沒有可能西流了?這種可能性倒是不大,因為從絲綢之路開發伊始一直到清代鴉P大量入侵之前,東方帝國的外貿一直是正財富流入的。古代的西方沒有什麼有特別價值的東西可以引發東方財富的規模性外流。反倒是西方的金銀幣,從漢代到宋元在中原都有出土。因此在黃金財富上一直是流入的。但是在東漢之後,卻發生了一件大事情,可能成為此後黃金製品的最大去處。這就是「白馬西來」事件。此後各地寺廟拔地而起,最終多如牛毛。寺院最多的時候,甚至直接影響朝廷的財政收入,引發「三武滅佛」,因為大量財富和土地都被寺廟掌握了。梁武帝3次出家,每次都被巨資贖回,弄得南朝財政都虧空了,這種瘋狂持續了上千年。而寺廟造像需要大量的黃金,所謂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很多人不知道給佛上金裝的黃金耗費之大。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住處附近前10年,

曹操之後,摸金校尉們為何沒金子可摸了?(大結局)

就有海外人士捐獻了2億元蓋了一個不小的新寺,僅僅造像就用了6000多萬元的黃金。相當於當時200多公斤黃金貼了金裝。而一些著名地標,一次重修就用黃金到達了十多噸,直接動用了黃金儲備。有人說,而全球各國ZF名下的黃金儲備加起來不過2萬噸,全球民間私人黃金加起來不過3萬噸。剩下的數萬噸,其實大部分都在各種廟宇里面,這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漢代的30噸黃金儲備,南下一批,北上一批,其餘的最終恐怕大部分都被做了「金身」,導致曹操之後的摸金校尉們自然手氣大不如以前。這樁歷史懸案總算大致理清楚了。

來源:kknews曹操之後,摸金校尉們為何沒金子可摸了?(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