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歧視:中國人蹲著吃飯,缺乏邏輯思維,勤勞但是很遲鈍

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愛因斯坦,小學的時候就學過「愛因斯坦和小板凳」的故事,長大了之後總會在各種文學作品或者科幻電影中,聽到他的標誌成就「相對論」。有人說人類文明的進步,牛頓和愛因斯坦居功至偉。無數案例還有文獻,都表明了這個偉大的科學家,無論在科學研究上,還是人品上都是值得稱讚的。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愛因斯坦和那時候的中國還有一段淵源。

愛因斯坦的歧視:中國人蹲著吃飯,缺乏邏輯思維,勤勞但是很遲鈍

1922年秋,愛因斯坦訪問日本,來回兩次途經上海,受到了上海各界,尤其是中國科學界的熱烈歡迎。據說,當他走進上海南京路時,中國學生們激動地把他抬了起來,在上海他和夫人受到了熱情的招待。兩次在上海駐足,他總共停留了不足三天時間,然而卻似乎對中國人印象不佳。他在日記中是這麼記錄印象中的中國人的。

愛因斯坦的歧視:中國人蹲著吃飯,缺乏邏輯思維,勤勞但是很遲鈍

「中國人在吃飯的時候不坐在凳子上,而是像歐洲人在樹林里如廁一樣蹲著」,「中國人喜歡生很多孩子,繁殖能力很強」,「中國人缺乏邏輯思維,雖然很勤勞但是很愚鈍」。最後,他做出了這樣的結論:「如果這些中國人取代了所有其他種族,那真是遺憾,就連想一想都是無可言喻的悲傷」。

愛因斯坦的歧視:中國人蹲著吃飯,缺乏邏輯思維,勤勞但是很遲鈍

從愛因斯坦的日記中,充滿了對中國人的詆毀,相對於他對日本的好感,這種對中國人的偏見令人感到很遺憾。很難想像一個世界頂尖的科學家,依然無法逃脫思維的定勢,充滿著對亞洲人,對中國人的歧視。他甚至詆毀中國人從古至今的勤勞品質,認為中國人的勤勞像牛、馬、羊這些動物一樣。對於一部分中國人吃飯的姿勢,他比作歐洲人上廁所,那種發自骨子里的鄙視展現得淋漓盡致。

愛因斯坦的歧視:中國人蹲著吃飯,缺乏邏輯思維,勤勞但是很遲鈍

一個人是複雜的,不僅普通人,即便是偉人也是複雜的,多面的。我們既可以看到愛因斯坦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也可以看出他的內心另一面。這些記錄都是摘自愛因斯坦的私人日記,可能他從來也沒想過自己的日記有一天會公開於世,所以這樣的記載更具真實性,至少反映了愛因斯坦當時的真實想法。

那個時代積貧積弱的中國,在國際上沒有話語權,在先進的歐美人眼中,自然沒有地位。實際上,世界永遠都是這樣弱肉強食的規則。只有真正富強起來,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否則甚至是吃飯的姿勢,甚至是勤勞的美德都會被嘲笑。

愛因斯坦的歧視:中國人蹲著吃飯,缺乏邏輯思維,勤勞但是很遲鈍

時至今日,國內依然有不少的人,總是對已開發國家抱有幻想,認為我們應該無限地妥協,才能獲取那些國家的好感。這種觀點不是蠢就是壞,尊重是自己贏來的,不是他人施捨的。面對圍追堵截,更需要我們團結一致,不要被國外那些人的表面虛偽所蒙蔽,要知道在他們的內心中還是看不起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才要爭氣!

歡迎關注作者!

來源:kknews愛因斯坦的歧視:中國人蹲著吃飯,缺乏邏輯思維,勤勞但是很遲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