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首山之變 從「坐吃山空」到森林公園

襄城首山之變 從「坐吃山空」到森林公園首山油菜花開,萬畝土地披金裝。 牛書培 攝

人民網許昌7月13日電(張毅力、尚明楨、徐馳、霍亞平)太陽西墜,余暉染紅了雲彩。首山下,朱色長廊蜿蜒穿梭在滿目青翠之間,微風吹來,紫色花海翻騰,綠樹綠草輝映……如今的首山,美得令人「治癒」。

「真是變化可大咧!」80歲的賈文平老人住在山腳下,從小就在這首山的紅石堆里摸爬滾打。「以前這山哪兒有恁好看,起房子上山打石頭,熱嘞連個蔭兒都沒有。」老人搖着頭說,前幾年,刮風滿山是土,下雨到處淌水,大石頭還往山底下滾。

首山,位於襄城縣城南2.5公里,東西長約6.80公里,南北寬約2.90公里,面積約19.54平方公里。為800里伏牛之首,故名首山。更因當年黃帝鑄曾采銅鼎此山,「黃帝采首山銅,鑄鼎荊山下」著稱於世。

首山盛產紅石。它通體火紅,質地堅硬、細膩,耐磨、耐腐蝕,是製作石器及食用器具的絕好材料。因歷史原因,首山山體被亂開亂采,石頭坑遍布,有些地方山體三面被挖的只剩下一條窄窄的脊背。地質環境、生態環境、人文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2014年9月、2017年7月,襄城縣人民政府分別兩次申報《襄城縣首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和《襄城縣首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2018年度)項目》。一期治理范圍14平方公里(涉及湛北鄉、山頭店鎮、紫雲鎮3個鄉鎮),方案為實施渣堆清理、采坑回填、坡面整治、護坡、集排水、道路、綠化等治理工程,消除該區域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和地質災害隱患,修復地形地貌,恢復土地功能;二期工程主要是採用危岩清理、地塊平整、道路、蓄水池、生物等治理措施,消除地質災害隱患,修復地形地貌,恢復土地功能。

目前,首山地質環境治理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已完成總工程量的70%,礦山地質災害隱患已徹底消除,生態修復效果初顯。根據當地政府規劃,未來的首山將逐步成為集觀光、旅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山體森林公園。

「今年五一前後,俺全家都來看油菜花了,站這兒往底下看,可好看了。」趁着周末,周邊葉縣的高軍川,帶着一家老小來首山遊玩。隨着首山生態環境的改善,一年一度的「油菜花節」也成為襄城旅遊一張「叫得響」的名片。

截止目前,襄城縣已成功舉辦兩屆「首山油菜花旅遊文化節」。第一屆文化節當日就吸引遊客達8萬人次,累計接待遊客超過36萬人次,實現招商引資50.7億元。第二屆期間,該縣還第一次承辦體彩·環中原2019「五環體育杯」自行車公開賽這一省級賽事,來自俄羅斯、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等11個國家的專業及業余自行車選手千餘人齊聚首山,文化節期間共接待省內外遊客達73萬人次。

鄉村旅遊有效帶動了周邊經濟的發展。首山腳下,湛北鄉利用當地種植櫻桃歷史優勢,拉土上山改造種植環境,將土地承包給村民成片種植。每年成熟時節,客流不愁。整個採摘季下來,每家櫻桃園收入能達四五萬元。

俯瞰首山,綠植遍布,寬敞平整的山體公路上人來人往,人們悠閒自在,靜享着綠水青山帶來的生態紅利。

襄城首山之變 從「坐吃山空」到森林公園首山油菜花開,萬畝土地披金裝。 牛書培 攝

襄城首山之變 從「坐吃山空」到森林公園今日首山,綠植覆蓋,成為人們休閒娛樂好去處。襄城縣委宣傳部供圖

襄城首山之變 從「坐吃山空」到森林公園昔日首山山體被亂開亂采,石頭坑遍布,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襄城縣委宣傳部供圖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旅行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