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丁集 婚紗小鎮的「夢幻」產業

安徽丁集 婚紗小鎮的「夢幻」產業

婚紗廠里的工人在修剪婚紗裙擺。新華社記者汪海月 攝

新華社合肥6月8日電(記者汪海月)夏日的清晨,在白色蕾絲和輕紗的包圍中,46歲的張雲熟練地踩動縫紉機,在婚紗上縫制裝飾。當晚,她手中的這件婚紗將隨着20000多件婚紗快遞,從安徽省丁集鎮發往全國各地,乃至大洋彼岸。

在這個中國內陸的偏遠鄉鎮,400餘家婚紗企業,100餘家婚紗輔料企業,超過10000人用「婚紗」編織起一個特色小鎮。

從農業小鎮到婚紗小鎮的轉變源於長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距離丁集400多公里的蘇州虎丘是中國主要婚紗產出地之一,也是丁集人外出打工的主要集聚地。近年來蘇州婚紗的產業轉移和丁集政府的招商引資讓越來越多丁集人開始返鄉創業。

安徽丁集 婚紗小鎮的「夢幻」產業

婚紗廠里的機器智能繡花、釘珠。新華社記者汪海月 攝

64歲的許昌應是第一個從蘇州回來的丁集人。1992年前往蘇州虎丘創業的他因蘇州招工困難於2010年返鄉尋求機會。

較低的土地和人工成本讓許昌應嗅到了發展的機遇。不同於虎丘的小作坊,他在丁集建起了一棟三層樓的婚紗廠,一樓機器繡花,二樓展示婚紗,三樓縫制婚紗。其中機器繡花只要在電腦上輸入花型,就可以自動繡花、縫珠,大大提高效率。

盡管廠房升級,但急速變化的市場讓他意識到原來生產的低檔便宜婚紗早已不是主流。「原來多是租婚紗,現在很多新娘會願意花錢買一件高檔婚紗,留作紀念。」許昌應說。

2014年,他在廣州建立起十幾人的設計團隊,轉入高檔市場,追求原創設計。「現在婚紗更新很快,我們一個月會設計出四五件新款。」他指着面前的設計草圖說。

在他看來,製作婚紗是一件精細活,從設計到裁剪、排花、釘珠、裝飾要經過十幾道工序,而設計是其中第一個也是最關鍵的環節。

如今,許昌應在全國建立多家實體店,並和近2000家經銷商建立合作,將批發均價在1000元的中高檔婚紗通過這些店鋪發往新娘手中。

安徽丁集 婚紗小鎮的「夢幻」產業

婚紗廠里的女工在縫制婚紗。新華社記者汪海月 攝

不同於許昌應的傳統銷售模式,37歲的鄭賢軍在電商銷售做得風生水起。自2009年建立第一家淘寶店鋪,如今他已經擁有7家天貓店,涵蓋高中低三個檔次和不同人群。

「現在主打新零售,線上線下一體化。我們旺季一天600個快遞,十幾萬元人民幣銷售額,淡季一天也能有200個快遞。」在鄭賢軍看來,相較於實體店的穩扎穩打,電商觸及更多人群,也帶來更多機遇和可能。

安徽丁集 婚紗小鎮的「夢幻」產業

婚紗廠內堆積的婚紗快遞包裹。新華社記者汪海月 攝

丁集媲美於一二線城市的物流系統也為婚紗產業的電商化提供了保障。小鎮里駐扎了十幾個快遞公司和四個分撥倉,產品三天內可以到達全國絕大多數地方。

鄭賢軍也有着自己的設計團隊。據他介紹,一個款式的生存周期最長只有六個月,短的只有3個月,必須保持更新,才能吸引別人的眼球。

安徽丁集 婚紗小鎮的「夢幻」產業

婚紗廠展廳里的美麗婚紗。新華社記者汪海月 攝

2018年下半年,丁集婚紗產業產值達到10億元人民幣,其中30家國際貿易工廠將丁集婚紗銷往美國和歐洲,帶來了1200萬美元的銷售額。

丁集人的返鄉創業,帶來了小鎮的復蘇。丁集鎮副鎮長張文武說:「原來老年人吃過午飯就打打牌,現在在家里縫珠片,一天也可以賺個幾十元,帶動了當地很多人就業。」飯店、賓館、街上車輛的井噴式增長無一不映射出小鎮蓬勃的人氣和朝氣。

對於去年剛返鄉的楊俊來說,返鄉帶來的是切實的幸福感。「回家可以陪伴父母和孩子,也有不錯的收入,感受到在外漂泊所不曾有的踏實感。」楊俊的妻子在丁集製作婚紗旺季一個月能有近萬元收入。

為了更好地發展婚紗產業,丁集鎮政府與當地開發商計劃投資建立面積3.15平方公里的中國丁集婚紗特色小鎮,打造一個集婚紗生產、婚紗攝影、婚俗文化為一體的婚慶文旅小鎮。

「我們預計在3-5年內完成這一項目,建立起中國第一個婚紗特色小鎮,以婚紗產業帶動旅遊的發展,也為更多返鄉創業企業提供承接平台。」張文武說。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