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記憶】歡樂園——記憶里的繁華街巷

【城市記憶】歡樂園——記憶里的繁華街巷

歡樂園民宅。(姜斌 攝影)

  歡樂園,那些記憶里的繁華街巷,曾經構成撫順城市文化符號之一,這里的每一條街巷,都濃縮着時代的印痕,盡管過去了許多年,如今每次走到這里,心里還是會陣陣翻騰……

  撫順,東西狹長南北窄,一條渾河穿城而過,把城市中心區分為河南、河北兩部分。歡樂園在河南老城區的西南角,是由多條街巷組成的一片區域,面積不是很大,大約不到2平方公里。精確地說,東起西三街,西至西五街、北起西五路(廣義理解從西一路),南至西十路,即為歡樂園地區。五十年代初,我就出生在這個地方。

  小時候的記憶雖然有些朦朧,但對自己的出生地和從小長大的地區,還是留下了許多難忘的記憶,對它的興衰沉浮一直牽縈於心。有關歡樂園從前的傳聞軼事,大多是從老人們口述和歷史資料中知曉的。據說解放前的歡樂園曾經是撫順的標志性區域,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里雲集着各種字號的商店,各色品種的店鋪,五花八門的廣告和叫賣聲讓當年的歡樂園有別於其他地區。

【城市記憶】歡樂園——記憶里的繁華街巷

八十年代的歡樂園地區。

【城市記憶】歡樂園——記憶里的繁華街巷

八十年代的歡樂園地區。

  也有人直白地叫它為花樂園,是因為這里也是妓院、煙館、小戲班子較為集中的地方。新中國成立以後,政府將妓院查封,通過教育把妓女做了重新安置,畸形繁榮過後,歡樂園低矮的平房就成了百姓們棲息的蝸居。

歡樂園雖然沒有了以往的喧鬧,但多年沉澱形成的商業氛圍還是延續了許多年,那時候城市百廢待興,直到改革開放前歡樂園還保留着原來的樣子。

  記得我住過的地方叫過新楊街,位於歡樂園北部區域。後來叫千金街,再後來還叫過勝利公社。客觀地說,歡樂園的街路基本是橫平豎直,現在的居民住宅樓群大多是八十年代以後建的,原來平房區的胡同都淹沒在樓群之中,無法尋覓其蹤跡了。可在我的記憶里,傍晚時分,家家戶戶炊煙裊裊從平房的煙囪里冒出來的情形還特別清晰。那時候自來水通達到臨街的一戶人家,周邊人家則要用扁擔和水桶去挑水,我和弟弟常在父母下班之前去干挑水的活,挑不動就兩人抬,冬天最好玩,可以用自製的冰車拉回水桶,看到水缸滿了心里美滋滋的。

  在歡樂園低矮的平房里,家家戶戶基本都要盤火炕,再以火爐輔之。那時候,單位給職工的福利待遇就包含拉煤泥,每家都有個煤棚子,有的大些,有的小一些。胡同里最常見的就是打煤坯、曬煤坯的場景。當我們長成半大孩子的時候,看見大人們下大坑背煤,我們也學着去,直到把家里的煤棚裝滿,因此可以說,歡樂園小孩背煤是那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無奈之舉。燒的問題解決了,但還有更煩心的事,這些平房大多年久失修,遇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家里的鍋碗瓢盆都派上用場。記憶深刻的是,1960年暑期那場持續了幾天的暴雨,幾乎家家戶戶都是一片澤國,遍地狼藉。

【城市記憶】歡樂園——記憶里的繁華街巷

八十年代的歡樂園地區。

【城市記憶】歡樂園——記憶里的繁華街巷

八十年代的歡樂園地區。

【城市記憶】歡樂園——記憶里的繁華街巷

八十年代的歡樂園地區。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全家一直在歡樂園的平房區,直到1976年父親單位分配了新房,全家才搬遷到了六道街的一個兩居室,但老房子依然要留着我結婚用,婚後我和妻子又搬回到了歡樂園,沒過多久,傳來房產局統一規劃動遷的好消息,這無疑令久居歡樂園的居民們欣喜若狂,成片的動遷使得昔日的老房子成為歷史。

  1980年秋,歡樂園的第一批新樓房如期竣工,雖然是6層到頂的預制板結構紅磚房,但與多年蝸居的小平房相比可以說是天上地下。我們買了個三角鐵焊制的雙人床,在農貿大廳買了個簡易的雙人仿皮沙發,添置了一台12寸黑白電視機和一個當年風靡一時的落地式收音機,盡管那時的物質生活水平還很低,但我們感到很幸福,因為我們還生活在童趣橫生的歡樂園。

  我出生時,歡樂園就已經存在了很多年,追溯這些街巷的前世今生,不僅僅是因為好奇,也是對老街的一種尊重。

  如果把整個南站地區比作一塊長方形蛋糕的話,那麼歡樂園就是這蛋糕西側被切掉的那四分之一部分,而這把刀就是南北走向的西三街。西三街,北起於西一路,向南穿過西十路直達西富平路。經過近百年的洗禮,如今,西三街、歡樂園的老建築已經不多,僅存的一幢商業樓房,據說當年是歡樂園地區最大的商店,即三盛永記百貨店舊址,也是撫順最早有電梯的商店。

  這個樓的電梯我曾看見過,是那種大鐵門橫拉式的。解放後,這里是市副食品公司辦公樓。當年在這條街上常能看到群眾遊行的隊伍,現在則是諸多商家合租的雜貨店鋪。

【城市記憶】歡樂園——記憶里的繁華街巷

西三街原三盛永記百貨店舊址。(姜斌 攝影)

【城市記憶】歡樂園——記憶里的繁華街巷

忠嘉大廈(原千金商場)。(姜斌 攝影)

  西三街上還有家老字號的勝利浴池,據說解放前是公益合百貨店,也屬於挺大的店鋪,公私合營後改建為勝利浴池,因而到了我們這一代,一直認為那就是勝利浴池。從小到大一直在勝利浴池洗澡。記憶中,西三街還有個國啟合社,店鋪不寬卻很長,盡管物質供應不太豐富,但買個什麼鉛筆、橡皮什麼的還是有的,至於什麼副食日用品大多要憑票證供應。轉到西三路邊上有國啟電影院,後來叫二輕局俱樂部,規模不大,但樓上樓下幾百個座位在孩子們看來還是挺大的。小時候經常到這里看電影,要想知道近期有什麼新片,就去一樓美術室看美工繪制的新片預告。逢有新片上映,總能看見電影院的人騎自行車往返於人民電影院和勝利電影院之間串片的情景。

  西三街與西四路對應的地方現在是輕工廳,現在樓群間開辟成了家具和生活資料市場,出售百姓生活用品,但附近有裕民商場和紅星美凱龍的競爭面前,逐漸有些衰退,顯得有些凌亂不堪。

【城市記憶】歡樂園——記憶里的繁華街巷

勝利浴池。(姜斌 攝影)

【城市記憶】歡樂園——記憶里的繁華街巷

千金大戲院。(姜斌 攝影)

  西四街原來是一條不寬的馬路,因為有點坡度的緣故,小時候人們都叫它「上坎」。中間也有一個合社,逢有進菜的馬車來,大家都會奔走相告「上坎來菜了」,一會兒人們就會蜂擁而至的去搶購,可見那時候的生活副食品供應有多麼的匱乏。往北走不遠即是西一路,有一個新撫影劇院,歡樂園的人都管它叫「小舞台」,也是幾易容顏,現在變成飯店了。

  西五街毗鄰鐵道,小時候沒少去鐵道邊上捉蛐蛐,挨父母的訓斥是常有的。這里變化挺大,不僅鐵道沿線建起了一排商住樓,對面的樓房也是錯落有致,最醒目的是頗具規模的市文化市場,撫順特產煤精、琥珀和一些古玩等收藏品琳琅滿目,「文化地攤」也是吸引眼球的地方,使得鐵道西原撫順發電廠正門變得黯然失色。

  歡樂園的中心在與西七路對應的原一百商店附近,這里有原京劇院的舊址,「文化大革命」期間叫勝利電影院,後改為千金大戲院。小時候記得撫順的京劇演出十分活躍,出現過靳義鵬、郝永惠、何東海、杜振山、八齡童等一批京劇表演藝術家。雖然我看的不多,但也和喜歡京劇的父親去過幾次,對六十年代現代京劇《蘆盪火種》的印象最深。

【城市記憶】歡樂園——記憶里的繁華街巷

原歡樂園老君廟牆外幼兒園合影。(張久一 提供)

  這里有一個小廣場,是歡樂園最寬敞的地方,記得小時候在這里看過踩高蹺、扭秧歌的。最難忘的是1973年朝鮮電影《賣花姑娘》上映時,歡樂園萬人空巷,從千金大戲院門前小廣場到一百商店門前到處是熙熙攘攘等待觀影的人,盡管24小時不間斷的循環上映,人們還是在挨肩並足的等待,可見那個年代看電影是人們文化生活的主要部分。現在千金大戲院對面的小廣場變成停車場了,原千金商場的位置也是幾易其主,經營了多年的東方證券撫順營業部已遷走,現在則是忠嘉大廈,經營着忠嘉機電城。

  隨着時代的變遷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歡樂園已不再是這座城市的商業和娛樂中心,解放前遺留下來的平房在舊城改造中早已消失殆盡,而上世紀八十年代建的住宅樓群也經歷了近40年的風雨,呈現出老化趨勢,路邊市場破敗程度加重,但還能找到歡樂園的字樣,新一輪動遷的趨勢已經顯現。一些老歡樂園人至今還有着故土難離的情愫,我的一些老同學、老鄰居,經濟條件好了也不願搬出歡樂園,我逐漸理解了他們對歡樂園的眷戀。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撫順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