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的《親愛的安德烈》

閱讀經典,品味人生百態,大家好,我是張聞 ,今天我給大家談的是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本書是作家龍應台和其子安德烈互通書信的結集。

龍應台的《親愛的安德烈》

安德烈14歲的時候,龍應台離開歐洲,返回台灣就任文化局長,她和兒子安德烈之間的聯繫就是每天打電話,電話打久了就變得無話可談。安德烈18歲的時候,龍應台卸任公務員職務回到他身邊。可是龍應台發現,兩人內心已經存在著一定的隔閡。為瞭解決這一問題,龍應台想出了一個好點子。她和安德魯商量用互通書信的方式來瞭解彼此的生活、時間和心靈。最終,兩人重新認識了彼此。

書中有一封信說到,有一天夜晚,無星無月,海面一片平靜。安德烈問龍應台:「媽,你要清楚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你有一個極其平庸的兒子。對此,你是否感到失望?」。說完,安德烈點起手中的煙。龍應台不喜歡別人抽菸,因為她不喜歡煙的氣味,更不喜歡自己的兒子抽菸,因為抽菸可能導致肺癌。看著安德烈在自己的面前抽菸,龍應台恨不得立刻把煙從安德烈嘴里拔出來,丟向大海。可是,龍應台還是克制住了,在心里對自己說,媽媽請記住,你面前坐著一個成年人,你就得對他像對待其他成年人一樣。你不會把你朋友或一個陌生人嘴里的煙拔走,那你就不能把安德烈嘴里的煙拔走。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個個人。他就是一個「別人」。

龍應台在心里默念了3遍。對安德烈說道:對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所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代社會里,什麼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

第一:它給你意義。

第二:它給你時間。

比如說,你面前有兩個選擇,一是到華爾街做銀行經理,另一個是道動物園做照顧獅子、河馬的管理員,而你是一個喜歡動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認為銀行經理比較有成就,或者獅子、河馬的管理員「平庸」。每天為錢的數字起伏而緊張而鬥爭,很可能不如每天給大象洗澡,給河馬刷牙。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我之所以讓你用功讀書,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書中有一封信說到,安德烈喜歡上一個女孩,但是由於沒有向這個女孩表白,後來,這個女孩最終和別的男生在一起了,安德烈感覺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和這個女生相處。是應該向她袒露自己內心真實的感情,還是隱藏它?他不知道該繼續和這個女生保持友誼的關係還是從此一刀兩斷,不再往來。

龍應台聽後,沒有直接說YES或NO
,她認為這件事應該由安德烈自己來決定如何去做。她和安德烈分享了自己的愛情感悟。龍應台說,人生像條大河,可能風景秀麗,更可能驚濤駭浪。你需要的伴侶,最好是那個能夠和你並肩在船頭,淺斟低唱兩岸風光,同時更能在驚濤駭浪中緊緊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換句話說,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須應付的驚濤駭浪。可是,我不能不意識到,我的任何話,一定都是廢話。因為,清純靜美,白衣白裙別上一朵粉紅的蝴蝶結——誰抵擋的住「美」的襲擊?對美的迷戀可以打敗任何智者自以為是的心得報告。所以,我只能讓你跌倒,看著你跌倒,只能希望你會在跌倒的地方爬起來,希望陽光照過來,照亮你藏著憂傷的心,照亮你眼前看不見盡頭的路。

書中有一封信說到,安德烈告訴龍應台說他特別看重友誼,龍應台對此很支持,她說,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夥而行,歡樂地前推後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擠擠的各人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才有。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路其實可能越走越壓抑。你將被家庭羈絆,被責任捆綁,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複雜和孤獨壓抑,你往叢林深處走去,越走越深,不復再有陽光似的夥伴。

德國有個說法:如果你年輕卻不激進,那麼你就是個沒心的人;如果你老了卻不保守,那麼你就是個沒腦的人。

龍應台的《親愛的安德烈》

誰都有過年少輕狂,對於18歲的安德烈,也不例外,他喜歡搖滾樂,喜歡喝酒,喜歡各種各樣的玩。

席慕蓉說過: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沒接觸過大自然,譬如摸過樹的皮、踩過干而脆的落葉,她就沒辦法教他美術。因為,他沒第一手接觸過美。

因此,在安德烈小的時候,龍應台經常帶他去劇場看戲,去公園里餵鴨子,在廚房里揉麵糰,到野地里玩泥巴、采野花、抓蚱蜢、放風箏,在花園里養薄荷、種黃瓜,去萊茵河騎單車遠行。現在,安德烈長大了。自己去巴塞羅納看建築、看雕塑。正如席慕蓉所說:上一百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寫作的人在市場里頭弄髒自己的褲腳。玩,可以說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

信中說道當龍應台聽說安德烈畢業即將進去大學,自己不自覺地回想起了從前:當初安德烈從幼兒園畢業,因為不瞭解「畢業」的意思,第二天無論如何仍舊要去幼兒園。到了那里一看,全是新面孔——朋友全不見了。安德烈呆呆地站在門口,不敢進去,又不願離去,就站在那門口,小小的臉,困惑、失落。然後,是上小學第一天。老師牽起安德烈的手,混在一堆花花綠綠、嘰嘰喳喳的小學生里,安德烈走進教室。龍應台看著他背著書包的背影消失在門後。在那一刻,龍應台就已經知道:和安德烈的緣分,在這一生中,將是一次又一次地看著他離開,對著他的背影默默揮手。以後,這樣的鏡頭不斷重複:安德烈上中學,看著他衝進隊伍,不再羞怯;他到美國遊學,在機場看著他的背影在人群中穿插,等著他回頭一瞥,他卻頭也不回地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畢業,就是離開。是的,安德烈正在離開他的朋友們,正在離開他長大的房子,同時也正在離開他的父母,而且,也是某一種永遠的離開。當然,安德烈一定要「離開」,只要這樣,才能開展他自己。

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歡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收入該書的三十六封書信,感動了無數被「親子」之間隔閡與衝突深深困擾著的讀者。該書為讀者弭 平代溝、跨越文化阻隔、兩代人溝通交流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和方法。

好了,今天要分享的就到這了,喜歡的朋友請關注並轉發,閱讀無止境,下期見。

來源:kknews龍應台的《親愛的安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