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無聊」的事

◆《日本新華僑報》專欄作者 馮瑋

日語中有一個詞叫「夜這」。「這」在日語中的釋義是「爬行」,「夜這」就是「晚上爬行」。近些年,日本拍了好幾部有關「夜這」的電影,如2006年和2010年由長谷川九仁廣導演的《夜這》《夜這屋本舗——日本猥談列島》。

聊一聊「無聊」的事

「夜這」讀「よばい」,原義是「呼叫」,即男人造訪心儀的女人時,告知女人自己叫什麼名字,是干什麼的,屬於求婚的一種方式,也是女人將男人「呼叫」過去,意味女人接納這個男人,但是後來卻演變成男人悄悄地到女人的住所去。江戶時代的《好色女枕》,「夜這」也寫作「密這」,就是證明。

日語中還有一個詞叫「錦木」,在平安時代以後的和歌中頻繁出現。所謂「錦木」就是彩色的木,最初是日本東北地區農村男人向女人求愛的習俗。具體做法是,男人在心儀的女人門口掛一條約一尺長的彩色木片,女人如果不排斥這個男人,就將這個木片收起,男人晚上就可以「爬」到她家去了。日本民俗學家赤松啟介曾在日本關西地區的京都、大阪、兵庫等地進行了長達10年的調查,發現日本農村非常流行「夜這」。「夜這」在日本農民中是無需隱瞞的「社交活動」。由於「夜這」盛行,很多女孩未滿20歲就成了「未婚媽媽」。由於人就是生產力,生孩子就是創造勞動力,因此「夜這」被視為既有利於身心健康,又有利於生產發展的好事,歷久不衰。作為男方向女方求愛方式的「夜這」,迄今依然留存,但大都屬於「試婚」而避人耳目。

中國自古就有男人納妾的制度,日本也有。但是,日本的「妾」和中國的「妾」涵義有極大差異。中國人納妾基本屬於「制度」,而日本人納妾則基本屬於「風俗」范疇。例如,直到現代,日本的「やくざ」(黑社會)的男人沒有老婆,但未必沒有女人,那女人就叫「妾」。

日本古代以前,日本男人有「前妻」和「後妻」。所謂「前妻」不是已經去世或已經離婚的妻子,而是先娶的妻子叫「前妻」,後娶的妻子叫「後妻」,兩者沒有地位高下之分。妻子有身份差別的制度性規定,始於元正天皇在位的養老二年,即718年頒布的《養老律令》。根據這一律令,妻子稱「本妻」和「次妻」,遺產繼承的順序依次是嫡子、正妻、庶子、次妻。進入以1467年「應仁之亂」為開端的戰國時代後,本妻、次妻的稱呼不復存在。公卿等貴族的正妻稱「北之方」或「北之台」,側室則稱「妾」。不僅稱呼發生變化,而且妾的地位也顯著下降。這時候的妾,很多都是通過契約入門的,甚至有的無異於出賣色相的「商品」。因為在戰國亂世,有些女人迫於生計只能尋求強者庇護。這種妾稱為御摩、御撫、二瀬、二仕等,表面上是女僕,實際就是妾。

到了江戶時代,一些大名為了血脈繁衍、人丁興旺,紛紛蓄妾,平民百姓特別是有錢的商人,也紛紛納妾。但是,他們不敢公開顯示和武士地位平等。為了避人耳目,他們的「妾」一般叫「囲い者」,意思是不和丈夫住在一起、沒有合法身份的「妻子」。這種情況在今天的日本依然存在。例如,日本電視不止一次公開報道,某著名藝人去世,除了「內妻」,「外妻」也參加追悼會。過去,這種不和「丈夫」住在一起的「外妻」也叫「日蔭者」,其含義就是「不能公開露面的女人」。 (作者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蔣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