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到,艾粑香

清明到,艾粑香

豐子愷先生畫筆下的清明小景。

食貨志

黃淑芬(職員)

一大早,對門二舅娘家傳來刀剁砧板的聲音。清脆而又密集的剁聲回盪在村莊的上空,像在演奏一首春的樂章。

我知道,二舅娘在剁艾草,清明節准備到了,她把艾草剁碎,等到清明節那天用來搓艾粑。在我們家鄉,艾粑是清明祭祖掃墓的供品之一,而清明節做艾粑、吃艾粑又是一種由來已久的習俗。

做艾粑,最主要是用到一種叫做苦艾或白頭艾的植物。春回大地,幾場牛毛細雨過後,艾草再也按捺不住心底的沖動,爭先恐後冒出了嫩嫩的綠葉。山間地頭,河溝田坎,到處都會找到艾草的蹤跡。

清明節前,母親都會吩咐我和小妹上山打艾草。我和小妹背個背簍,拿把鐮刀,往田坎走去。田坎邊的艾草發得又多又嫰,不一會兒,我們手上、身上沾滿了艾草那苦而香的草味。艾草打回來後,用清水洗淨,直接把它放進大鍋里加大火煮爛;然後,撈出來上砧板,用刀把它剁成泥狀。把泥狀的艾草放進已經粉碎好了的糯米粉里一起揉搓,一定要揉搓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才算合適。

接下來,抓一雞蛋大小的面團,搓圓,包上芝麻餡。餡,一般都是甜餡,也有芝麻和花生合在一起的餡。包好的艾粑我們都會用柚子葉來墊底,當然也可以用粽葉,這樣的做法可以防止艾粑粘在蒸籠里;如果沒有葉子墊底,可以在艾粑上抺油或者把蒸熟的艾粑丟進磨碎了的黃豆粉里滾一滾都可以。艾粑放進蒸籠大火蒸熟,剛出籠的艾粑,騰騰熱氣中飄着艾草還有柚葉的清香,碧綠碧綠的艾粑上還粘有些許剁不爛的艾草;遠看,仿佛艾粑長了經絡般。咬一口艾粑,艾草的清香和着餡的甜慢慢在口里散開,這就是春的味道吧。

艾粑好吃,但工序復雜,要做很多的准備工作。現在菜市場上也有人專門做來賣,工作忙的、家里人少的、不願動手的,大多去市場買回來帶上山祭祖。我們也曾跟母親提議去市場買來了事,但是,母親卻年年要自己動手做艾粑。也不知為什麼?我想,大概母親在做的過程中表達了對先人的懷念,以及對過往生活的回憶吧。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