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的根源是什麼?

在這個全球化的今天,雖然聯合國和全球資本集團致力於打造地球村和世界公民,但依然無法消除人們依照民族而劃分的觀念。當今世界,依然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劃分和衝突。

而種族主義,從德國人與猶太人,南非的黑人與白人,再到今天美國的種族矛盾,無論世界多麼想要避免種族之間的仇恨,多麼想要宣揚love and peace,但最終的結果卻總是慘淡收場。今天美國的例子證明,即使政府取消所有種族歧視的法律,甚至給予少數族裔極大的恩惠和特權,依然無法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

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的根源是什麼?

之所以民族主義和種族歧視屢禁不止,來源於人性本身的缺陷,從古代以來,人們就習慣於區分「我們」和「他們」,正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我們」才得以團結一致,建立認同,所謂的朋友,同胞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對敵人的仇視之上。以前區分彼此的是家族、宗教,如今就變成了族裔、民族。以前人們沉浸於國王的榮耀和宗教的虔誠,如今他們同樣會沉迷於想象的共同體——民族。

一、人性的缺陷:總要區分「我們」與「他們」

人總是要區分「我們」與「他們」,從古至今,莫不是如此,過去區分「我們」與「他們」的是家族、宗教。

在古代,人們為家族而戰,隸屬於哪個家族是區分彼此的標志,家族利益高於一切,這一點美劇《權力的遊戲》有鮮明的表現。在中國,同樣如此,中國古代是家天下,王朝即是一家一姓的私產,大臣將領們彼此攻伐,無非是為不同家族而戰,所謂大明子民,實際上指的是朱家子民。

古代的另一種認同就是宗教,十字軍東征就是典型案例,基督徒與穆斯林為了彼此的信仰互相廝殺,雙方都認為對方是邪惡的異教徒,通過羞辱蔑視對方來提高自己群體的認同感。他們是錯誤的,我們是正確的,只要我們討伐對方就能榮升天堂,宗教讓無數人心甘情願的犧牲,只為讓自己的價值得到承認。

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的根源是什麼?

現代化開啟後,宗族破滅,教會名聲掃地,傳統的價值徹底崩潰,人們又陷入了信仰的虛無之中,為了彌補人們空虛的心靈,民族主義應運而生,人們開始尋找那些和自己用着共同語言、共同歷史的人,並將其稱為同胞。民族主義進而應運而生,從此以後,為了某某民族而戰成了最大的正義。

那些民族和國家疆域高度合一的國家,迅速依靠民族主義整合資源,並富國強兵,如法國、德國、日本。而那些多民族且主體民族不占主體的國家,則在民族主義的大潮中崩潰,如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和清帝國。

在古代,雖然早有華夷之辨,但是從來沒有人依靠民族作為政治動員的手段,民族成為信仰,對民族的樸素情感變為一種主義,是十分晚近的事。

所謂的法蘭西民族、德意志民族,這種說法產生的都很晚,中華民族的說法就更晚了。這些說法變成一種主義,一種絕對正義的信仰,更是19、20世紀的事情。

這個過程在中國幾乎完美的重現,在過去,漢族的說法早已存在,但沒人拿漢族說事,但是21世紀以來,漢民族主義崛起,漢族利益之上竟然成了主流輿論,很多漢民族主義領軍人物甚至開始構建這一信仰,通過反清復明、漢服、祖先崇拜等一系列的構建開始創造漢民族這一想象的共同體。

漢民族主義興起的節點恰好是過去的意識形態破產之際,迷茫的人們在外來思想的沖擊和內部思想的破滅上陷入迷茫,從而迅速投靠漢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的根源是什麼?

直到如今,依然有人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這是完全錯誤的,大部分人都有信仰,而所有國家都有一種主流信仰,無論是對某一個君主、宗教還是民族,而中國,無疑是民族主義,對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字、文化、祖先本身的崇拜即是信仰,而且這個信仰在愈演愈烈,漢民族主義就是其具體形態。這已成了目前最大的政治正確。

就像凱尼阿克曼所說,所有人都是某項事物的奴隸,人們不沉浸於某些東西就活不下去,如今,民族主義,就是全世界大部分人的「信仰」,只有沐浴在民族這一虛構的共同體之中,他們才能感到片刻安寧。

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的根源是什麼?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