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韓國越南也有七夕節,看「歪果仁」如何過七夕節

牛郎織女傳說,也隨着民族交流,傳到西北、東北、西南的各少數民族聚居區,並深深影響了日本、朝鮮、越南、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故事名稱、主人公名字和故事細節或許有地域和民族差異,它們始終和漢族母題故事保持着相近的主題思想和人物形象。

日本韓國越南也有七夕節,看「歪果仁」如何過七夕節

日本的「七夕節」源自中國,延續了「乞巧」的風俗與習慣,但是與愛情無關。《萬葉集》是最早的一部日本和歌集,其中絕大部分是奈良時代(八世紀)所作,在《萬葉集》中,七夕和歌就有130多首。

日本韓國越南也有七夕節,看「歪果仁」如何過七夕節

七夕節原本是陰歷七月初七,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廢除了農歷,所以日本的七夕節,是每年陽歷7月7日。

日本韓國越南也有七夕節,看「歪果仁」如何過七夕節

日本七夕祭

日本七夕節主要不是用來祈禱得到愛情,而是祈求姑娘們能擁有一身好手藝。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自家院內的小竹子上。這個習俗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的。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里,很多地方都會有七夕竹子樹,在商店賣夏季服飾的地方、超市結款的地方,都會設立七夕許願樹。在一些大型的慶祝典禮上,還會舉行竹飾(由掛許願短簽演變而來)大賽,由當地的幼兒園、小學等學校組織或者公司,創作各自的竹飾,進行評比,選出最有特色的幾個進行展示。

日本韓國越南也有七夕節,看「歪果仁」如何過七夕節

此外,日本各地每年夏天還會舉辦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們身穿傳統服裝,載歌載舞,太鼓陣陣,「短冊」飄飄的街頭巷尾擠滿觀看和遊玩的大人孩子。配合「七夕祭」的,還有每年夏季的煙花大會。

日本韓國越南也有七夕節,看「歪果仁」如何過七夕節

韓國文學家崔南善在《朝鮮常識》中記載,七夕原來是中國的習俗,後傳到了韓國,恭愍王(高麗第31代王)跟蒙古王後一起祭拜牽牛(牛郎)和織女星,並在那天把俸祿給百官們。

韓國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風俗就是祈求織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織女一樣有着靈巧的手、織布織得更好。當天早晨婦女們把香瓜、黃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韓國七夕的另一個重要事宜就是祭祀,祭祀可分為家庭祭祀和集體祭祀兩種。韓國女性要在祭台放上干淨的井水,牛郎織女不再成為祭祀對象,她們主要是為了祈求親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則舉行祈求豐收的田祭。

日本韓國越南也有七夕節,看「歪果仁」如何過七夕節

韓國的七夕飲食也有講究,傳統食品有面條、麥煎餅,還有蒸糕。

越南

胡志明市華人拜祭七夕所用的貢品以中國南方地區習俗為主,主要有:菱角、棋子餅、金錢餅、花生等,還有「禾秧」和一個「七姐盤」這兩種與「牛郎織女」傳說息息相關的貢品。參與活動的年輕人還把自己對愛情的期望寫在一張字條上,拜祭時許願,希望自己將來有個幸福的家庭。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