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更換元號的背後 現代時間觀念與古代計時系統的矛盾

2019年4月1日,在愚人節這一天,日本政府公佈了新元號:令和。

新元號將於2019年5月1日實施。據日本官方解釋,新元號出自日本古代典籍《萬葉集》中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令」是好的意思,「和」則代表安祥。

日本更換元號的背後 現代時間觀念與古代計時系統的矛盾

元號的起源

對日本人而言,新元號代表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新的計時系統,以及新的時間觀念。

日本的元號制度,對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其實就是模仿漢朝的年號制度。日本以前很尊重中國的「知識產權」,延用了中國「年號」的叫法,直到明治時代才改稱元號。

古時的日本年號系統很混亂,有時候天皇交替不一定改年號,新天皇會沿用老天皇的年號;有時候天皇任內也可能更改好幾次年號。所以年號的使用時段和天皇在位時間並非一一對應。

日本更換元號的背後 現代時間觀念與古代計時系統的矛盾

到了明治時代,日本開始採用「一世一元」制,即只有在天皇交替時才會改元,天皇在任內不改元。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某一年號的起止實質上就等同天皇的在位時間。從此之後,「年號」的說法逐漸被「元號」取代。

明治之後,日本的改元如下:

1912年,明治改大正;

1926年,大正改昭和;

1989年,昭和改平成;

2019年,平成改令和。

改元本來是古代制度,古代人不用精確地管理時間,也沒有精確管理時間的能力和需求,所以改元並不會對社會構成沖擊。可是現代人對於時間的管理比古代人精細得多,而且在很多場合要求計時系統分毫不差,所以明治時代之後,進入現代社會的日本人,每次改元都會面臨時間計算的矛盾。

第一次改元的問題

明治改大正,是日本實現工業化後第一次天皇交替。由於以前沒有一世一元制度,所以日本政府沒有預想到何時確定新元號。日本政府是在明治天皇重病時才意識到:如果等到天皇過世才開始設計元號,新、舊元號之間會有空窗期。

日本更換元號的背後 現代時間觀念與古代計時系統的矛盾

為了防止時間混亂,日本政府在明治天皇過世的前幾天緊急找來五名漢學專家,專門研究新元號。這些專家提出了六個備選元號,然後由首相選出三個交給樞密院,最後決定新元號叫大正。

新元號出來後,日本政府又發現元號的切換時間也是個大問題。當初決定採用一世一元制時,大家並沒有考慮到切換元號的精確時間。

老制度規定老天皇過世的當天,新天皇即位後立刻改元。由於這一天存在兩個天皇,所以切換元號時,會出現同一天當中有兩種元號的日期記載:前半天是舊元號,後半天是新元號。

日本更換元號的背後 現代時間觀念與古代計時系統的矛盾

由於現代人的時間管理非常嚴密,所以這可能會造成日期記載的混亂。不過當時的日本政府忙得焦頭爛額,並沒有精力處理這個問題,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1912年7月30日在日本歷史中既是明治45年7月30日,也是大正元年7月30日。

改元造成的混亂

嚴格來說,日本天皇的稱號和元號是不同的概念。日本歷史中天皇的名稱都是後人追加的,而且以前的天皇可能用過好幾個元號,所以古代的元號並不適合當天皇的稱號。

當日本採用一世一元制後,每個天皇只會有一個元號,這個元號等同天皇在位期間的唯一稱呼,所以適合成為天皇的稱號。例如「明治天皇」就是使用「明治」元號的天皇過世後得到的稱號。

日本更換元號的背後 現代時間觀念與古代計時系統的矛盾

在大正時代,大正天皇在位的最後五年間因病無法正常執行公務,所以天皇的公務實質上是由裕仁親王(之後的昭和天皇)代行國政。有了前車之鑒,那一次改元問題早早就提上了議程,主管皇宮事務的宮內省,日本內閣官房總務課各自開始研究新元號方案。

宮內省一口氣提出了三十多種新元號,然後剔除掉中國、韓國、越南等中華文化圈用過的年號,加上要表達國家的理想、易讀易寫等原則,最終把備選元號數量降到了三個。日本內閣官房總務課想出了五種新元號。一切商量妥當後,由日本首相從這八個元號方案中選出三個備用。

日本更換元號的背後 現代時間觀念與古代計時系統的矛盾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過世,日本內閣將三個備選元號交給樞密院,最後決定新元號為昭和。

昭和天皇即位後發表的詔書中提到:從大正15年12月25日開始是昭和元年。意思是「昭和元年是從1926年12月25日這一天開始算」,也可以解釋成「大正元號只用到1926年12月24日。」不過昭和元號是12月25日上午才確定,所以當天印刷較早的報紙上還用的是大正元號。

《元號法》實施

二戰之前,日本元號制度的法理基礎是《皇室典範》和《登極令》。二戰結束後,這兩個法令被廢止,從此之後,元號制度失去了法理基礎。由於昭和天皇在位時間長,沒有改元的需求,所以大家並沒有留意到這個問題。一直到1975年,日本國會才發現這個法律漏洞,為了糾正元號系統的缺陷,日本國會在1979年通過了《元號法》。

日本更換元號的背後 現代時間觀念與古代計時系統的矛盾

《元號法》通過後,日本政府給出了一整套改變元號的實施辦法,改變元號的流程分三步:

首先,首相委託專家學者研究新元號,專家學者各自提出二到五種備選元號,然後說明元號的意義及相關文獻的出處。新元號必須符合國民期待、由兩個漢字構成、易讀易寫、不與之前的元號重復。

其次,專家提出元號後,內閣要達成一個初步協議,然後向眾議院及參議院的正副議長征詢意見,形成一個草案。

最後,由內閣閣議決定元號。

《元號法》通過時,昭和天皇已經80歲了,日本政府立刻啟動了改變元號的實施方案。1988年9月,昭和天皇病重,當時的日本政府已經有相當多的備選元號,而且給出了一個避免元號切換產生時間換算問題的預案。

日本更換元號的背後 現代時間觀念與古代計時系統的矛盾

如果昭和天皇在年底前去世,新元號就從新的一年的元旦開始實施,這是考量到當初昭和元年是從12月25日開始,只有短短的一個星期而已,這樣的計時方法太低效,而且不夠莊重。最終,昭和天皇撐到了1989年1月7日去世,日本政府為了不讓日期記載方式發生混亂,決定在昭和天皇過世的第二天實施新元號。

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四個元號更替全部是因為天皇過世。當時因為要顧慮重病的天皇以及社會影響,所以改元議題只能在政府內部討論,然後要等天皇過世後才走個形式公佈新元號。

日本更換元號的背後 現代時間觀念與古代計時系統的矛盾

可是由於元號是日本計時系統之一,元號的切換時間又受到不確定的生死影響,這對重視精確時間的現代社會而言是不可忽視的大問題。所以每次改元都是一次別扭的「手錶對時」事件,不過,此次平成到令和的過渡有望避免時間的衝突。

平成到令和的過渡

2019年的改元並非天皇去世,而是主動讓位,改元過程不受制於無法預測的天皇去世時間,所以日本政府可以事前向社會公佈時間表,在天皇禪讓儀式之前先公佈新元號,讓人們有充分時間切換元號。

日本更換元號的背後 現代時間觀念與古代計時系統的矛盾

自打日本採用一世一元制後,過去的三次改元都對社會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2019年的改元方式由於可以讓社會早一步准備,所以減少了改元對現代社會的沖擊。日本人也不用面對天皇生死的敏感問題,避免了全民哀悼,所以他們這次可以輕松面對新元號的到來。

日本更換元號的背後 現代時間觀念與古代計時系統的矛盾

但不得不說,既接受公時制,又不放棄元號制,日本的雙軌計時系統太過臃腫,對於務求精簡和效率的現代社會而言是一個消極影響,要想消除每次改元造成的影響,他們恐怕得仔細考慮一下堅持雙軌制時間系統的必要性了。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廁讀大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