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告別,都是悄無聲息的

近日,看到一個熱門討論,「刪好友前要不要告訴對方」。90%的人選擇了默默刪除。

成年人的告別,都是悄無聲息的

沒有長亭古道,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現代人的告別,大都是悄無聲息的,平常得就像每一個鳥語喚醒的清晨一樣,只是有的人留在昨天了。

01

有人說,世間最難開口的,是初次的問好,和最後的告別。

記得剛入大學,第一次走進寢室時,好幾雙眼睛彼此打量,都不好意思開口問好,最後在相視一笑中才化解了初識的尷尬。

最後一頓的畢業聚餐,大家像往常一樣吃着喝着,沒有人訴說別離,只是醉酒後的第二天醒來,發現昨晚還一起共飲一杯酒的朋友,已經收拾好行李遠去了。

誠如三毛所說:「走的突然,我們來不及告別。這樣也好,我們永遠不告別。」

踏入社會後,因各種緣由添加了許多好友,通訊錄的人數越來越多,真正能推心置腹聊天的反而越來越少。

曾經無話不談的朋友,聯系頻率由每天變成每週、每月,漸漸地就不再聯繫了,朋友圈也慢慢變成了點贊之交,到最後視而不見,一刷而過。

哪怕彼此還擁有着共同的朋友圈,可有的人早已默默地被地被劃在了圈外。

成年人之間的告別不會再有儀式感了,若有若無的疏遠,讓彼此達到了最後的默契,不用只言片語,彼此心照不宣,大家都回不到過去了。

漸漸地習慣於這種靜音模式。只是還會在某個午夜夢迴的時刻,回想起曾陪着自己一起大哭大笑的朋友。

《紅樓夢》中說道:

「俗語說的,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誰守誰一輩子呢?不過三年五載,各人幹各人的去了。那時誰還管誰呢?」

曲終人散終有時,感謝那些已經不再聯系的朋友,曾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或深或淺的印記,讓只此一次的人生更為豐盈。

成年人的告別,都是悄無聲息的

02

「往事清零,愛恨隨意,各自安好。」

許久沒有更新朋友圈的小夏,昨晚十一點,發了十二個字的朋友圈。

我知道,小夏和男票小李分開半年之久了。

熬過了四年漫長的異地,卻沒能扛住在一起後茶米油鹽的瑣碎。小夏說:「如果兩個人在一起,連快樂都變得復雜,還不如選擇彼此放過。」

在一個小李還沉睡的清晨,她收拾好了行李,離開了同住半年的出租房。

大張旗鼓的離開都是試探,真正的離開,沒有告別,悄無聲息。

情侶間最真實的分手,從來不是彼此開口說分手的瞬間。

真正的分手是在彼此歇斯底里地爭吵、又疲憊不堪地和好之後。

在感情里,沒有分別是臨時起意,所有的離開都是蓄謀已久。

小夏離開後,小李也發了微信問小夏去哪里了,小夏沒有回覆。

成年人最體面的分手告別應該就是,你最後的那條消息,我沒有回覆,你也沒有再發。

《奇葩說》冠軍邱晨曾說:「分手不是一場盛大閉幕式上的煙花表演,分手其實是所有的煙花都散去之後,無盡的空洞和冷漠。」

成年人結束一段感情,並不是大聲的吵鬧、歇斯底里的崩潰,而是默不作聲的疏離,哪怕心中早已千軍萬馬,表面還是不動聲色。

就讓兩條曾相濡以沫的魚兒,藉著水的慣性慢慢地讓彼此相忘於江湖。

時隔半年,小夏再發朋友圈,不是宣告一段愛情無疾而終的退場,而是祝福曾經相愛過的彼此。

成年人的世界里沒有轟轟烈的分手,只有悄無聲息離開後的各自安好。

世間情侶一對對,卻沒多少能愛到白頭。感謝緣分,曾在一首歌旋律最動聽的時候,彼此相愛;在曲終散場後,各自安好。

成年人的告別,都是悄無聲息的

03

《銀魂》中有一句台詞我非常喜歡:

「等你們長大成人了就會明白,人生還有眼淚也沖刷不干淨的巨大悲傷,還有難忘的痛苦讓你們即使想哭也不能流淚。」

去年,在外工作的表哥,突然接到母親因心髒病突發,搶救不及時去世的消息,立馬驅車趕回家。

姨父在表哥趕回來的前一天,去街上給姨母買奔喪的東西,在過路口的時候,因走神沒有注意到,對面飛奔而來的大貨車,被大貨車奪走了生命。

家人們都無法接受這樣慘痛的事實,更不知道如何告訴趕回來給姨母奔喪的表哥,原以為表哥會受不了打擊,崩潰痛哭。

可當表哥趕到家中,看到正屋內擺放着姨父姨母的遺照,表哥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重重的磕了幾個響頭,便起身找主持喪禮的人。

作為家中的獨子,表哥需要處理喪事中大大小小的細節,需要周旋在趕來奔喪的親戚中,之前陽光開朗的表哥變得愈加沉默。

有時候,成年人最大的哭聲,就是沉默。

直到姨父姨母出殯之後,我去找表哥,看到表哥坐在椅子上抱着姨父姨母的遺照,雙肩抖動。

我沒有上前去,表哥壓抑已久的情緒需要得到釋放。

想起曹文軒所說的告別:「生命中所有的故事和告別,都是生離死別。」

成年人的世界來日方長太少,乍然離場太多,明天和意外,不確定哪一個先來。

成年人的告別,都是悄無聲息的

《千與千尋》中有一段話: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着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悄無聲息漸行漸遠的告別。我們與父母如此,我們與子女亦是如此,沒有誰能陪誰走到最後。

每一次親人的離開,都在提醒我們父女一場、母子一場、夫妻一場,都是幾世的修行,才換來這一生的相守。

珍惜現在擁有的快樂,才是告別後的意義。

米蘭昆德拉說:「遇見是一個開始,離開卻是為了遇見下一個離開,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告別是為了更好的遇見,正是這一個個告別和一個個遇見,才組成了我們美好豐滿的人生。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天天讀書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