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新功能曝光 你的朋友圈里,還有朋友嗎?

《千與千尋》的一段台詞: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着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這段時間,相信每個人都發現了一個微信的新變化。

原本只有3天可見和半年可見的朋友圈,推出了30天可見。

同樣是前段時間,微博也推出了一個新功能,微博半年可見,功能一經推出,演員趙麗穎便將自己的微博設成了半年可見。

這兩個設置無疑都暴露了現代社會的一個特點,現代人的關系和記憶,是有保質期的,而且從逐漸細化的時間設置也可看出,這個保質期越來越明確。

微信新功能曝光 你的朋友圈里,還有朋友嗎?

朋友之間越來越明確的保質期

前段時間在家收拾東西,發現大學時候旅行的紀念品,於是便想起了當年一起出遊的同學。

下意識拿起手機打開她的朋友圈想了解她最近的動態,卻發現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條直線,上面寫着3天可見。

心里忍不住唏噓,曾經我們的關系是那麼好,好到一起長途旅行,可是如今,我卻進不了她的朋友圈。

順手又點進了自己的朋友圈,發現自己雖然沒有設置三天可見,但也快兩個月沒有發朋友圈了。

這兩年,我發現周邊的朋友分享欲望似乎都下降了,大家都越來越不愛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的生活和動態,原本每天都熱熱鬧鬧的朋友圈也漸漸冷清下來。

最近,有一個詞火了:「朋友圈困難戶」,指那些發個朋友圈都要思前想後,不斷反反復復修改編輯,最後還是決定不發比較好的人。

現代人的社交狀態,從朋友圈的30天可見,到微博半年可見,甚至半年都難得發一條動態,越來越多的人懶得去分享自己的生活了。

微信新功能曝光 你的朋友圈里,還有朋友嗎?

你的朋友圈里,還有朋友嗎?

看着自己並不熱鬧的朋友圈,我仔細思考了一下自己不發朋友圈的原因。

這些年,我的通訊錄好友數量一直在增長,從一開始的幾十個,到現在的上千個,這些人可能是我的工作夥伴。

但大部分都是只有一面之緣的點贊之交,有些甚至陌生到有時在朋友圈刷到一些動態,微信備注和記憶里的人臉都對不上號。

這也就間接導致了我發朋友圈的熱情降低,一方面每次發個朋友圈還要設置分組實在麻煩,另一方面,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那些並不熟稔的朋友,稍顯冒犯的關心。

之前看過一個研究,兩位大數據調查科學家,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發現25歲是大部分人交朋友的分水嶺。

25歲之後,由於家庭、工作、孩子等因素的影響,我們的朋友會逐漸減少,生活的重心慢慢轉移。

是啊,越長大越發現,年齡越大,交朋友的欲望越來越低,也越懶得去維系一段關系。

從前,我們可以花一個周末和好朋友黏在一起,現在,忙碌的生活讓我和朋友一起喝個下午茶都是奢侈。

於是,不知什麼時候起,沒有撕逼,沒有衝突,可那些曾經親密的好友似乎有一天就不曾聯系了,就這樣無聲無息消失在歲月的洪流里。

想起《陽光姐妹淘》里,曾經關系那麼親近的幾個姑娘,她們一起經歷了那麼多,我曾以為她們會是彼此生命里最重要的朋友,可最終她們也只是各自走上自己的路,慢慢分道揚鑣,不再聯系。

微信新功能曝光 你的朋友圈里,還有朋友嗎?

我建議你瀟灑一點

公司總有很多剛畢業不久的小姑娘喜歡問我關於朋友的問題。

大部分情況都是,畢業之後,和曾經大學里無比親密的同學聯系慢慢變少,漸行漸遠的朋友該不該挽回?

一般情況下,我都會建議,既然漸行漸遠,便隨他去吧!

很喜歡一段話: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事,你接連數月每天都碰到一個人,於是你同他的關系便十分親密起來;

你當時甚至會想,沒有了這個人還不知怎麼生活呢!

隨後兩人分離了,但一切仍按先前的格局進行着。你原先認為一刻也離不開的夥伴,此時卻變得可有可無。

日復一日,久而久之,你甚至想都不想他了。

這個世界本身便沒有誰是離不開誰的,我們乃至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無時無刻在發生變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有些人註定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不必強求。

想起張愛玲和炎櫻。

因為同在香港一所學校里念書,曾經的兩人關系好到形影不離。

張愛玲的兩次婚姻,炎櫻都是證婚人,她的散文里,炎櫻更是多次出現,張愛玲的許多書,都是炎櫻為其設計的封面。

可這樣好的兩個人,卻莫名沒了聯系。

炎櫻寫信問張愛玲:為什麼莫名其妙不再理我?我不知道我做錯了什麼。

張愛玲卻一封也沒回過。

年少時互相吸引成為朋友,攜手走過那段艱難歲月,後來卻相忘於江湖。

以前覺得這樣的關系太過遺憾,可後來才發現,其實這才是人生的常態。

想起《千與千尋》的一段台詞: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着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便是應該明白,沒有人會一直在我們的生命里,不管是父母,孩子,愛人還是朋友,都只能陪我們走一段路。

作家熊逸曾這樣寫道:所有人格修習的目標,都是從一隻必須和人親近的狗,成長為一隻可以適當孤獨的貓。從狗到貓,就意味着你的人格不再依賴於關系,而且還有了自己的領地。

不是所有朋友都要一直陪伴,不是所有關系都要一直維系,見想見的人,走想走的路,對待生命中有些朋友,最好的態度是,你來,我去接你,你走,我不送你。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極物秦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