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的沒落-敦刻爾克大撤退代表英國勢力徹底退出了歐洲大陸

曾經大英帝國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大英帝國的掌舵者們也自詡為日不落帝國,並且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海上霸主。但在歐洲大陸上,孤懸海外的英國就從來沒有主導過歐洲,而其對歐洲大陸採取的是「離岸制衡」的策略,也就是為了防止歐洲本土出現強國,進而威脅到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利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法兩國和各參戰國等協約國成員戰勝了德奧的同盟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讓德國損失了一部分領土和人口,喪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西南非、喀麥隆、多哥以及新幾內亞,包括一些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也喪失殆盡。可是到了二戰,大英帝國逐漸走向衰落,敦刻爾克大撤退只是個開始。

大英帝國的沒落-敦刻爾克大撤退代表英國勢力徹底退出了歐洲大陸

​敦刻爾克大撤退

英法兩國的綏靖政策最終是引火燒身

二戰期間,英法聯軍在德軍圍困下進行的敦克爾克大撤退,可以說是其在德國前期發動侵略戰爭,而英法等國採取綏靖政策,表現出對德國發動侵略戰爭的不作為和縱容,導致最後引火燒身,當時德軍進攻比利時,佯裝要從此繞過馬奇諾防線,吸引英法聯軍主力來此布防,而後德軍繞道阿登森林地區突襲法國逼近巴黎,最後法國被逼投降,而英法聯軍突圍無望,最後被逼得不得不進行戰略撤退,撤回英國本土,以保存軍隊骨幹力量。

大英帝國的沒落-敦刻爾克大撤退代表英國勢力徹底退出了歐洲大陸

晴天霹靂—德國對波蘭發動閃擊戰

德國初期發動入侵戰爭,主要是針對往東的弱小國家,比如德國強行兼並奧地利、公然入侵捷克、波蘭等國,尤其是波蘭是夾雜在蘇聯和德國中間,德國戰略家曼施坦因希望波蘭成為蘇聯和德國的戰略緩沖區,先把德軍主要精力放在西歐地區,而英國的戰略家們希望是把禍水東引,把德軍侵略矛頭引向蘇聯去,自己則坐收漁翁之利,才不抵制和縱容了德國的侵略行為,沒有進一步採取制止措施,只不過最後德國在遠征蘇聯之前就已經考慮要拿下法國和驅逐和消滅掉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而英法聯軍最後引火燒身,被德國圍追堵截不得不從法國的邊境小鎮敦刻爾克撤退,從此英國的勢力也徹底退出歐洲大陸,英國的沒落才剛剛開始。

英國在歷史上就是歐洲的攪屎棍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期,拿破侖統治下的法國,有着統一歐洲的戰略構想,挫敗過五次反法同盟,後來在巔峰時期也幾近統一歐洲大陸,當時除巴爾干半島外,拿破侖建立的帝國直接或者間接統治了大部分的歐洲大陸,可最後在遠征俄國上遭遇大潰敗,後來拿破侖又兵敗滑鐵盧,統一歐洲的夢想也隨着拿破侖的失敗而徹底破碎。

大英帝國的沒落-敦刻爾克大撤退代表英國勢力徹底退出了歐洲大陸

反法同盟戰爭

針對歐洲霸主法國,英國自然不會讓法國一家獨大,組織七次反法同盟,都由英國直接發起和參與,當時英國是聯合普魯士、奧地利、西班牙和俄國,用以對抗日益強大的法蘭西第一帝國。二戰之前,德國崛起,尤其以陸軍最為強大,英國為了制衡德國,而聯合法國等西歐國家制衡德國。從地緣上看,英國孤懸海外,從未主導過歐洲,但為了在歐洲大陸的利益,英國不希望看到歐洲大陸上有強國的出現,因此歐洲大陸一旦有強國出現,英國必然會聯合一切力量之制衡它,以免其獨自做大,因此歐洲攪屎棍的稱號,自然歸於英國。​

英國在海外也非常善於戰略謀劃

自稱為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海外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我們知道英國人非常善於戰略謀劃,離開了印度,把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搞成了三塊,到如今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了克什米爾地區衝突了半個世紀;離開了香港,在香港的行政、法律、教育、文化等領域,安插了不少棋子和傀儡,如今香港的問題和英國人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離開東南亞,培養了新加坡李光耀,緬甸的昂山等等親英的政治人物。而在全世界,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大英帝國的沒落-敦刻爾克大撤退代表英國勢力徹底退出了歐洲大陸

18世紀中葉鼎盛時期的英國在全球各地的殖民地

因此,英國雖然曾經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地,可是英國從來沒有真正主導過歐洲,只是為了自身利益而制衡歐洲大陸出現的強國而已,二戰期間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也算是天佑英國,讓英法聯軍撤退了將近33萬的軍隊,雖然英國勢力退出了歐洲本土,但是也為後來反攻德國法西斯保留了很多優秀的骨幹力量,從這方面說,敦刻爾克大撤退還有一些意義。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史博覽